黑。
一般也就學後世的銀元,搞九成的銀、混百分之七的銅和百分之三的鉛鋅混合物,反正有現成的經驗借鑒幹嘛不借鑒。
(古代鑄銀币,都會摻雜入少量鉛鋅礦冶煉産物,以提升硬度。
到了晚清和民初,就不再加鉛,直接用鋅和鎳。
但是古代冶金技術難以單獨提純鋅,所以古代連黃銅都是銅和鉛鋅混合的。
)
而且諸葛瑾有把握确保鑄造出來的銀币看起來更加閃亮美觀一些,有了九成銀做底子,貨币本身價值是不用擔心的。
金屬配方如果微調了,顔色還容易變化。
所以隻要諸葛瑾嚴格保密配比,就能再多加一道防僞安全保障。
就算其他勢力想僞造,也容易因為配比有差異而被看出來。
……
劉備聽諸葛瑾解釋了九成銀币的好處後,也是頗感好奇,便問諸葛瑾有沒有做出樣品實物看一下。
諸葛瑾顯然是有備而來,拍了拍手,就示意門外的侍從端着一個盤子走了進來。
劉巴快步上前,幫着侍從揭開托盤上蓋着的蜀錦,便露出了下面一層銀燦燦的銀币。
這些銀币鑄造簡單,隻有配方比例需要保密,所以生産起來很快,隻要有足夠的銀子庫存就能生産。
劉備拿起幾枚托在手心反複端詳,不時頻頻點頭,顯然對此物很滿意。
看着看着,他又忽然想起一問,便随口問道:
“依你之意,這批錢币也是不急着向民間投放的,隻是用來讓百姓認可銀币的價值。
那麼,當以何種手段,來進行最初的推廣呢?就怕風聲大了,流出去太多。
風聲小了,又起不到效果。
”
諸葛瑾對此也是胸有成竹,直接報答案:“主公可以近期與一些文武心腹協商,表示去年漢中之戰結束後,因破曹之功,一時下發賞賜衆多,以緻民間銅錢短缺。
主公本着仁政惠民之心,願意以新鑄銀币向去年蓄錢較多的功臣置換。
願意上繳銅錢換取銀币酬勳的,前多少人或者多少金額,還可以給予折扣。
比如正常是三千五百錢一銀,前十名響應的,可以按隻上繳三千錢便換一銀的比例兌換。
前五十名的,按三千二百錢執行,以此類推。
具體數字,主公可再讓人斟酌損益,而且還可以設置限額,以免後來者怨怼。
”
劉備聞言,摸着小胡子稍微想了一會兒,覺得實在是想不出毛病,太穩妥了。
諸葛瑾這招一使,就等于直接把純銀币變成了“紀念币”,就跟當年漢武帝讨伐匈奴得勝後,發馬蹄金和麟趾金。
有了高層的信用背書,推廣效果自然會快速鋪開。
而且,諸葛瑾為了避免閑言碎語,還特地預防性地設置了“限額”,也就是給每個功臣一個用銅錢兌換銀币的上限。
你銅錢再多,也隻能換一部分。
這樣前幾個響應得快的,拿到了更優惠的價格,也不至于比後來者占太多便宜,也就避免了人心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劉備不由感歎:“子瑜真是深謀遠慮,連如何服衆,如何避免患不均都想到了,孤無憂矣——
那就再說說第二種銅錢包銀的吧,那種錢币有樣品麼?具體如何鑄造?為何沒有看到實物”
劉備感慨之餘,話鋒一轉,也是關心起了諸葛瑾方案中的第二種貨币,而且心中愈發好奇了。
對此,諸葛瑾也隻能解釋:“這第二種鍍銀的貨币,制造起來比較複雜,更适合在豫章銅礦的原礦伴生提純時就介入,具體的變化之理,一時難以對主公說清……我這裡目前隻有幾枚鍍得不太好的,但眼下還在改良技法,很快就能改好。
”
諸葛瑾鼓搗出來的鍍銀銅币方案,涉及到一些置換反應的工藝環節,類似于曆史上後來葛洪在《抱樸子》裡寫的“丹青塗鐵得赤銅”,跟劉備解釋了他也聽不懂的,所以也就沒必要解釋太細了。
大領導哪裡關心技術細節了。
當然了,漢朝原本也是有銅器鍍銀鍍金的技術的。
直接固體金銀往上貼的,叫“錾金”工藝,但那個太費手藝了,手工錢都比錢本身貴得多了,得讓能工巧匠一點點貼,大批量生産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用擔心将來有人用錾金法僞造銀币。
至于那種直接用液态法把金銀往銅器表面鍍的工藝,對手藝的要求倒是低一點,主要是用了汞作為媒介,利用金銀容易溶于水銀的特點,借助水銀把金銀鍍到銅器表面,再降溫把金銀析出、水銀流掉。
具體技術細節不重要,但隻要知道這種技術會産生不少有毒的汞蒸氣,而且汞也有損耗,所以隻是對工匠手藝要求低,耗材成本是絕對不低的,拿這種方法來僞造,絕對也是賠本的。
可能花幾千錢的本錢,才僞造出一枚價值幾百錢的鑄币。
諸葛瑾選的方法,肯定是要确保工藝穩定性要好、生産成本要低、良品率還不能低。
而且因為鍍銀币鍍層比較薄,還要防止外層鍍層被磨損後,導緻錢币貶值失效。
以漢朝時置換法的低效狀态,諸葛瑾估計後續可能還要籌集天然樹脂、加熱稀釋後當做清漆一般,在鍍銀币外面再塗抹一層保護層。
雖然這種錢用的銀不多,但工藝複雜,絕對難以僞造,外面還有保護層确保外觀品相持久。
另外,為了讓人看清這種錢的質地,還可以在置換之前,把銅币中心部分,預先用白蠟遮蓋住部分面積,就像是“失蠟法”鑄造一樣。
等置換的時候,被白蠟覆蓋的位置銀鍍不上去,露出裡面赤銅色的字或是中心部分,看上去就更工藝複雜了,防僞效果更好。
按照計劃,一枚這種錢大約會用到半錢的白銀,一兩的赤銅。
鑄好後定一個相對高價,當個五百錢來花,也是絕對說得過去的。
(注:因為是用了銀的,而且用了那麼多先進化學工藝,如果還是隻值一百錢的話,就沒多少賺了。
考慮到技術難度,最後定五百錢)
反正劉備陣營是打算拿蜀錦和官營工坊的優質鋼鐵器具作為價值錨定物,隻要拿着這種鍍銀币來買東西,劉備就真的認他買五百錢的貨。
久而久之,這種貨币别人造不了,劉備又絕對認其購買力,大家也就會潛移默化接受這種錢真的一枚值五百錢。
劉備通盤審視完諸葛瑾和劉巴的計劃後,覺得這次終于足夠妥善了,便吩咐他們先開始試産定樣,然後再送一批樣品去江州,讓諸葛亮也觀摩一下。
“子瑜,給令弟送樣品的時候,記得在公文裡把新錢的定價、預期的産量也寫寫清楚。
這樣也便于孔明在江州試點代役錢時,評估市面上的流通錢币缺口。
”劉備最後吩咐道。
“主公放心,這些我都會嚴密安排。
”
諸葛瑾的回答,讓他很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