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弱國無外交
85
【李隆基的廟號為‘唐玄宗’,玄也可以指代啓明星。
常常在前夜明亮,到了黎明卻逐漸昏暗,用來形容大起大落,這放在李隆基的身上再合适不過。
】
【李隆基的前半生兢兢業業、勤于政事締造開元盛世,但在後半生昏庸無道、重用小人引發國家動蕩,國家也随着他的所作所為從蒸蒸日上變得日薄西山,那麽接下來就講一講為什麽盛世會一眨眼就變成如此模樣。
】
唐朝之前所有朝代的人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上一刻是盛世,下一刻就是亂世?
這怎麽能夠讓人相信?
就連嬴政也疑惑,像之前李治、武則天晚年大興土木、耽于享樂也不止于此啊?
更何況之前還是盛世,無論怎麽想都想象不出來究竟是什麽原因。
劉徹也是摸不着頭腦,不過既然天幕敢這樣說,那李隆基就肯定做了什麽,他隻需要認真聽罷了。
楊堅驚吓起身,“盛世轉瞬即逝?”
怪不得會是這個廟號,怪不得天幕說所有人都想讓李隆基早死。
李世民捂着心口,太醫在天幕提起李隆基的時候就早早候在一旁,此時正給李世民把脈,一隻手動不了,李世民就用另一隻手拍桌子,“為什麽要重用小人,昏庸無道!”
一直做一個明君是能要他們的命嗎?!
李治如此、武則天也是如此,李隆基更是如此!
武則天也備受震撼,她看向李隆基,無法想象出他究竟是如何做到這兩個極端的。
李隆基盯着武則天的視線,冷汗涔涔,六神無主,想說些什麽卻開不了口,他腦袋裏帶着深深的疑問,這個人真的是他嗎?
開元年間,李隆基越聽下去臉色越白,身體也止不住地顫抖,最終跌坐在椅子上,剛剛反駁天幕的硬氣一瞬間全無,抖着唇喃喃自語,“不可能,不可能的。
”
唐朝此時正值盛世,如何會變成天幕所說的那樣。
在他瘋狂搖頭的時候,張九齡出現在殿外,“陛下!”
見到張九齡,李隆基像是見到救星一樣抓住他的手,一直不松開,還是張九齡說了很多安撫他的話,李隆基的情緒才漸漸平靜。
朱元璋嘆氣,前一秒還是開元盛世,後一秒就是安史之亂,誰能想到?
康熙聽完也有些唏噓,李隆基要是一直像楊廣一樣是個昏君也就罷了,偏偏有明君之象,如果做得好說不定李唐又會出一個千古一帝。
【開元元年之初,三次政變讓國家元氣大傷,朝□□敗混亂,為了改變這個現象,李隆基選拔賢才,重用姚崇、宋璟等人,整治朝綱,減少了冗官的現象;并且李隆基還設立‘考察制度’,不在時候根據年齡高低選用官員,而是根據政績考察作為升降的依據[1]。
】
【事實證明李隆基确實有明君之象,李隆基在位時期,打擊強占土地和農戶的豪強,把檢查出來的土地分給農民耕種、給那些黑戶做登記,至此國家逐漸穩定,經濟穩定增長,到了公元754年,國家共有906萬多戶人口,與隋文帝時期的人口數量相差無幾。
】
【李隆基還相當重視文化建設,抑制佛教泛濫的現象,并且創建書院,也就是這個時期文化達到頂峰,出現了像李白、王維、杜甫等詩人。
】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時期科技也得到了發展,一個名叫一行的和尚先制造了黃道遊儀,确定黃道的進退;後又用它測量天體北極和二十八星宿,證明了恒星是不斷移動的[2],這可比某英的科學家哈雷提出的恒星自行的學說早了一千年!!】
【能不能懂一千年的概念,如果李隆基能一直當一個明君,如果唐朝之後沒有發生安史之亂,一行之後的其他人或許還會根據這個提出其他學說,我國的天文學說不定能更早的得到發展,也不會在之後在天文探測上落後外國人那麽多,被人欺負那麽久。
】
嬴政雖然聽不懂這個東西是什麽,但從天幕的語氣中能知道這個很重要,一千年的時光,确實足以做很多事情。
扶蘇抿唇,在心中告誡自己,一定要引以為戒,即便國家安定繁榮,也要繼續當一個明君!
劉徹也想起在天幕的課程中看到的圖片,地球外面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球體,這就是天文學嗎,當真是深奧無比。
一想到如果大漢也能有上天之能,劉徹就無比激動。
李世民聽着天幕的話,咬牙切齒,“李隆基啊,李隆基!”現如今聽了天幕的話能不能做一個明君?
武則天看着李隆基,微微搖了搖頭蹙眉,“安史之亂。
”這就是導緻大唐由盛轉衰的災禍嗎?
李隆基忐忑不安,開始聽到了自己政績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