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83章 不要唱什麼高調,符合實際情況的才是最好的

首頁
    劉備聽諸葛亮的意思,似乎他已經在運籌一項可以“既要又要還要”的稅賦财政改革之法。

     能夠更好地理清未來數年本陣營的财源,還不至于過分變更大漢成法觸動太多人利益、也不至于導緻荊北和成都平原的士民觀望離心。

     如果真有這麼好的事兒,劉備當然是無條件支持了。

     而一旁原本善意提醒的魯肅,見諸葛亮這麼胸有成竹,自然也不會再反對。

     他本來就隻是查漏補缺而已,又不是跟後世那些派系争奪一般、為了反對而反對。

     如今劉備陣營内部的議事氛圍,還是非常好的,大家都能做到對事不對人。

     态度初步統一後,劉備便示意諸葛亮說下去,概述一下細節。

     諸葛亮便侃侃而談:“關于未來一兩年内,我軍稅賦财政為何要整頓、該如何整頓,這個問題,我與家兄過去一個月,也偶有商讨提及。

     我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從前年下半年、我軍入川助戰、幫劉璋抵擋曹賊以來,益州各郡士、民,對于我軍的态度,其實是很複雜的。

     一方面,我軍宣揚仁義、推廣林邑稻,讓益州各地能夠多産糧食,還加大貿易,讓各種便利新穎之物能在成都平原漸漸普及,這都是惠民的地方。

     另一方面,益州險峻,道路難行。

    我軍助戰期間,百姓不僅要納糧,更要組織人運糧。

    這其中,大部分的征收和運輸,都是劉璋軍幫我們完成的。

     但江州那一路,有些水運轉運,還是要我們自己施為。

    陸路那一路,劉璋軍運到涪城、梓潼之後,後續也要我軍籌措當地百姓轉運。

    這一年多來,我等為了确保前線不至有缺,竭盡全力,百姓徭役之苦頗重,甚至有為躲避徭役而逃散。

     隻不過戰時當竭盡全力、無法顧及其餘,暫時隻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如今戰事停歇,自然要騰出手來,解決這些積弊。

    想出一些長久之法,緩解百姓的徭役之苦。

    ” 諸葛亮一番話,雖然還沒說出解決之法,但至少已經把過去兩年積攢的問題、現狀弊端,大緻說清楚了。

     漢中之戰期間,劉備軍看似赢得風光,其實也暴露了非常多的問題,主要是後勤消耗方面的。

    隻不過這些問題不像戰場上的勝負那麼顯性,所以不被太多人注意到。

     當時諸葛亮要統籌全局軍需、确保足兵足食,更是得到了巨大的成長。

    曆史上漢中之戰時,益州全境都進入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全體動員狀态,這一世,劉備家底厚一點,劉璋積蓄存貨多一點,雖說沒到那種程度,但百姓還是非常勞苦的。

     這些問題,劉備和龐統當時身在益州,也是有所了解的,隻是他們不統籌後勤,理解沒那麼深刻。

     至于關羽、魯肅等人,當時都沒在關西,甚至他倆一輩子都沒親自入川,見過蜀道艱難,也就難以理解了——這也不能怪魯肅,主要是古人的地理見識和認知,是非常受限于親身經曆的。

     哪怕一個人讀書再多,把《山海經》、《水經》都讀了,但隻憑文字記載,隻要他本人沒去四川親眼看過,就還是難以體會其中損耗。

    文字記錄時代,對地理的概括能力還是太淺表了,那時候又沒有照片。

     倒是諸葛瑾,前世地理知識豐富,穿越前也跑過不少地方,見識過名山大川,還熟讀史書,哪怕這一世沒去過四川,他理解起來還是很容易。

    這次跟二弟重逢後,一個多月裡,也多次談及這方面的心得教訓,互相啟發,都頗有收獲。

     此時此刻,劉備被勾起回憶,也心有戚戚焉地點頭:“當時的困苦,孤确實也感同身受,益州百姓運糧,實在是太不易了。

    那你們究竟想了什麼法子,來緩解其苦呢?這種策略,又能不能适用于其他州郡呢?” 諸葛亮立刻應聲答道:“已有一些淺見,今日正好說出來,大家一起參詳。

    我與家兄商讨後,認為益州百姓,自古喜歡閉門過日子,不願意為朝廷出力,主要就是地勢太險要,而朝廷的征發、收稅,又沒有充分考慮他們的運輸之苦。

     比如很多時候征糧,不僅要當地交上來那麼多糧食,還要他們自己運到指定的地方交。

    雖說一郡的征收,往往隻在本郡内交付,或者最遠送到鄰郡,不會讓他們千裡轉運。

    但是,以蜀地的險峻,這幾百裡的損耗,也夠百姓額外付出至少倍增的精力、物力了。

     我與家兄商議之後,便覺得,若是能讓益州百姓專注于産出物産、而少承擔運輸之苦。

    或是讓專人隻負責運輸、不用繳稅,如此分工明确,則能既不增加百姓負擔,又不誤農時,還減少了流散無業之民。

     然後,朝廷可以給運力單獨定一個計入徭役、稅賦的折價标準。

    讓某些特定地方的百姓,可以在選擇納糧、繳錢和服徭役之間選擇。

    比如每年該繳的田賦糧食,如果翻倍繳,當年就免除徭役。

    又或者交丁稅算賦時按五倍繳,就可以把納糧和服徭役都免了。

     另外,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