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和劉巴把鑄造新币的方案,徹底打磨紮實,得到劉備點頭通過後。
便趁着七月底最後這點時間,趕緊操辦起來。
需要大規模流通的直五百錢鍍銀銅币,目前還有些技術細節需要攻關,然後還要小規模試産磨合,所以估計今年内是難以大規模發行了。
不過沒關系,諸葛亮那邊的“代役錢/租庸調法”變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今年隻是在江州和梓潼小範圍試點,涉及到的百姓人數還不多,也不至于那麼快就造成錢荒。
諸葛亮那邊,完全可以提前多調集一些舊的銅錢儲備、運到江州城等地,以便在百姓需要大量支付銅錢時,給市場注入流動性即可。
諸葛瑾的直五百錢鍍銀币,隻要能确保在明年收稅季之前鋪開,就完全來得及。
相比之下,諸葛瑾搞的那種含銀近九成的銀合金币,鑄造難度就低得多,目前已經沒有技術難點了,成熟樣品也已經鑄出來了。
諸葛瑾便讓劉巴安排生産,七月底開始就投入全力鑄造。
到了八月初,已經鑄造出了上萬枚銀币。
随着工匠越來越熟練,産線和生産工具也磨合得越來越好,産量規模還能進一步複制擴張。
估計今年可以達到每月鑄造數萬枚銀币的規模,明年有需要的話還能擴産——
但是考慮到這種含銀量極高的貨币,隻是一個價值錨定物,一種“紀念币”,諸葛瑾估計後續不出意外的話,也不會有太多需求了。
同樣那麼多白銀儲備花下去,還是鑄鍍銀币更劃算,也更能提升“廣義貨币總量”,兩者之間至少有五倍以上的溢價差距。
第一批銀币鑄成後,諸葛瑾便請示劉備,差不多可以按之前談妥的計劃,宣布用銀币回收功臣的銅錢了。
劉備自是沒有異議,就選了個良辰吉日,在八月十五、仲秋祀月這天,宣布這項計劃。
……
時間很快來到了八月十五。
武昌城内,也略有幾處稍稍張燈結彩,慶祝豐收。
漢朝已經有仲秋節了,隻是還沒有後世那麼多的繁文缛節,更沒有月餅。
漢朝的仲秋節,主要是祭祀豐收的,賞月隻是附帶,屬于可選項目。
還留在江夏郡的衆文武,自然也要到武昌侯府赴宴。
諸葛瑾、關羽、張飛都在其列,一共來了上百位官員。
席間繁文缛節、觥籌交錯自不必多提。
酒過三巡之後,劉備便宣布了一個事兒:
自去年讨逆破曹以來,衆文武将士的賞賜,雖已足額發放。
但因為年初時發得過于倉促,黃金、錦緞不足,所以多發銅錢,導緻如今府庫銅錢餘額較少。
給士卒發放軍饷,已經出現了暫時的短缺。
衆文武聽了這鋪墊,一時也鬧不清劉備是想幹什麼。
極個别剛來的、不了解主公的,還以為主公這是要勸大家勒緊褲腰帶過緊日子呢。
好在劉備話鋒一轉,立刻把真實目的挑明了:
“諸位,将士們發饷,每月也就幾百錢,那是必須發銅錢的。
大家的賞賜卻不然,動辄數十萬錢,完全可以用别的替代。
所以孤與司徒商議了一下,決定發行銀币,每枚可當三千五百錢。
如有響應号召,願意出家中銅錢兌換銀币的,首批可按三千錢兌一銀,這也是考慮到銀币初次面世,士民心中還有疑慮。
以後就不是這個價了。
”
劉備說完後,諸葛瑾也連忙幫着解釋了兩句,表示就算大家響應了,每人可以優惠兌換的金額也是有限的。
三公級别,可以兌換一億錢的銀币。
衛将軍可以兌換八千萬錢。
前後左右将軍、尚書令、侍中級别可以兌換五千萬錢的銀币,其他依此類推,按品秩高低各有限額。
時值中秋佳節,本來大家心情就不錯,也要響應主公的号召。
司徒再這麼一放話,搞了“饑餓營銷”,自然是所有人都齊刷刷“認購”了。
劉備隻是請大家喝了一頓賞月酒,就把聲勢造了出去,這個“發布會”不可謂不成功。
當天晚上,就有一批早已做好準備的頂層文武,直接兌現了銅錢,領取了兌賞的銀币。
其他人則是先認購、寫下數額,約定時日把銅錢籌好再來交割。
第二天,武昌城内就傳開了上述消息,從士紳到商人,都立刻關注到了這個事兒。
這也是劉備和諸葛瑾的本來目的,要讓手下官員相信這種銀币的價值,這是很容易的。
但關鍵是讓民間也相信,尤其是讓那些流動的遊商相信。
畢竟官員把銀币拿回去,那隻是窖藏存起來的,流通率太低。
要讓那些每天大筆花錢的人相信,那才叫“精準投放”。
銀币的後續推廣,肯定還需要一個過程,但最初的萌芽,确實稱得上發展很穩健,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