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社會,及對本概念的綜述性評價
佚名
原載《薰渠拒稿集》,10-317-217-61
拒稿理由:無明确的觀點和态度,僅為近日某次即時訪談實景直播的簡單複述。
—————
“流動的社會”,這個詞可能有過度形象化而難以被概念性的解讀之嫌,但考慮到其創造者是一位對廣義社會學半路入門的中心城研究員——海珠第十三所提出的概念,這批評似乎稍顯刻薄。
若想了解它的複雜内涵,不妨讀一讀《危機狀态》(《精衛》,10-317-217-3)這篇大型文章。
海珠第十三和驚歎!·銀火在該書中探讨了這一概念及其他一些問題。
所謂流動的社會,是随着那種被稱為去秩序化運動的興起而顯露雛形的。
在一些一類文明控制區它被稱為“反理式主義”“前理式主義”等一系列稱呼,在另一些對這些分類态度更加模糊的地區,它被稱為後秩序時代。
這一狀況的出現意味着試圖以秩序統領世界的宏大叙事産生了危機,參與者們開始停止吹捧和贊美那些将整個“世界”卷入故事中的嘗試和傳說,取而代之的是對過往的調侃和諷刺。
它時常受到虛無主義的影響。
不過,在驚歎!·銀火看來,這不過是一種到了窮途末路時的哀嚎。
她認為,這些後秩序的、蔑視秩序的态度是一種具有臨時色彩的潮流,是參與者們隻會在不知不覺中掠過的一個短暫時代,是與新發現時期的約律崇拜與浪漫主義相似的縣花一現。
這種對于秩序的嘲笑和蔑視的價值僅在于預告某種正在成形的狀态,而就像一艘渡船,從對于秩序言計聽從的時代駛入了目前這個尚未可知的當下。
關于這個新鮮出爐的當下,海珠第十三指出,其一大特征就在于引發政權的危機。
一個能夠向社會中的個體确保用統一的方式解決這個時代所有問題的實體正在消失。
伴随政權的危機而來的,還有集體信念的危機,以及獨立政治的危機。
從更籠統的層面而言,所有那些針對社會中的個體發出的、通過表達某種價值理念令其産生歸屬感的口号都在遭遇危機。
于是,取而代之的就是肆無忌憚地滋長的個體主義。
社會中的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