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0章 英烈之後?

首頁
    在南池,匈奴單于定下既定戰略:由右賢王伊稚斜,率領幕南諸部八個萬騎,合右賢王本部三個萬騎,共計七萬餘騎,大舉入侵北地、隴右二郡! 至于軍臣掌控下的單于庭本部,以及追随單于庭自幕北而來,至幕南過冬的幕北諸部,則暫駐南池蓄勢待發。

     ——說是蓄勢待發,其實就是觀望,根據戰況的進展伺機而動。

     若伊稚斜成功攻入北地、隴右,甚至是将戰線推到關中北門戶:箫關,那軍臣自然會下令,讓伊稚斜率兵猛攻箫關,自己則大肆洗劫北地、隴右二郡; 若戰事不利,軍臣自也樂得伊稚斜損兵折将,再降罪于伊稚斜乃至幕南諸部,甚至是将幕南諸部明年上繳單于庭的牛羊牧畜提高些,也沒人能挑得出毛病。

     總之就是無論如何,軍臣都穩賺不賠。

     伊稚斜自也明白軍臣的意圖,索性也定下此戰的戰略目标:深入漢人腹地,以圖‘右賢王伊稚斜’勇武之名傳遍草原,為日後奠定深厚的名望基礎。

     而在伊稚斜引兵離開南池,朝着北地郡西北門戶:朝那塞進發的同時,北地郡守程不識也已經率領大軍,正式入駐朝那塞。

     隻是大軍雖然已經入駐朝那塞,自發前來參軍的北地丈夫們,卻依舊是絡繹不絕。

     若來的是尋常人,程不識倒也不必分心——隻将整編之事交給麾下将領,自己專心構築防線即可; 但這一日,朝那塞外來了一隊人。

     約莫十七八号人,均是一人二馬,弓、甲齊備! 為首那青年二十出頭的模樣,卻是生的五大三粗,身後還背着一柄十石重弩:大黃弩! 如今漢室,禁甲不禁劍,禁弩不禁弓; 這隊人馬能人人披甲,為首那青年更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背着大黃弩這樣的大殺器,堂而皇之的前來參軍,顯然是來頭不小。

     本以為,是某位公侯家中親侄,又或是某位将軍家的小子。

     待得知那人的來頭,饒是官至封疆大吏的程不識,也是當即來到了兵營外的征兵處…… “可是故北地都尉孫卯——孫公之子,故義渠校尉孫辟疆當面?” 遠遠看見兵營外,那隊明顯不俗的兵馬,程不識人未到而聲先至,隔着幾十步的距離,便已是面帶敬意的拱起手。

     便見那隊人馬中,為首的那青年循聲回過頭,待看見程不識衣袖之上,那标識度極高、專屬于都尉一級将官的赤紅色袖帶,青年頓時大驚失色! 趕忙迎上前去,不等程不識反應過來,便已是拱手單膝跪地。

     “故義渠校尉孫辟疆,見過程将軍!” ··· “将軍名揚天下,區區小子微末之身,何勞将軍親至啊……” 見孫辟疆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雙眼更是眨眼間便蒙上一層薄霧,程不識也免不得一陣感傷。

     稍紅着眼眶,将孫辟疆從地上強拉起身,唏噓感懷着上下打量一番; 又滿是欣賞的重重點下頭,在孫辟疆肩頭重拍了拍。

     “故北地都尉孫将軍,臨匈奴十四萬精騎壓境而未懼絲毫,率北地都尉五千壯士,于朝那塞死戰殉國!” “——久聞孫将軍遺孤,年十四便生得七尺,為義渠校尉,具手刃虎狼之力、萬夫不當之勇!” “更官至義渠校尉,率北地騎士千人,端的是将門虎子!” “今日一見,非但不覺得傳聞有絲毫誇大,反倒還覺得傳聞,将孫校尉貶低了稍許?” 毫不吝啬地表達着對孫辟疆的誇贊,程不識那平日裡幾乎看不出波動的死魚眼,此刻卻是死死鎖定在了孫辟疆身後——那柄光是賣相,都讓人一陣膽寒的巨弩。

     大黃弩! 如今漢家,除床弩之外,威力最大、射程最遠,射手門檻也最高的超遠程、超大殺傷武器! 作為十石重弩,即便是足張,凡是能完成裝箭的人,都無不是萬裡無一的猛人! 便是如今的雁門郡守,故中郎李廣,當年便是因為可以操持大黃弩的本領,就讓太宗皇帝驚為天人; 尤其是在李廣當着太宗皇帝的面,露了一手單憑腰、臂之力,臂張大黃弩的絕活之後,太宗皇帝更是當場驚呼:若是在太祖高皇帝年間,李廣這樣的人,是能夠封萬戶侯的!!! 如今漢室,尚武之風極盛。

     而在軍中,無論是底層士卒,還是高層将官,也都帶着極為濃厚的慕強心理。

     這裡的‘強’,可以是個人武力,可以是兵法韬略,甚至可以是滔天背景。

     但最直觀、最讓人為之折服的,無疑便是出色的個人武力。

     就好比當年,李廣臂張大黃弩,便俘獲了太宗孝文皇帝的心——今日,孫辟疆單憑身後背着一柄大黃弩,便無比順利的得到了程不識的認可。

     如果隻是故北地都尉孫卯的兒子,程不識就算是懷有敬佩,也頂多會把孫辟疆帶在身邊——安排在自己的中軍大帳,負責參謀之類的輔助工作。

     但有了那一柄大黃弩——僅僅隻是一柄被孫辟疆背在身後的大黃弩,就已經讓程不識堅信:哪怕抛開政治成分不說,孫辟疆單就是個人武力,也絕對可以做自己麾下的一員大将! 更何況孫辟疆曾經,也做過獨立于北地都尉之外的騎兵部隊:義渠校尉的主将。

     能率領一千騎兵——尤其還是心高氣傲,自幼便能得到朝堂中央優待的北地騎士,孫辟疆本就至少具備了校尉之才。

     而且孫辟疆很年輕。

     假以時日,這位曾經的騎校尉,便是成為漢家的騎都尉,乃至騎将軍,程不識也絲毫不會覺得奇怪。

     “孫校尉來得正好!” 與孫辟疆寒暄一番,又看了看孫辟疆帶來的那二十來号親衛精騎,程不識終是深吸一口氣,将話題引回了正軌。

     “若某記得不錯,孫校尉任義渠校尉之時,麾下兵卒一千,當俱為義渠精騎?” 聽聞此言,孫辟疆隐隐有了猜測,便也微微點下頭。

     “蒙先亡父餘蔭,又太宗皇帝、孝景皇帝垂憐,忝為義渠校尉,率北地騎士千人,俱為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