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七十五章 收尾

首頁
    曾幾何時,位于西大陸邊緣地帶的不列颠群島,長期隻是一個莽荒的地理概念;直到古羅馬凱撒的擴張,将其變成帝國版圖最西端一個行省;也由此給不列颠群島土着,帶來翻天覆地的激烈變化。

     因此,随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羅馬殖民城市和移民聚落、軍營,遍地開花的公共浴室和教堂,商旅絡繹的市鎮和驿站,最終一道貫穿不列颠本土的哈德良城牆,成為野蠻落後與文明開化的分界線。

     然後,随着古羅馬帝國的衰退和勢力範圍的收縮;除了本地重新興起的土着民族,走馬燈一般自西大陸渡海而來的諸多民族,也在持續的抄掠與占領當中,相繼填補了羅馬帝國所留下的統治空白。

     在這段數百年的時光當中,除了羅馬時代留下的本地化移民後裔,以及更早來到不列颠的凱爾特人,尹比利亞人殘餘;又相繼彙聚了西哥特人,汪達爾人、朱特人、維京人、諾曼人的外來侵略者。

     最終,也形成名為肯特、埃塞克斯、蘇塞克斯、威塞克斯、東盎格利亞、麥西亞和諾森伯利亞的七個部族王國,以及夾縫之間的一些大小領主和附庸封臣,長期内部相互征戰又共同抵禦外敵入侵。

     這一切,直到了法蘭克王國的崩滅,才得以被改變。

    随着被稱為加洛林王朝最後悲歌的諾曼底之戰,昙花一現的雄主查理曼大王在戰場中屍骨無存;殘部護送着他懷孕的堂妹逃亡出海來到不列颠。

     】 以誕下查理曼遺腹子的名義,重新舉起加洛林王朝的藍底三葉草旗幟。

    也彙聚大陸上的法蘭克殘餘部衆,以壓倒性的經驗戰術和武器優勢,對群島七王國開啟了被稱為“紅龍征服”的十數年戰争。

     因此,這位親率法蘭克王國的殘餘力量和最後追随者,在不列颠之地重建加洛林王朝餘脈的卡麗熙女爵,也被稱為龍之母;而開啟了熔鑄百兵為鐵王座的時代,和世代由王室長女輔政幼主的傳統。

     曆代演變下來,不列颠已成為西大陸,諸多失敗者和異端群體的彙集之地。

    緊接着,對大洋彼方的探索和南方黑色大陸的收獲,也讓不列颠群島得以發展和繁盛起來,最終成為西大陸沿海的威脅。

     雖然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演變和發展,不列颠群島上的人口和文化,也随着那些逃亡者帶去的各種技術和思想;并且與西大陸的沿海地區,始終保持着一定的交流/交戰。

    而同樣得以有所發展和進步。

     但隻要坐在鐵王座的那位統治者,始終沒有放棄藍底三葉草的加洛林王朝/法蘭克王國的宣稱;那不列颠群島就始終是西大陸,大多數國家明面上的敵人;尤其是繼承和瓜分了法蘭克遺産的聖王國。

     其次是征伐和毀滅法蘭克的主力,再興羅馬帝國宣稱和正統性的繼承者,東、西兩大帝國;然後才是在法蘭克王國屍體碎片上,重新崛起的西蘭王國。

    最後是在西大陸宗教信仰影響下的其他國家。

     比如君士坦丁的公教,羅馬的普世教會,還有耶路撒冷的東方正統派;在相互競争和角逐的同時,也相當一緻的在傳道中宣稱,逃到不列颠群島上的法蘭克人餘孽,及其追随者為罪孽深重的異端。

     因此通常情況下,能夠直接與不列颠群島,保持公開外交往來的;也就隻有大陸西南端,尹比利亞半島上科爾多瓦王朝的異教徒;和北方波羅的海和北海沿岸的諾曼諸國,及其所尊奉的北方教廷。

     尤其是這個被普世教會、君堡公教和耶城正教,共同排斥和打擊的北方教廷;更與曾經的法蘭克王國關系匪淺。

    其前身可以上朔到羅馬教廷,為加洛林王朝創始者矮子丕平祝聖的教宗司提反二世。

     隻是當來自再興羅馬帝國,尹蘇利亞王朝的利奧四世皇帝,在來自遙遠東方賽裡斯人的幫助下,開始反攻意大利半島的時候。

    普世教會位于羅馬城内的教廷,也因此發生了分裂和持續不休的内亂。

     并且因此發生了着名殉難者複活事件,而從派系鬥争的火刑架上,被解救下來的活聖人孔特諾利亞;也由此在追随者護送下出走耶路撒冷,并得到賽裡斯征服者的支持,成為東方正統教會創始人。

     最終,在綽号“可薩人”利奧四世皇帝,親自主持的第五次以弗所宗教會議後;被廢黜并且流放的前教宗司提反二世,及黨羽并沒抵達指定的海島,而在半路上被劫走,在蠻族中創立了北方教廷。

     但也因為這麼一個曆史淵源,讓不列颠群島與北方諾曼諸國,始終保持相對意義上的潛在盟友和互相交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