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四十六章 直取

首頁
    作為安東都護府下轄的九府、四十二州之一,黃龍府的治所夫餘城,也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大城了。

    曆史上得南北朝時期,曾經作為古扶餘國後期的王城所在,以此留下了扶餘城/夫餘城的古代稱謂。

     因地處西部草原與東部丘陵相交地帶,扼控着混同江,松花江兩岸和南北交通的咽喉,在東北古代曆史上一直是交通要沖和兵家必争之地。

    自古以來,這裡曾活躍過東胡、鮮卑、穢貊、肅慎各族。

     現如今,也是安東都護府下轄的州府中,代表朝廷威儀和行使節制外藩權柄的重鎮之一;因此,不但有直接委任的各級官員,同時還有由本地募集得團結兵和定期輪換的鎮戍軍,構成的駐軍體系; 與塞外那些位于茫茫大草原上,沿着各條河流和池泊、水草地,建立堡寨、居城和商貿據點,以為就近圈管和領有諸多草原牧部、帳落,并且定期要承當掃北任務,的一系列北塞諸侯們有所不同。

     國朝的大多數外藩,都歸屬在朝廷的都督府、都護府,所編列的州府縣為名的行政框架内;以領地和戶口的多寡、爵位和官身的高下,世代授與刺史、縣令頭銜,要承當比諸侯更多的貢賦和丁役。

     雖然不用承擔出兵掃北,或是聚衆清邊的任務;但同樣要收到所在都督府、都護府的更多節制;也有更多隐形的要求。

    比如在領地内維系漢家的法度,弘揚教化和移風易俗的進程,地方治防程度。

     此外,各督府、都護雖然不能直接幹預,藩邸的大多數内務;但是涉及到藩家之間的分歧或是内部的矛盾沖突,還是需要督府代行仲裁和調停職責;乃至發兵進行幹預和阻止,奉命進行善後…… 因此,在安東都護的九府、四十二州治所,都設置有專門得各色官署和不同數量的相應駐軍;以為承當收納貢賦和轉運錢糧,維持地方的平靖,裁斷訴訟和調理争端,乃至變相的隔斷外藩、諸侯。

     因為當初設立的這些州府治所,多位于水陸要沖和商旅必經之地;因此,也可以籍此限制外藩、諸侯之間的串聯,保持地區勢力的相對均衡;乃至避免因為某個藩家的勢力過渡膨脹,生出事端來。

     這也是作為受命于先帝,世領安東都護三代的燕山王府,能夠在安東諸侯、外藩之間,長期保持影響力的根本所在。

    雖說安東都護府的各級官屬,大都出自科道遷轉選任,但卻可被彈劾和罷免之。

     隻是,現在權柄煊赫的燕山王府,卷入了滿門傾覆大禍,就連幽州都督也難以獨善其身;自然不可避免波及到地方上。

    相對邊遠莫及的諸侯或是不甚敏感的外藩,首當其沖就是這些州府内的官吏。

     因此,當“妖異讨捕”和“禦史巡行”的旗牌,出現在黃龍府城之下時;幾乎引起了一陣不小的喧嘩,以及後續城區内的恐慌;甚至還有人在煙塵滾滾之際,從旗牌進城的反方向,策馬逃出城去。

     當然了,這些宛如驚弓之鳥一般,三五成群逃出城區的不明人士;還沒跑出去多遠就迎頭撞上,早已守候在道路兩側的右衛軍将士,所設置的攔網和絆馬索,人仰馬翻的摔滾成一團,被擒獲當場。

     少數僥幸落後的幸運兒,忙不疊的撥馬轉頭就逃,卻被從林中湧出的藩騎子弟,給截斷了後路;雖然還有人試圖負隅頑抗,當場被這些罩衣輕甲的藩騎子弟,連人帶馬的射翻在地,用飛索套下馬。

     然而,在當場檢查了這些外逃人員之後,帶隊的都尉夏侯亮,卻是露出略顯不虞和遺憾的表情;因為,在這些被打草驚蛇出來的可疑人員中,并沒有他所預期的目标。

    多是些背着案子的亡命之徒。

     與此同時,在夫餘城内的一處私家館苑中,庭院内盛放芬芳的花樹之下,一場持續了通宵達旦到白日的飲宴;也即将到了尾聲。

    數十名在場的主賓,早已經喝得東倒西歪、衣冠歪斜而敞開了胸腹。

     更有雲鬓蓬散、衣裙單薄而淩亂的陪侍家姬,嬌顔熏染、花枝亂顫的吃吃嬌笑着;親密無間的纏繞和依偎着,這些各具身份的貴客。

    其中既本府的判官,也有城内的巡檢,頗具威望的名士和大家。

     更有好幾位藩家的當主或是繼承人;因此,這也是某種潛規則下的例行會聚。

    以城内屈指可數的幾家豪姓大戶,輪流充當做東的召集人;并由一些本府頭面人物充當見證,邀請藩主及其代表赴宴。

     然後,在這種相對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