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6章 20萬老弱婦孺建設的生命線

首頁
    朱熹此時有些欲哭無淚。

     本來天幕說他開創了新的學派,自己的學說也流傳後世,他還挺欣慰。

     結果學說被曲解,自己還被後人說私德不行。

     他所在的南宋,是連皇帝都沒有作為的朝代。

     他作為一個地方小官,和官員豪紳們鬥智鬥勇了四年。

    南宋依舊是亂七八糟的局面。

     他頓悟了,當官救不了南宋,隻有當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才能治一治這社會的不正風氣。

     因此,他将儒家前輩們的思想融合了佛道思想,總結出了《朱子理學》。

     可是他的“存天理,滅人欲”根本就不是“滅人性”的意思啊。

     他對“人欲”做出解釋了的,是指人多餘的欲念。

     “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 他為官期間,曾多次上疏宋孝宗,闡述他的這個主張,勸谏皇帝能以公心、善心來治天下之事。

     他正是因為這個思想,還被皇帝、貴族所不喜。

     還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句話,意思并不是讓女子為男子守節啊! “節”,乃“氣節”也,是做正人君子的基本要求。

     男子漢大丈夫尚且難以堅持的事情,卻最後加諸沒有話語權的女子身上,這斷然不是他的本意。

     因為在他心中,女子不如男,男女是有尊卑之序的。

     所以,當他在漳州任知府時,看到男女自由戀愛,内心接受不了,覺得是“淫奔”,于是下了讓女子纏足的法令。

     他重申纏足正是為了重整儒家綱常倫理的需要。

     但是纏足也不是他的突發奇想,更不是他的獨創。

     可能隻是因為他是曆史上第一個以政府法令,要求女性纏足的男性官員,才讓後人淪為诟病。

     他也感到很冤枉啊。

     也不是他的思想讓後人禁锢了思想吧,而是皇權讓他的思想禁锢,他隻是一個背鍋的。

     他承受了太多! 至于說他私德不行,他老臉一紅。

     他确實是做了這些事情。

     但是後人也不能僅僅隻盯着他的私事吧! 他也是做過一些實事的。

     他救災,使得災民得以生活。

     他也為白鹿洞書院殚精竭慮,不遺餘力。

    還置辦學田,供養貧窮學子,并親自訂立學規。

     這些,能功過相抵嗎? ...... 【如果說明清之前的思想鬥争是皇權争奪對儒家的解釋權,那在明清時期就是皇權和天下的思想鬥争。

    】 【他們運用禁锢和壓迫的手段,使儒生們徹底失去了華夏文明中的優秀思想,淪為帝王手中的傀儡。

    】 【這是否僅僅是某個思想的問題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這些儒生們的觀念曾一度超越了他們的時代。

    】 【例如,明末清初的黃宗羲,就曾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思想,呼籲人們限制皇權,并反對重農抑商的觀念。

    】 【同時期的顧炎武也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觀點,批判了“家天下”的君主專制,并強調國計民生的重要性。

    】 【明朝後期的李贽更是大膽,他提倡人們尋找一條與宋明理學不同的道路。

    】 【他批判了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重農抑商、假道學、社會腐敗和貪官污吏,更是直接針對帝王的皇權統治,要求解放人的天性,并設立自由市場,這就有了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