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
”
曹操和典韋出來,衆人迎上來見禮。
而赤霄化為一抹紅光,遁回了墓葬内。
衆人走出一段距離,便安營紮寨。
天色已晚,星輝漫漫。
帳幕裡,貂蟬問:“夫君,那些外邦人還會來嗎?”
“來我中原傳教的佛教徒首領,已被肅清。
還有些餘孽,但不在我中原之地。
”
“他們不會蠢到在這個時間,再派人來我中原送死。
”
曹操:“佛教徒東渡,選中史子眇的身份,是因為他和道家,和宗室同時有關系。
他們殺了真正的史子眇,替代其身份,也确實獲得了很多機會。
”
“他們想借助道家的聯系,延續黃巾之亂,推動太平道餘孽,掀起更多動蕩,最終目的是試圖建立宗教為主的國家。
”
印地就是宗教形式的國度。
他們的宗教,在政治和社會結構中,占據核心地位。
種姓制度,就源于宗教,并深深影響了印地的社會結構。
古印地的每一次曆史轉折,都與宗教有很大關系。
佛家吸收婆羅門教的經驗,想把這一套搬到華夏,建立崇佛為精神源頭的國度,是妄想。
後世的佛,得以在華夏傳播,是吸收了華夏的本土文化。
準确的說,他們已不是印地佛教,是與漢文化融合的産物,才得以落地生根。
曹操簡單說了幾句。
除掉史子眇,他亦是心緒一松。
畢竟總有人躲在暗處,曹操雖不怕,但親眷,妻妾,子嗣,若稍有錯失,便要追悔莫及。
眼下将印地的傳教者,東渡的這部分清理幹淨,自然心情愉悅。
次日,天陰。
返回邺城的馬車上,曹操閉目養神,頭枕在貂蟬腿上。
車外重騎的蹄聲如雷。
車内卻是頗為安逸。
貂蟬的兩頰,帶着淺淺的抹胭紅,人若朝霞,麗如桃花。
她正幫曹操揉按兩側的太陽穴。
從曹操的位置往上看,峰巒遮目,難以照面。
曹操忍不住伸手,化身‘托塔天王’。
貂蟬攔了兩下,沒攔住……
下午,貂蟬撐不住困倦,趴在車裡小睡了會。
曹操則開始查看戰利品。
先拿出佛陀舍利。
史子眇的死,意味着攻守易形。
佛家在漢土的人被肅清,就輪到曹操主動去找他們的麻煩。
曹操手托舍利,心忖詞條說這東西能彙聚信念,若以圖騰真龍嘗試祭煉,對彙聚人道氣運有沒有好處?
他收了舍利,拿起史子眇留下的一部簡卷。
簡卷上寫着兩個重要的消息。
最初,佛教徒是在神山(昆侖山脈)發現了中原大地有龍脈一說,藏有大氣運,從而生出盜掘地脈,轉嫁氣運的想法。
這手卷上,記錄着他們當年發現武帝派出去的一支隊伍,在神山尋找某些東西的線索。
從那以後,印地人開始了長時間的謀劃,滲透,蓄謀東渡。
文化信仰層面的侵襲,有時比直接發動戰争更可怕,更遺禍深遠。
曹操記得自己在武帝相關的一些訊息中,也發現過他派人探索昆侖的記載。
武帝求仙,在找傳說中的昆侖墟。
史子眇留下的簡卷,還提到了仙台印,是在某處墓葬,最早看見仙台印的記載。
“…這手卷上說,要具備佛陀的力量,方能真正啟用仙台印。
”
曹操暗忖:佛陀的‘力量’,顯然對應着神話境。
要是能完成一統,曹操很可能突破神話境。
通常來說,即便一統,也很難讓一國之主,達到神話境。
但曹操身懷外挂,多次獲得指向,自身實力,曹魏的勢力,增長都要快得多。
再加上他多年來的刻意推動,集聚聲望,獲得人道大運。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讓曹操統一北方,便觸摸到了神話之門。
大一統那一刻,應該會出現一次大爆發,将過往所得,化為力量,沖開神話壁。
曹操最後取出武帝棺椁上,用赤霄劍氣卷落的東西。
是一面鏡子。
銅棺都有定棺鏡。
鏡子有通陰之說,相當于在棺椁上,打開了一個供神魂出入的門戶,被稱為死後飛升的仙門。
武帝的棺椁上,也有這麼一面鏡子。
劍氣最後卷落的就是這鏡子。
圓形,和棺椁的方正對應,取方圓共存,呼應天地之意。
鏡子有巴掌大,古香古色,青銅材質。
鏡子背面,嵌着一顆綠油油的寶石,宛如深潭。
上方祭刻着一行字迹:山河鏡。
曹操試着往其中送入自身修行,沒反應。
他又嘗試推送帝王氣運。
鏡面頓時有了變化,浮現出神州大地的山川、河流等情景。
鏡子背面的寶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