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弱國無外交
103
【在簽約檀淵之盟之前,趙恒派曹利去商談歲幣數量,曾說:如果實在沒辦法,百萬也可以。
等曹利回來之後,豎起三根手指,趙恒以為是三百萬兩,他先說:太多了,後又安慰自己:把這件事了解三百萬兩也可以。
】
【從這裏就足以看出趙恒有多想結束戰争了吧?而檀淵之盟之後也如他所願,結束了宋遼之間長達二十五年的戰争,也出現了‘戴白之人、不識幹戈’的現象;宋朝也節省了長年戰争帶來的巨額支出;促進了宋朝之間的文化交融[1]。
】
【但同時也增長了遼國的胃口,1042年,遼趁着宋與西夏打仗,向宋朝勒索土地,宋朝增加了銀十萬兩、絹十萬匹;1074年,遼要求重新劃界,在次年,宋朝就退到分水嶺後,以此為界[2]。
退讓帶來的不止是和平,還有得寸進尺。
】
【王欽若評價說: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恥辱至極[3]。
】
嬴政心想,果然和他想的一樣,一步退,步步退,這宋朝日後估計更難了。
扶蘇吸氣,他想起蒙恬曾說的國弱則民被欺,宋朝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
國家君主都這般軟弱,即便再有錢又能怎麽樣?
劉徹聽着天幕的話,越聽越惋惜,宋朝怎麽就不在大漢周圍?這般軟弱可欺的國家可不好找啊。
李世民嘆氣,又是給歲幣、又是讓土地,宋朝以後都得被遼國壓着打。
宋朝
趙炅被趙匡胤他們盯得背後發涼,“這是我兒子做的事情,和我沒關系!”
是的,都是趙恒做的,和他有什麽關系?
趙匡美被氣笑,“之前你還驕傲地說這是你兒子,現如今連兒子都不認了?”
他們還真是長見識了。
太平興國年間
趙炅聽到天幕的話也愣了愣,他也完全沒想到檀淵之盟會造成這樣的結果。
不過他他還是有些嘴硬,“是趙恒不行。
”
如果換成其他兒子肯定能一舉滅掉遼國!他是絕對不會承認是自己的血脈不行。
鹹平年間
趙恒蒼白着臉,如今天幕的話一出,宋朝的所有人都能聽見,他們該怎麽想自己這個皇帝?
可是檀淵之盟那也為宋朝帶來了百年安寧不是嗎?
朱元璋嘲諷地笑笑,“百年安寧。
”不過是粉飾太平罷了。
也就隻有都城的人才覺得很安寧,邊境百姓可不會這樣覺得。
康熙吸氣,是的,天幕說得對,退讓隻會讓敵人更加猖狂,他将目光放在自己的兒子們身上,奪什麽位,都給朕去打天下!
大清可以滅亡,但不能那樣恥辱地滅亡。
【簽訂檀淵之盟後,趙恒還将這件事當成是自己的功績,得意洋洋。
1006年,王欽若甚至建議趙恒封禪、來粉飾太平,那寇準呢?當然是被罷相,王欽若還想出了個馊主意:人為制造祥瑞[4]。
】
【大家還記得我之前是不是說過為什麽泰山會覺得自己髒了?就是宋真宗去封禪,導緻之後的皇帝都不再去泰山封禪,從另一方面将,他也是泰山封禪的終結者,也夠不一般的。
】
【以往去泰山封禪的都是功績卓越的帝王、像一統六國的秦始皇、締造盛世的漢武帝和唐高宗,就連粉絲想讓他早死的唐玄宗都治理過開元盛世,那宋真宗呢?】
【他卻以簽訂檀淵之盟為功績去泰山封禪,真叫人贻笑大方。
命人在左承天門屋南懸挂黃帛,稱‘天書下降’,真是沒有比這再荒唐的了。
而且僅僅是東封泰山就話費了八百多萬貫,其餘的加在一起将前代的積蓄差不多揮霍殆盡[5]。
】
嬴政現在很想回到之前自己沒有封禪的時候,他不想去了可以嗎?
扶蘇皺眉不解,“這麽多的錢,足夠打多年戰争了。
”
不想花錢打仗,卻把錢用在這種地方,實在是令人費解。
劉徹還沒去封禪,他負手而立搖搖頭,心意已決,這泰山封禪不去也罷。
和這樣的人一起去同一個地方封禪,想想日後一提起泰山封禪的人,曰漢武帝和宋真宗,隻要一想就頭疼。
李世民呼出口氣,幸好他沒去,怎麽還有人會僞造祥瑞,隻為了封禪?後世皇帝的心思可真難猜,而且隻去封禪就将國庫耗空,怎麽會有皇帝這麽離譜?
不過想起自己的子孫,好的,離譜的子孫各家都有,誰都別嘲笑誰。
宋朝
趙匡胤真的就讓人把趙恒拉過來,看着這個自己還算疼愛的孩子,“你竟做出這種離譜之事,置國家與何地,置百姓于何地?”
趙恒瑟瑟發抖,他也不知道,求助地看向趙匡美三人。
趙匡美撇開臉,趙德昭兩人也一個看天一個看地,趙匡胤此時正是震怒之時,他們可勸不住。
随後,殿內傳出趙匡胤的罵人聲以及趙恒的哭泣聲,趙炅縮在一旁,生怕自己也被波及到。
鹹平年間
趙恒眨着眼睛捂着胸口,這都是自己做的事情?
他迷茫地看向四周,卻隻能看到宮人跪在地上,看到寇準偏開臉,他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跑過去抓住寇準的袖子,“宰相救我!”
他不想遺臭萬年。
寇準看着趙恒,怎麽都沒想到趙恒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人為制造祥瑞,隻有裝神弄鬼的人才會這麽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