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二十六章 重謀

首頁
    王的派系所擊敗。

     所在部落因此崩解離散,後來又被吐蕃人扶持的新王/茂章可汗所收攏;但是,作為吐蕃大臣押蕃使監控下的茂章可汗,也不過是個沒有多少自主權的傀儡;隻能充當吐蕃人不斷竭盡收刮的工具人。

     由于吐蕃對吐谷渾普通部衆的統治殘酷,無論放牧耕作打柴撿糞要受到監視。

    而出身葛爾家的吐蕃統帥贊婆,更是多次在吐谷渾的‘悉立’‘倭闊’、劄瑪之翁布園等地,征發大料集和青壯畜馬。

     因此,很快就有不堪忍受的部衆,相繼潰散和逃離;這逃離的部衆也變相促成了,第一次大非川之戰的根源。

    雖然第一次大非川之戰,以薛仁貴率領的唐軍戰敗撤出告終;但也掃蕩了土谷渾之地。

     給予那些擁護新王的貴族、酋長和頭人,不同程度的重創;甚至連茂章可汗都在吐蕃大臣裹挾下,逃往了群山深處的星宿川暫避其兵鋒;然而,當重新回到龍支城的新王,卻沒有見到迎接的部衆。

     而是迎來了吐蕃贊普專屬的金箭敕使。

    卻是乘着吐谷渾王的諸多王臣、貴族、酋長和頭人,都在這場戰争中損失慘重的機會,直接剝奪了新王的可汗身份;将其貶降為蘇毗、羊同一般的小王等階。

     由吐蕃派遣的押蕃使/監國大臣贊婆,直接監領吐谷渾之地的大小事務。

    自此,這位既無能庇佑臣民,也無力改變自身命運的傀儡之主/茂章可汗,就此泯然于曆史中;成為諸多吐蕃内臣家系之一。

     而他手下無力維持的部衆,一些向北流亡到了西域,一些則是逃到了西海南部,依舊還在唐軍控制下的湟源、赤水境内;還有一些則是被吐蕃委派在吐谷渾的押蕃大臣,大論欽陵之弟贊婆所收攏。

     而這些吐谷渾人就是其中,被專程挑選出來的精壯健兒;學習唐話和衣冠打扮之後,在數年前通過重開的西域商路,以商隊護衛的身份來到了長安,長期附近潛伏了下來。

    直到最近接到一個命令。

     但他們所知道的也就隻有這些,而那艘等候在渭水上的船隻,也早已經不知所蹤;倒是根據初步的口供和線索,連夜突襲那位隴右胡商的貨棧和駐地,倒是頗有所獲;破獲了不少物資和可疑人員。

     然而,作為直接下令的東主蘇合規(素合貴),也是吐谷渾押蕃大臣贊婆,直屬衛隊“翁弄”出身的侍官;卻是随着這條消失的河船一起不知所蹤。

    因此,此事看似可以就此得出,初步的結論了。

     這是在吐蕃戰敗主動求和之後,來自國内不同政見的權貴勢力;動用了這些潛伏在京畿的吐谷渾棄子;針對東宮所屬人員的一次随即報複性襲擊;其目的很大概率是破壞剛剛達成不久的兩國議和。

     而後,在丘神績與上門探訪的陳子昂,進一步交換了來自京兆府的抓捕、審訊記錄後;卻有了新的線索。

    從吐蕃奸細/隴右胡商蘇合規,常年側近侍奉的一名奴仆口中,得知他似乎受命刺探一個人。

     隐藏在太子李弘的東宮之中,一位或是數位特别精通、了解吐蕃國内情的流亡者;而這為專門營造出來的子虛烏有存在和人設,也是江畋與太子李弘專門設下的保險和警戒線之一;現在被觸發了。

     畢竟東宮突然掌握了那麼多,關于遠在雪域高原深處的吐蕃國諸多内情和細節,甚至是當年大非川之戰的一些成敗得失,沒有合适的解釋和來源,是難以取信于人的。

    這才編造了一個秘密流亡者。

     而這個人隻有太子李弘見過。

    為了演的真實,太子李弘甚至真找來一個地道的吐蕃人;而極盡優待的秘密關在某處;然後以其名義不斷拿出一些,來自另一個時空的資料和記錄,提供給相關人等。

     除了與太子李弘親厚的諸位宰相,東宮左右春坊、詹事府的長官、内坊的個别近宦之外,在各路讨蕃大軍之中,也僅有幾位上層的将帥,隐約知道這麼一位的存在;所以,洩密源頭就很好排查了。

     但其實在江畋看來,還有另外一個可能性,就是遠在東都的“二聖”,及其周邊的個别親信、随侍人員;至少這兩位至尊主動問起,太子李弘不可能拒絕回答的;最多隻能是有些修飾和遮掩而已; 但是,另一個問題又來了;作為這些吐蕃奸細/吐谷渾人的目标,為什麼會是身為貓坊小使的女孩兒?又是誰人出賣了她的行蹤,乃至裡應外合的設計線索,将其專程引到了渭橋市邊上的閑置染坊。

     所以,眼看常規的偵查手段和刑訊結果,不可能在短時間内獲得新的成果;就該輪到江畋采取非常規的特殊方案了。

    至少,通過昨晚對鄭娘子母女,輔以黃色結晶的“入夢”測試,還是有所成效。

     或許一些有用的細節和線索,就藏在她們自己都未曾察覺,或者說習以為常的日常瑣事當中。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