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六十五章 偶見

首頁
    饋和償付的軍債(戰争公債)。

    由此,軍債和官債構成了朝廷中興的基石。

     而那也是梁公在朝主政的三十年,所以,他竭力壓制了一切,在債券發行規模和項目上,可能透支國家信用的激進舉措;為朝廷留下來一個相對運轉良好的,國家債券信用體系和原始的金融秩序。

     因此在後來的大征拓時代,雖然朝廷在公債運營中偶然有所波折。

    但随着大唐對于海外的征拓,和日益增長的海外分藩;所不斷反哺和輸入的海量資源、财富;各種公債名目也始終得以信用堅挺。

     好看的言情 故而,也催生了位于洛都城内,各種官私票局、飛錢号和兌換所,紮堆在一起的寶泉坊雛形;但是,債市的誕生則是要更晚一些。

    來自梁公離開朝堂,退養西國大夏前,所頒布最後一批政令之一。

     其中就包括了,有條件的準許一些,屏護九州和拓植海外的諸侯分藩,在大唐兩京十六府境内指定的場所和機構,發行專屬貼息的藩邸私債;以為募集和吸納,征拓海外和開發領有的啟動資金。

     當然了,當時世人皆以為這是梁公,為了自己退養西國大夏的身後計。

    但是,當這個政策被執行下來之後,也對大征拓時代當中,那些層出不窮的海外藩家,起到了難以估量的促進和催生作用。

     但也因此放出來了一隻,名為原始金融體系雛形的怪獸。

    因為随着這些名目,一下子湧入其中的私家民間财富,其中所代表的巨大能量和潛在影響,同樣也令朝廷大為震驚亦然。

     因此,為了專門管理這些諸侯藩家的私債,同時也是約束和規範其運作交易;經過一番各種博弈的朝廷才頒下敕令,在作為中原水陸樞紐的洛都城内,緊靠着寶泉坊中心的原市所,設立專門債市。

     因此演變至今,對于大唐所屬的諸侯分藩,依照各自的等秩、賦稅和資源産出,自有一套嚴密的審核和驗證流程、規範,決定其能夠發行私債規模和年限。

    因此,這也是制約外藩諸侯的手段之一。

     但是,既然是以諸侯藩家名義私募的債券;在具體的公信力和作為準備金的質押項目底蘊上,無疑就不能與擁有極為龐大,人口、土地體量的中土朝廷相提并論了。

    同樣也被分為三六九等之别。

     其中信用最高的,規模最大的,無疑就是身為大唐第一藩,囊括了波斯、大食故地的西國大夏;又因為其與泰西大秦(東羅馬)接壤;所以變相掌握了東西之間,絲綢之路/黃金公路的巨大利益。

     其次是同樣出自一梁三家,雖無藩國之名,卻有藩國之實的南海(廣府)分家;不但擁有南海列國的宗藩權柄和香料海岸。

    還有新洲/北俱蘆洲(美洲大陸沿岸)和大小澳,專屬的管領和通貿權。

     因此也被稱為票面價值最穩定,孳利貼息收益也是基本雷打不動的鐵票;同時也是許多富有人家,用作傳家财産和大額支付的等價物。

    因為隻要數額夠大,孳利也同樣可觀,還不怕不肖子孫敗掉。

     然而除了這些頂級的屬國巨藩/大諸侯外,同樣還有散布在寰宇海内的大量中小諸侯藩家,就不免有些魚龍混雜,而良莠不齊了。

    因此,他們雖然也有發行私募藩債的資格,但就相對風險不一了。

     而這也是如今的洛都寶泉坊債市,日常用來投機和炒作的主要内容。

    畢竟,以它們的體量和規模,對外征拓是有一定失敗或是賠本的概率,或又是無疑發現新的礦脈和資源産出,而造成波動起伏。

     大量參與其中投機取利的官私資本;也由此造就和養活了寶泉坊内,一大批于此相關操持的從業人員和附帶服務人員,外圍的配套産業。

    也是極少數朝廷特許使用,飛電傳訊聯通天下各地的場所。

     隻是為了能夠在當天收市之前,獲得兩京十六府及其輻射周邊望要大邑的市面反饋。

    因此,在這種混雜了半官僚,半自由主義的原始資本博弈當中;今天一夜暴富,明天就跳天台的事情并不罕見。

     顯然在各種利欲、野心還是其他什麼因素的驅使下,被這種名為債市的原始金融怪物,所吞噬了的倒黴鬼也遠遠不在少數。

    隻是他們基本遠離大多數普通生民的層面,才沒有引起過多重視和波瀾。

     但是這次偶遇集體跳水的事件,江畋卻由此注意到了其中的一個新變量;也就是說在通常的國家信用體系下,如果再加上獸禍在内諸多變局的影響;其實也可以令人在跌漲中達到某種目的的? 因此,他決定有機會上岸之後,給留在洛都的成士廉傳信;委托他找人執行一個私人的任務。

    也就是收集最近一段時間内,債市當中波動最大的一些債券名目;充當某種後續的參考和調查方向。

     畢竟,就算是在幕後掀起獸禍的那些人,同樣也需要财力來支持他們的一系列操作的。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