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算了!用蜀錦綁定直百大錢的策略,果然還是想得太倉促了,居然還有那麼大的纰漏沒有想到。
這下可在太尉面前丢人了……不知還有沒有機會一展所長。
”
劉巴聽完諸葛瑾的分析和堵漏後,也是一邊驚歎于諸葛瑾的反應快,徹底佩服得五體投地。
同時内心也忍不住暗暗叫糟,為自己的粗陋表現懊悔,擔心劉備是否還會一上來就重用他。
劉巴畢竟是曾經拒絕劉備征辟後、又在家裡宅了五六年的存在。
這樣的人,一旦結束了“養望”的階段,真準備出來做點事了,還是非常講究一鳴驚人的。
如果出山第一策效果就不好,絕對會影響到事業的起點。
好在劉備的情商,本就是當世一流,他一看劉巴的表情,就知道他已經對諸葛瑾的點撥徹底心服口服了。
于是劉備也适時出言寬慰:
“子初多年不曾為官,初次獻策難免有所纰漏。
假以時日曆練,必能有所長進。
何況,天下有幾人能想出連子瑜都挑不出錯的方略?
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既然知道了問題在哪裡,咱還是繼續群策群力,想想看如何雙管齊下,搞一種既能防僞,又能當大錢的鑄币。
”
劉巴聽了這話,就知道劉備還是重用他了,讓他繼續負責這攤子事務。
隻是要在諸葛瑾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尤其是技術上要完全聽諸葛瑾的。
對于這個結果,劉巴自然是心服口服,畢竟他已經親眼見識了諸葛瑾的反應之快、看事之精準。
跟着這樣的領導做事,哪裡還用擔心外行瞎指揮?這領導簡直比他還内行。
“蒙太尉、司徒信賴,在下敢不從命。
”劉巴語氣謙卑地接過了差事,渾身上下都透出一股心悅誠服。
劉備點點頭:“好,孤便暫且任命你為司徒府的西曹掾,暫時專門負責發鑄新錢的事宜。
”
三公府的曹掾、主簿之類角色,都是隻有比四百石品秩的小官。
不過劉備的這個任命,也絕對算得上夠意思了。
東漢的官職,不是隻看品秩高低的,司徒府的曹掾,可以在諸葛瑾身邊時時請示彙報,這就是一個很大的便利。
劉巴連忙遜謝,幾人又說了一些政務細節、讨論鑄發新币可能遇到的其他問題麻煩,推演了一番,這才散去。
……
受劉巴直百錢方案的“鲶魚效應”攪動,諸葛瑾在搞新鑄币時的思路,也更加清晰明朗了。
一些原本還沒太想明白的點,随着劉巴的參考印證,也漸漸梳理流暢。
很多時候做事就是這樣的,不一定要對方的想法很正确、能直接幫到你。
但隻要對方所言确有一二可取之處,能跟上讨論的節奏,那就能起到頭腦風暴的效果。
之前諸葛瑾推進此事之所以慢,主要是江夏的其他幕僚、文官沒有一個跟得上他思路的,而二弟和龐統又去了蜀中,魯肅、糜竺也不在眼前。
諸葛瑾想找個人讨論,對方都隻能幹聽着。
劉巴來了之後,雖說想在創見上超過諸葛瑾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好歹諸葛瑾說什麼他都能聽懂,能很快反應過來,有時候偶爾還能舉一反三,這就足以極大提高事情的推進效率。
整個七月份,諸葛瑾便把主要精力花在鑄發新币的事兒上。
偶爾跟劉巴和工匠們切磋、想到一種方案,就嚴密論證一下可行性,做一些試産實驗。
當然作為司徒,他肯定還有些其他日常政務大事要處理,但都沒那麼複雜,不屬于開創性工作,也就占用他三四成精力。
一個月的工夫下來,還真就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進展。
諸葛瑾有後世的化學基礎知識,眼界和思路肯定是遠超漢朝的工匠的,簡單實驗之後,他也知道哪些技術造出來的錢币,其他諸侯有可能仿,而哪些技術是絕對不可能被仿的。
到了月底的時候,他也終于拿出了一套最終方案,然後再次向劉備彙報。
劉巴也跟着一起去彙報。
……
“主公,這便是我們完善後的方案,請主公過目。
我們的新計劃,是發行兩種大錢。
一種是純銀的,隻是少量發行,控制流通規模,主要目的是為了錨定白銀和金、銅的價值,讓民間和其他諸侯信服銀價。
另一種,是銅質包銀的,而且會用上曹賊都模仿不了的方法來鍍,确保其他人無法仿造。
這種才是主要大量鑄造的,因為實際耗銀很少,可以極大增加民間錢币的總值。
”
諸葛瑾見到劉備,就先簡明扼要把重點說了。
純銀币沒什麼好解釋的,确實需要發行一些,但不用量太大。
這主要是因為漢朝原本并不把銀作為流通貨币,民間對于銀價缺乏概念。
所以需要一批宣傳用途的錨定物,作為宣傳,讓士民把心理價位錨定起來。
秦朝和西漢的時候,金銀比價一度也有過官方定值,當時大約是一比四,但實際上民間從來沒執行過,也沒有這個流通環境。
随着時間的發展,漢朝人喜歡墓葬裡埋馬蹄金,導緻東漢存世黃金的規模比西漢還少了,所以東漢時黃金對比銀和銅,都有一波實際上的升值。
比如西漢時一金折抵萬錢,到了東漢桓靈,已經漲到了一金折抵一萬六七千錢左右。
黃金等于是在三百多年的時間裡,增值了三分之二。
相比之下,漢朝人用白銀陪葬的比例低些,而且白銀的冶煉技術,是随着時代發展一起發展的,不像黃金天然就是單質存在,不需要冶煉,所以白銀的總數相對于黃金增長顯然更快。
如果東漢還有金銀比價的話,實際上估計也跌到一比五到一比六了。
而後世到了明清,金銀比價基本上是一比十了,晚清更是跟國際接軌,一比十二到十四。
這也是冶銀技術進步導緻的,更是扶桑和美洲白銀不斷流入的結果。
所以,諸葛瑾在充分調研、也跟劉巴商議複核後,最終審慎決定,把如今的金銀比價,宣布為一比五。
原本要維持這個比價,是挺難做到的。
但因為如今大漢大部分的白銀冶煉都握在劉備陣營手中,諸葛瑾可以動用那筆“儲備白銀”來做調蓄。
市面上銀多了就放出去慢一點,銀少了漲起來就放快一點,這樣就好宏觀上調控住比價。
反正他也沒打算真放出去多少量,就當是“紀念币”了。
按照如今黃金一金折抵一萬七千多錢的“彙率”,金銀比價暫定一比五的話,白銀大約能折抵三千五百錢左右。
同時,銀币工藝相對簡單,隻是靠着原材料的真材實料值錢,所以也不怕僞造,反正敵人要僞造,也得實打實拿出那麼多貴金屬來。
當然,諸葛瑾讓人鑄造的銀币,也沒打算真用純銀,那也是做不到的,質地太軟了,還容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