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章 弱國無外交

首頁
    第104章弱國無外交 104 【外族不斷試探宋朝的底線,宋朝內部本應該團結一緻,奈何官僚階級隻顧眼前利益,日後遭受靖康恥也是活該!】 【國內頻繁爆發的農民起義以及日益嚴重的土地兼并、還有冗官、冗官、冗費的現象根本沒辦法解決,但宋仁宗已經沒辦法再去革新變法,1034年,宋仁宗出現‘不豫’的狀況;1056年,上朝時突然手足舞蹈,口出涎水,說話颠三倒四;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一個多月,宋仁宗接連失去三個孩子,身體每況愈下,衆位大臣一直勸谏立儲[1]。

    】 【于是在1062年,立趙曙為皇子,次年便重病去世。

    宋仁宗的死影響力很大,不隻是京師、其他地區百姓人人哭泣哀悼,就連遼國人聽了也皆哭之,遼道宗耶律洪基甚至說要給他立一個衣冠冢,此後遼朝歷代君王‘奉其禦容如祖宗’[2]。

    】 嬴政抽着嘴角,這宋仁宗不隻對自己人好,對遼國人也好,不然人家會給他立衣冠冢嗎? 扶蘇剛想同情宋仁宗,結果聽到最後,他的表情越來越迷茫,心情相當矛盾,一邊想宋仁宗确實對百姓不錯,一邊又糾結,怎麽聽起來這麽奇怪啊? 竟讓他覺得天幕的話隐含着一絲諷刺? 劉徹偏開臉,想笑卻又笑不出來,面對這樣一個每年納歲幣的人,如果是他,他也會很難過的,畢竟那些錢可不是少數。

     霍去病嘀咕着,“這樣一個給錢的祖宗,死了誰不難過啊?” 衛青輕拍了一下他的腦袋,可以這麽想但不能這麽說。

     李世民眨着眼睛,嘆氣,一朝皇帝當成這樣也是獨一個了。

     宋朝 趙匡胤指着趙炅繼續罵起來,“你的子孫能耐真大!”讓遼國皇帝給他立衣冠冢,真夠格啊! 趙德昭兄弟倆也都不知道該說什麽,讓遼國君主給他立衣冠冢,還真是第一人。

     趙匡美在心裏想,給錢的是大爺,要是有人給他這麽多錢,不就是立個衣冠冢嗎,他也可以。

     慶歷年間。

     一群官員聽見天幕罵他們的話,紛紛不自在地垂頭、但也有人嘴硬開口,“能和平發展,為什麽要打仗?” “是啊,國內還有人起義造反,哪有時間去打遼國啊?” 宋仁宗聽着他們的話,不知為什麽真的很想笑,他眼睛裏露出絕望,隻怪他自己不行,這個皇帝還不如不當。

     不過有人注意到,“靖康恥什麽意思?!” 那群官員都不說話了,他們不禁思考,遼國已經拿了那麽多的歲幣,難不成還會繼續進攻?不過很快他們就安慰自己,應該不會的吧?隻不過心中仍有不安。

     朱元璋樂呵說,“如果每年能有人給大明那麽多錢,我給他雕個塑像都行。

    ” 更別提立衣冠冢了。

     康熙喝了口茶想起大清的歷史,大清賠了那麽多錢,割讓那麽多土地,不僅沒有衣冠冢,還被人肆意淩辱,當真是比宋朝還慘。

     一群阿哥明顯感覺到他心情沉下來,面面相觑,最後将視線都落在胤禛的身上,肯定是他的後代子孫又做什麽糊塗事了! 胤禛默默垂下臉,才幾歲的他就要操心子孫後代做的糊塗事,這事說出去都讓人笑掉大牙,偏偏還是真的。

     【接下即位的是趙曙,宋英宗,這位宋英宗說是幸運又可以說是不幸,幸運的是他在位時期沒有同遼國和西夏發生戰亂,不幸的是他隻當了五年的皇帝,他在位期間,下令增加官員的轉遷年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冗官’的現象;雖然每年國家都能賺一億多銀兩,但官費、軍費花銷甚大,入不敷出[3],隻能說宋真宗時期揮霍的回旋镖紮到了宋朝皇室後代子孫的身上。

    】 【趙曙還有一個功績,那就是命令司馬光修著《資治通鑒》,是一本同《史記》相提并論的史書,司馬家的人當皇帝不行,但是編撰史書有一套哈。

    】 【接下來即位的是趙顼,宋神宗,治民無為曰神,治理國家卻沒有什麽作為。

    他是真的昏庸無道,還是無能為力?】 【公元1067年,趙顼即位,內憂外患、財政危機,種種的情況讓他意識到變法才是唯一能緩解危機的辦法,公元1068年,王安石入京,兩人相談甚歡,為了共同的變法理想而奮鬥。

    】 【王安石變法,也稱熙寧新法,從強國、富國、取士三個方向來進行變法,但能順利進行嗎?果不其然,公元1069年,變法一出臺便遭到了朝野上下謾罵、趙顼全力支持王安石,并且罷退了一些官員,随後青苗法、均輸法等又相繼出臺[4],變法也進入高潮,這樣做真的有用嗎?】 【變法一出臺便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太皇太後、皇太後等人的反對、因為變法的缺點,一些正直大臣也進行反對。

    即便宋神宗從幕後走到臺前親自強行實施新法,但宋朝的官僚機構體制太穩固,他做的這些也完全不能徹底改變,再加上西夏大敗宋朝軍隊的事情,宋神宗遭遇雙重打擊,年僅38歲就去世。

    】 嬴政想起之前的科舉制,若不是有天幕所言在先,怕是下面這群臣子也有吵翻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