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簡裝易服而行的江畋,就行走在了的鹿特丹城内大街上。
隻是他現在的身份,是被人稱“戰争鬣狗”的傭兵,所伴生的“逐金之豺”黑市商人之一;來自意大利的本薩洛尼亞商會成員。
本薩洛尼亞商會當然是真是存在的老牌商會,同時也是位于北來茵到尼德蘭之間,諸多大小傭兵團的長期合作夥伴。
長期經營的是戰利品折現和不明來源财物的銷贓;因此,在荷蘭地區也有分支。
并且與這些外來的不列颠人,并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
而這一次出現在鹿特丹城内,同樣是受邀而來。
所以,通過商會在王國境内的負責人,江畋輕而易舉頂替了,某位來自阿勒曼尼的資深成員。
而這次與他一起同行的,隻有兩名警衛騎士,以及刀盾軍士出身的山地團少校米涅,連同他所推薦的一名黃發老雇傭兵;正好組成一個小小的護衛加向導的商業代表團體,混雜在商隊中毫不起眼。
當然了,這個時代荷蘭伯國的鹿特丹城,雖然是建造在沼澤遍布的沙洲上,但因為兼具内河碼頭和出海港口的轉運樞紐功能;在曆代統治者的經營和拓展之下,已經頗具一座大城市的基本雛形了。
據說最初城市的基礎,是用木樁打在一片片的沙洲、沼澤當中,然後再在上面架設橫梁和鋪墊木闆;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村鎮聚落。
然後當人口聚集和繁衍起來後,就開始圍堤排水開拓更多的地面。
最終,才形成了如今諸多堤壩環繞之下,遍布港口碼頭的城市規模。
因此鹿特丹也是荷蘭伯國境内,屈指可數可以提供大量稅金和貿易抽成的港口城市之一。
光是收入就頂得上内陸的十多座城市。
而在江畋的眼中,鹿特丹外圍的城牆也并不算高,而且大部分還是木制的結構;但是,環繞在附近的那些堤壩、沙洲和水道,本身就是一道道天然的防線,需要突破外圍那些橋梁和關卡才能進入。
更别說在這個過程當中,還要忍受着來自木制城牆上,林立的箭塔、哨樓和敵台,居高臨下的持續壓制和殺傷。
而稍大一點的攻城器械;也很難在持續的攻擊下幸存下來,而堅持沖到城門牆跟下。
按照他的評估和判斷,如果自己不出手的話;就算是新王國軍進攻攻擊,也要靠一點點的占領和清理外圍的橋梁關卡,然後在密集炮擊的壓制之下,通過工程連隊的持續作業,鋪設幾條進攻通道。
然後再由特攻騎士領頭,越過那些容易陷入其中的沼澤、沙洲的天然險阻;一鼓作氣沖進炮轟出來的城牆缺口,清理和壓制兩端城牆上殘存的守軍;才有可能攻陷這麼一座沙灣内的大型港口城市。
但是,在江畋一路行進過來之後,除了一些擱淺在河道裡,來不及清理的船隻殘骸之後;卻沒有見到多少激烈戰鬥的痕迹。
甚至就連木制城牆和箭塔、哨樓,也沒有受到強攻之下的嚴重損毀迹象。
這就讓他愈發的好奇起來,難道這些不列颠人真是依靠,潛伏在城市當中的内應,才将鹿特丹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