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9章 毒蛇!

首頁
    匈奴雙頭鷹政策,其實與華夏文明的封建制、郡縣制,以及中央的三公九卿制,都有着極大的區别。

     ——對于地方,也就是草原諸部,匈奴采取的是類似建制制度的封王制。

     而且和華夏文明裂土封王一樣,匈奴采取的封王制,也同樣是王号加封地,外加封地之民一同敕封給獲封者。

     準确的說,匈奴對于草原的整體之類,其實很想宗周分封天下各路諸侯,再以單于本人充當類似周天子的領袖角色。

     平日裡,獲封為王的草原諸部,并不需要接受單于庭的直接領導和掌控,各執其政,俨然一個個土皇帝。

     隻是當單于庭發起戰争動員時,各部都要按照單于庭的要求,派出本部兵馬協同單于庭作戰,更或直接就是單獨作戰。

     另外,各部族每年的牛羊牧畜、皮毛乳酪産出,也有一部分要上繳單于庭,以供養攣鞮氏王族。

     整體來說,匈奴的整體,應該屬于遊牧文明松散聯盟政權,政權名稱也不該是匈奴帝國,而應該是以匈奴為主體的遊牧聯合體。

     匈聯——這是劉榮前世時,很喜歡采用的一種針對匈奴人的稱呼。

     而左右雙頭鷹、八柱政策,則使得單于庭在采取軍事行動時,隻能,也必須采取親此疏彼、扶弱抑強的制衡手段。

     作為軍臣曾經的嫡系,左賢王于單為首的左系,很強。

     至于右賢王伊稚斜為首的右系,本就由于右賢王‘副太子’‘替補太子’的政治角色,而被曆代匈奴單于壓制; 再加上上一代右賢王,也就是伊稚斜的生父被單于庭鐵血鎮壓,自更是傷筋動骨。

     按照草原奉行的叢林法則,弱者,本該天然滅亡。

     但作為一個遊牧政權,匈奴再怎麼落後、愚昧,也終究已經摸到了‘制衡’二字的門檻。

     孤陰不長,孤陽不生。

     為了保證左、右兩系能維持良性競争,而不是一邊倒的碾壓式優勢,軍臣就算個人情感上再怎麼不願,也終究不得不從單于——從遊牧民族共主、匈奴單于的立場上出發,扶一把相對羸弱的右系。

     當然,如果兒子于單夠出色,軍臣也不排斥動用單于的特權,将右系再壓制一番。

     隻是接連十幾個兒子蹊跷而死,讓軍臣心中,不免生出類似被天神詛咒之類的憂慮。

     所以,為了保證将來,萬一左賢王于單也離奇死去時,草原不至于再次回到群雄争霸的混亂時代,軍臣也無法對右賢王伊稚斜做的太過。

     壓制,可以; 壓死,不行。

     既然是養蠱,那就要盡可能減少人為幹預。

     作為匈奴單于,這麼點覺悟,軍臣總還是有的…… “屠奢。

    ” 軍臣結束了集會,并帶着整個單于庭,毫無意外的霸占了幕南最肥美的草場:南池。

     作為南池實際上的主人,右賢王伊稚斜自也隻得老老實實退去,在南池附近的另外一處草場暫駐。

     策馬駛出單于庭在南池邊紮下的營地,聽聞耳邊,傳來右大當戶:蘭德勒圖的輕呼,伊稚斜隻面色陰沉的拉了拉手上缰繩。

     胯下駿馬當即駐足,便見伊稚斜稍稍側回過身,眯着眼角,深深凝望向身後,搶占了南池的單于庭本部。

     “軍臣……” “按照草原上的規矩,本屠奢,得叫你一聲父親。

    ” “但若是按照漢人的說法,軍臣大單于,可就是我的殺父仇人了……” 語帶陰狠的發出這幾聲呢喃,伊稚斜那雙鷹隼般銳利的目光,透過單于庭本部營地的一個個氈帳,直直落到了營地最中心、最高大的那頂氈帳之上。

     ——單于王帳! 草原遊牧之民心中,至高權力的象征! 隻是此刻,在伊稚斜眼中,那頂草原上絕無僅有,便是放在漢人的地盤,也不必某些宮殿小多少的大帳,卻透露着從内而外的落後、愚昧。

     一顆顆被制成酒器的人頭骨; 一根根以人骨制作的法器、樂器; 還有那随處可見的動物皮毛、眨眼便在南池周圍,染了一圈污紅的血腥。

     “漢人,已經找到了第二種農作物,再也不需要擔心有漢人吃不飽肚子;” “而我遊牧之民,卻依舊在指着牛羊牧畜下的奶,來勉強果腹。

    ” “——漢人的雙手,可以種出自己的食物,以及制作衣服所需的蠶絲;” “而我遊牧之民,卻隻能鑽在牛、羊的肚子下擠奶,或是把别人從牛、羊肚下擠出的奶搶回來……” ··· “我大匈奴,已經走上了衰敗的道路。

    ” “——要不了多久,漢人便會徹底強大起來。

    ” “他們會帶着能鋪滿整個草原的糧食、能遮蔽整片天空的布匹,來向我遊牧之民,清算過去的一筆又一筆血債。

    ” “到了那時,我大匈奴,又該何去何從呢?” “在軍臣的率領下,我大匈奴,會淪落到怎樣的地步呢……” 策馬緩慢行走在草原之上,伊稚斜隻一陣說不出的憋悶。

     作為先右賢王最傑出,同時也是唯一幸存的兒子,伊稚斜對于已知世界另一個大塊頭的了解,可謂是極為深刻。

     但也恰恰是因此,伊稚斜才會對匈奴、對遊牧民族的未來感到擔憂。

     ——死去的故右賢王,曾親口對伊稚斜說過:在短短幾十年前,高牆以南的漢人,還是無比羸弱的奴隸。

     他們的軍隊面黃肌瘦,他們的士卒手腳無力,他們沒有戰馬、沒有拉開弓弦的力氣,隻能靠以命換命,才能對匈奴勇士造成殺傷。

     伊稚斜年幼時,也曾親眼見到過一個漢人村寨——足足上千人口、上百青壯的漢人村莊,被區區十幾個草原勇士屠戮殆盡! 但伊稚斜看到了漢人,一步步從過去的羸弱不堪,逐步強大到了如今,士卒高大強壯、孔武有力,甚至徒步就能和策馬的草原勇士勢均力敵的程度。

     伊稚斜很清楚:大匈奴需要改變。

     大匈奴需要連年不斷地入侵,來遲緩漢人強大起來的速度,并全面向漢人學習一切有用的東西,來讓匈奴強大到漢人永遠都追趕不上的程度。

     這不單是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