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74章 嫁為天子婦,為漢椒房主

首頁
    對于郅都這個過去的老大哥、日後的副手同僚,程不識有自己的想法。

     倒是程不識獲封為侯一事,卻是要推遲到劉榮的加冠禮之後了。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封侯這件事,至少在如今漢家,還是一件相當于天子為鞏固班底,貼上專屬于自己的政治标簽的做法。

     舉個例子; 太祖高皇帝劉邦,英明神武,立漢國祚,遍封開國元勳功侯共一百四十六家。

     那按照這個時代的普遍共識,這一百多家開國元勳功侯,其實都能算得上是劉邦的私臣。

     私臣是個什麼概念? 就是漢家沒了,宗廟不再、社稷颠覆,這些人也還是會跟着劉邦再次落草為寇。

     之後是奮發圖強也好,就此隐居也罷——總而言之,這些人的命運,并不首先綁定于漢家社稷之上,而是優先綁定在劉邦個人身上。

     這也是為什麼到了後來,太祖劉邦駕崩,孝惠劉盈未冠即立時,不得不接受母親呂雉代掌朝政,才能勉強穩住這些開國元勳、驕兵悍将。

     ——作為劉漢夫妻店的二号股東,呂雉也同樣是這些開國元勳的老闆。

     衆所周知,老闆娘也是老闆。

     抛開一層君臣關系不說,開國元勳們見了呂太後,也得稱一聲大姐或嫂子。

     但見了孝惠皇帝,這些開國元勳們,卻大概率會擺出一副長輩的姿态,摸着孝惠皇帝的腦袋,回憶往昔歲月; 而後感歎一句:想當年,俺和你小子的爹——也就是太祖高皇帝打天下的時候,你小子可還穿開裆褲呢…… 所以,對于漢家的天子,尤其是除開國之君劉邦外的後世之君而言,擁有自己的班底,以制衡太祖劉邦留下的開國元勳家族,無疑是帝王之術的重中之重。

     劉榮很幸運。

     有太宗皇帝這麼個祖父、孝景皇帝這麼個老爹,曾經顯于朝堂,甚至連呂太後都要忌憚三分的元勳功侯勢力,經過文、景兩代天子堅持不懈的壓制,基本已經淡出了朝堂權利決策中心。

     到了劉榮這一代,漢天子甚至可以将平陽侯家族這種絕對意義上的開國功侯,扶植為自己的後族了。

     ——若非平陽侯家族弱到了一定程度,劉榮腦子就算有百八十個泡,也絕不可能将一個本就強大的家族,扶植為必将雞犬升天的皇親國戚。

     而這個過程,靠的不是用嘴皮壓制,更非通過欲加之罪,來削弱元勳功侯團體。

     要想制衡一個群體,最簡單的做法,永遠都是扶植起另外一個與之相當的群體。

     簡單來說,便是每一代漢天子,都需要通過封侯的方式,來構建專屬于自己的黨羽,以此來制衡開國元勳,以及曆代先皇早前構建的政治團體。

     ——呂太後搞出來了諸呂王侯集團,想要借此壓制元勳功侯群體,最終卻因手段過于強硬,而被功侯集團強烈反噬; 最終,讓諸呂外戚落得個身死族滅不說,還讓漢家特有的東宮太後、西宮天子二元政治體的天平,自此朝着君主專制的方向緩慢傾斜。

     呂太後之後,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繼大統,通過扶植自己從代國帶到長安的班底,來抗衡朝堂原有的開國元勳群體。

     最終成果相當不錯。

     陳平、周勃、灌嬰等一衆開國元勳代表性人物,都在太宗皇帝高明的政治手腕之下,逐步淡出朝堂。

     而後,太宗皇帝也沒讓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舊代王潛邸集團’,成長為新的惡龍。

     ——将軍張武收受賄賂,太宗皇帝一手‘反賜千金,以愧其心’,直接将張武的政治生涯攔腰斬斷! 外戚薄昭,更是被太宗皇帝親設靈堂送走,避免了薄昭成長為又一個呂澤。

     順帶着,太宗皇帝也借由此事,進一步削弱的東宮太後在漢家政權政治結構中的威望及公信力,進一步推動了漢家從東西兩宮二元政治體,朝着君主專制、皇帝專政的方向進發。

     到了先孝景皇帝年間,曾威壓朝野的開國元勳功侯集團,其實就已經見不到幾個能蹦跶的人了。

     甚至就連開國元勳家族的二世侯,也隻剩下一個老态龍鐘,且兼具半個一代元勳功侯身份的曲周侯郦寄,以及條侯周亞夫還活躍于朝堂之上。

     前者年紀太大,再加上漢家軍方将領青黃不接,需要這些老将再發光發熱幾年,這才得以保全自身; 後者更是太子親自出面來保,最終卻也還是沒保住其政治生涯。

     現如今,周亞夫賦閑在家,據說是在準備自己的後事,置辦自己的随葬品。

     且先帝雖然隻在位六年,但也依舊扶植了屬于自己的勢力——如汝墳侯周仁,建陵侯衛绾,乃至魏其侯窦嬰等。

     等到了劉榮即立,基本可以說漢家朝堂決策中心,已經完全不受開國元勳功侯群體的影響了。

     歲月的侵蝕,也早就讓曾經猛将如雲、名士如雨的開國元勳集團,成為了趴在政權身上吸血的蛀蟲。

     而今,劉榮也要循着父祖留下的道路,開始為自己構建政治班底,編制政治羽翼了。

     程不識,便是劉榮通過封侯,來組建私人班底的開始。

     ——給程不識,以及将來的心腹班底封了侯,這些人便會徹底成為‘孝某(劉榮谥号)皇帝私臣’,死後便可合葬于劉榮的皇陵腳下! 故而,程不識的封侯事宜,隻能,也必須拖到劉榮加冠之後。

     因為隻有加了冠,漢家的天子,才能具備理論上的執政權利。

     恩封班底為侯這樣的重要事宜,自然是要等到自己完全掌握政權,然後再做更合适一些。

     若不然,劉榮未冠,程不識卻封了侯,免不得就要有人說程不識這個侯爵,是東宮窦老太後給封的…… 忙完了匈奴使團的事,又通過為程不識裂土封侯,為過去這個冬天的漢匈朝那一戰,确定下‘漢家大獲全勝’的政治定性; 接下來,自然便是劉榮的加冠之禮,以及大婚慶典。

     加冠禮無需贅述; ——不外乎便是在春耕日,借着天子親開籍田,以勸耕天下的慣例,在社稷壇祭天、于高廟祭祖; 再由窦老太後、栗太後,以及燕王劉定國這位長者,為劉榮行了冠禮。

     而後,窦老太後便頒下懿旨:太子加冠成人,合該臨朝親政。

     同一時間,朝堂内外一緻請願,以劉榮親開籍田時,後宮沒有皇後主持‘親蠶勸織禮’為由,請劉榮早立椒房,以安社稷。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