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氤氲,咒文明滅,形成一行銘文:朕得上古異寶殘片,祭煉以成此境。
這鏡子是漢武帝煉制的?
曹操的車駕疾行數日,距邺城漸近。
……
劉備從漢中撤軍,回到巴郡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拜訪諸葛亮,求教應對曹魏,強大益州之策。
諸葛亮,龐德公師徒倆都在。
三人聚在一座小院内飲茶。
“曹魏的優勢太大,應對之法,無他,唯迎頭追趕爾。
”
龐德公說:“益州想增長己力,北部漢中行不通,不妨考慮其他方向。
”
劉備沉吟沉吟。
他這些時日,反複思索,益州想強己,唯有吞并整合周邊部族。
對内,則不妨學習曹操,整頓士族,‘殺富濟己’。
劉備暗自歎息,益州内外,各方部族,士族,形勢之複雜,整治起來,談何容易。
他來之前已有計較,當下起身對諸葛亮師徒,拜倒道:
“龐德公乃世之大賢,孔明更複多智,人所不及。
備欲請兩位相助,以興漢室!”話罷再次深躬,态度懇切。
龐德公推拒說:自己閑散慣了,無濟世之才,也沒有與天下人争鋒的念頭。
但他願意站在諸葛亮身後,參詳一二。
諸葛亮倒是沒像曆史上一樣,讓劉備三顧茅廬。
劉備出益州,就是他和龐德公商議過的,當初的目的是效仿漢高祖,居蜀中以觀天下。
而曹操,其實也沒給他們留下别的選擇空間。
劉備和諸葛亮,定好出山之日。
等他離去後,諸葛亮卻是掏出一封信函,遞給龐德公看:
“魏王又遣人送來一封信,告知師尊您的侄兒龐統,在他那裡一邊跟水鏡先生學習,一邊參與分管一些曹魏的具體事務。
”
“師尊觀之,魏王此舉何意?”
龐德公撫須笑道:“饞你。
”
“曹魏若再進一步,便可一統,天下共治,複歸盛世,你不想參與?”
諸葛亮沒吭聲,目光放遠,看了眼北方。
五月末開始,諸葛亮加入益州,如同曆史一般,初期以客席身份,不參與具體事務。
但人搬到了蜀中居住,劉備時來問策。
益州緊鑼密鼓的開始了對内,對外的諸多施展。
而此時,曹操已回到邺城,在緊密的關注着天下局勢,操控南北。
北方,六月初夏,是鮮卑人牧馬放羊之時。
鮮卑已決定今年秋季,要從扶餘人手裡,奪回東鮮卑的土地。
曹操遂又收到益州,劉備走上了‘正軌’的消息。
也就是說,南北兩端,鮮卑和益州,都在他‘規劃’的道路上。
不過曹操還是覺得,進度有些慢。
如果任憑劉備慢慢發展,肅清益州,至少要數年時間,才能看到些頭緒。
曹操當即傳令賈诩,讓自家的諜子,乃至益州暗投曹營的人,各自出力,推動益州形勢快速變化。
當下,周瑜仍在荊州用兵,和關羽已有過多次碰撞。
曹操笑道:“不能厚此薄彼,打了劉備,不妨也治一治江東。
讓豫南的兵馬動吧,叫甘興霸,蔡德珪配合,就當是水軍練兵了。
”
曹軍隻要在南向,将兵鋒指向江東。
腹心被攻,江東那些士族,必催促急召周瑜回去,穩定形勢。
其攻打荊州的圖謀,自然會停下來,也就給劉備騰出了時間,人手,加快整合益州。
曹操盤算着時間。
今年就有望推動一場大戰。
以曹營的強勢,江東,蜀地兩邊接連吃虧,會逼得他們不得不聯合。
将聯軍擊潰,便可順勢吞江東。
眼下各方形勢,天下權柄,皆在曹操一念當中。
江東内部,士族問題最為嚴重。
在父兄相繼身死後,孫權接過了孫氏的大權。
他們孫氏,對江東來說,是外來戶。
父兄慘死,他年幼掌權,可說是真正的外憂、内困,舉步維艱。
除了張昭,周瑜,魯肅的支撐,孫權還不得不和士族妥協合作。
他與江東顧、陸、朱、張等士族,越捆綁越深,逐步成為利益共同體。
孫權後期會把兵權和政權,分别交給陸遜、顧雍。
僅此一點,就可見江東士族,權柄有多重。
擊潰江東,對江東士族會是一次重創,順勢将他們連根拔起,是個很合适的時機。
曹操思忖着後續的戰略方向,門外有親軍奏報道:“魏王,人帶來了。
”
外邊站着三四個人,等着入内觐見。
其中一個是大喬。
她被軟禁在邺城,有一年多了,不知曹操突然召見,有什麼事。
而且,這次是單獨讓她來。
不像前幾次,與婆婆吳氏一起過來。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