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了吧?
不過,呵,他想實行的政策就沒有實行不下去的。
下方的臣子感覺到他的視線,立刻垂頭渾身冒冷汗,這位帝王可不是宋朝那群皇帝,他可是真能将人五馬分屍的。
扶蘇注意到這個現象,之前的他還不認同父皇太過兇殘的手段,現如今看來,一些兇殘手段對于帝王是必需品,隻是這個度還需好好把握。
劉徹搖頭,這種情況不解決,宋朝就一日起不來。
李世民嘆氣,最忌諱君臣不一心,連當權者都這樣,隻顧着眼前利益,那麽離滅國也不遠了。
宋朝
趙匡胤十分心塞,他一手建立的大宋怎麽就變成這樣了?
朝廷腐敗不堪、百姓四處逃亡、國家岌岌可危,他當年黃袍加身終究是一個錯誤嗎?
趙匡美看出趙匡胤的表情,他立刻開口,“皇兄,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後代,這都是趙炅的後代!”
趙炅被氣的不行,但他不敢反駁,因為天幕說的都是他的子孫後代。
鹹平年間。
趙恒面色蒼白,被天幕罵的啞口無言,自己泰山封禪一次便将國庫耗空,緻使後代入不敷出,被罵也是應該的。
隻是那是以後的自己,他現在也想不通日後自己怎麽會那麽糊塗。
元豐年間。
宋神宗跌坐在椅子上,對面同他一起商量的王安石也愣住,原來他們沒有成功嗎,那他們究竟還要不要繼續變法?
明知道一件事會失敗,兩人怔愣許久。
宋神宗突然握拳砸向桌子,“既然天幕說還有弊端,那就解決了這弊端再實行下去!”
他不行,就後代子孫繼續,他不信變法會一直失敗!
王安石大受鼓舞,“官家,西夏那邊還要早做準備!”
兩人相視而笑,躊躇滿志。
朱元璋皺眉,想到現如今的這些大臣們,他也擔心百年之後朱标壓不住他們。
都說功臣不能殺,但要為了子孫後代不殺怎能安心?
康熙想到現如今的朝堂,那些仗着身份便肆意妄為的皇親國戚,他冷笑,早晚收拾他們!
【熙寧變法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耕田面積和礦産産量也大幅度增加、國家的軍隊戰鬥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如果宋神宗能再堅持堅持,宋朝或許能走向不一樣的結局。
】
【宋神宗去世,他的兒子趙煦即位,為宋哲宗,但年僅十歲的趙煦并不能立刻親政,于是便由太後垂簾聽政,之前說過,高太後本就不贊成變法,于是在她執政期間,廢除新法。
于是舊黨控制整個朝廷,打擊報複新黨,朝堂對立更為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隻顧着為了自身利益争鬥,怎麽會有時間去治理國家、管理百姓?】
【這種對立的情緒甚至蔓延到趙煦的生母身上,企圖貶低趙煦的生母來擡高高太後的身份,直到趙煦親政之後,這種情況才得以解決,但朝堂上仍舊是烏煙瘴氣,趙煦延續父親的新法,認真貫徹執行,讓國家又有了起勢的苗頭,對外也繼續開邊政策,終于在1098年,擊敗西夏三十萬大軍,大勝而歸。
】
【但巨額的軍費開支也加重了宋朝的負擔,隻能說有錢的時候不打,等沒錢再打就晚了,對,說的就是你,宋真宗。
】
嬴政點頭,在國家大事上猶豫不決最為緻命,看宋朝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扶蘇都能想象到那個混亂的場景,這樣的宋朝還能繼續存活下去嗎?他在心裏希望宋朝能變好。
劉徹叫了一聲好,終于有能聽的戰事了,“那些錢能拿回來了嗎?”歲幣還給嗎?他比較在意這個。
李世民心想,一心守成是不行的,面對着如此嚴重的內憂外患,守成守不住國家,宋朝就是需要這樣激進的變革者來整頓一下烏煙瘴氣的朝廷。
宋朝
趙匡胤聽到擊敗西夏他露出一絲笑容,卻還是為日後的宋朝而難過,宋朝終究是沒有變法成功,這樣的日子隻不過是昙花一現罷了。
趙匡美當然也希望宋朝好,他眼睛裏充滿了希望。
趙德昭和趙德芳兩人小聲為宋哲宗鼓氣
鹹平年間。
又被罵的宋真宗真的很想死,這下各個朝代的人肯定都在罵他,他已經知道錯了,以後必定不會花費那麽多去進行封禪活動,如果同遼國打仗也不會答應和談。
宋神宗知道自己的新法被兒子繼續施行時,他落淚了,即便是別人不贊成又如何,他定不會放棄!
元符年間。
得知自己在位時期,宋軍擊敗了西夏,宋哲宗大喜過望,“我就說變法有用!”
若是按照守舊黨一言,隻會守怎麽會打贏西夏?
隻是想到龐大的軍費開支,宋哲宗苦笑,是啊,國庫空虛那怎麽辦,總不能繼續從百姓手裏搶錢吧?
朱元璋,“宋哲宗有能力,卻奈何實在是沒資本。
”
皇太後不支持他變法、國庫又沒有錢,能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很不錯了。
康熙也為其惋惜,“若是能活得久一些,生下孩子就好了。
”
他的子嗣必定不會像他的弟弟宋徽宗一樣無能,也就不會令國家陷入那樣的恥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