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0章 英烈之後?

首頁
    義渠良家子……” 得到自己意料中的答案,程不識隻沉沉點下頭; 再三按捺,也終究沒能壓下好奇心,遂再問道:“既為義渠校尉,又為何辭官?” 說着,程不識還象征性的昂起頭,在周圍掃視一周。

     “某為北地守三載,也不曾聽聞北地,有一支義渠校尉?” 見程不識問起此事,孫辟疆隻稍顯落寞的低下頭,又故作堅強的擠出一絲強笑。

     “先孝景皇帝二年,末将身母喪而告假。

    ” “次歲,吳楚七國謀亂關東,孝景皇帝乃調北地義渠都尉,于弓高侯帳下聽令。

    ” “——周太尉下令奇襲淮泗口,弓高侯踏雪一擊,一舉擊潰吳楚數十萬叛軍。

    ” “卻鮮有人知:弓高侯麾下那三千輕騎,便有一千人,乃某夕日麾下義渠校尉……” 聽到這了,程不識也總算是明白了前因後果。

     ——如今漢室,雖然還沒有後世,父母雙親離世時,兒女當守孝三年之類的說法,但在父母故去時請幾個月假,去操持父母的喪葬事宜,也完全是人之常情。

     孫辟疆身母喪,饒是武将之身,也沒人能說這三兩個月喪假有什麼不對。

     怪隻怪孫辟疆運氣實在不好——喪假期間,剛好就碰到吳楚起兵,朝堂調孫辟疆麾下的義渠都尉去關東。

     若是孫辟疆沒請假,估計就是孫辟疆官升一級,以義渠都尉之類的将銜,率領本部兵馬去關東,在韓頹當麾下聽令。

     結果孫辟疆喪假,整個義渠校尉除孫辟疆這個主将外,都被調到了韓頹當帳下。

     再後來,周亞夫奇謀斷吳楚叛軍退路,韓頹當親率輕騎三千奇襲淮泗口,麾下那三千騎兵,凡是能活下來的,恐怕都已是一飛沖天。

     就程不識所知:那三千騎兵當中,哪怕是戰前地位最低的‘卒’,戰後也得了三四級爵位,更是直接被彼時的太子、如今的天子榮留在了長安。

     坊間傳聞:參加過那場戰鬥的騎兵,幾乎全被當今天子榮藏在了上林博望苑,說是作為騎兵教官。

     隻等邊牆一帶的馬苑出欄一批戰馬,博望苑便會開始操練一支完全由騎兵組成的都尉部; 這支騎都尉,便會以那些被劉榮‘藏’起來的騎兵來作為教官,練成之後,則極有可能直接以這些教官充任将官。

     最底層的‘卒’尚且如此,曾跟随韓頹當奇襲淮泗口的将官們,那自然更是前途無量。

     ——光是當年,便有上百人直接被任為中尉,成為了漢家的儲備軍官! 剩下的,也都是遭到了各方勢力的哄搶。

     有人去了飛狐軍,又或是棘門、細柳等野戰軍; 有人做了功侯貴戚的親兵統領,雖然仕途黯淡,卻也算是一條坦途。

     也有人跻身宦場,做了關東,以及關東地方的郡尉、縣尉等武職。

     總而言之:當年,從孫辟疆手裡走出來的那一千北地騎士,早就已經融入和漢家的方方面面,就是沒有一個人回到北地,繼續做孫辟疆麾下的騎兵。

     部隊編制都沒了,孫辟疆這個光杆司令騎校尉,自然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再加上一段時日之後,開始有人亂嚼舌根子,說孫辟疆号騎校尉,麾下卻連一個騎兵都沒有,平白領着郡衙比千石的俸祿; 孫辟疆好歹也是英烈之後,自受不得如此屈辱,當即便辭了官,回家生悶氣去了。

     若是不出意外,孫辟疆大概率要在家窩到北地再出一批騎兵,且這批騎兵得到了郡守的征召。

     眼下這狀況,倒也算是歪打正着,加快了孫辟疆回歸行伍的進程。

     “既如此,某也不繞彎子了。

    ” 知道了孫辟疆的遭遇,确定孫辟疆不是因為個人原因——尤其不是因為犯了原則性錯誤,才從義渠校尉一職曆任,程不識也終是圖窮匕見。

     “此戰,陛下特許某盡召北地可戰之兵,于朝那阻胡蠻大軍南下。

    ” “不曾想此番,某一張征兵令,卻引得北地上千騎士自發而來,欲從軍報國。

    ” “——時至今日,單就是自備弓馬而來的北地騎士,便足有一千二百餘人之多;” “若是再加上弓馬娴熟,卻不曾跨馬而來者,怕是兩個騎校尉,都容不下這些騎卒……” 程不識适時止住話頭,孫辟疆自也是聞炫音而知雅意,當即便故作遲疑的緩緩點下頭。

     “兩部騎校尉,末将當可治其中一部。

    ” “餘下一部,程将軍或可另尋良将。

    ” “至不濟,也可将此千餘騎盡皆打散,各位斥候、信使。

    ” 聞言,程不識不由得嘴角一抽,面色也頓時有些尴尬起來。

     上千騎兵,全部打散成斥候? 開什麼國際玩笑! 須知眼下,程不識手中,算上最初的北地都尉部四千兵馬,以及幾千自發而來參軍的步卒,滿共也就不到一萬人! 不過萬人的部隊,配上千斥候? 這等蠢事,反正程不識是做不出來。

     ——上千兵力,哪怕忽視他們的騎兵屬性,将他們全部編為步兵,對如今的程不識而言,也是相當不菲的兵力! 本就是缺人之際,卻浪費這現成的上千兵力,程不識就算是得了失心瘋,也會對這個方案提出質疑。

     知道孫辟疆是在等自己主動開口,程不識稍一沉吟,便也不再遲疑; 當即便滿是鄭重的一拱手,對孫辟疆便是一拜。

     “孫将軍英烈之後,又久為義渠校尉,某,實仰慕将軍之賢名久矣!” “今大戰在即,某空得騎卒二千而無将可治,實暴殄天物。

    ” “——若此番,匈奴以數萬兵力而來,若無次騎卒二千遊蕩于外,與朝那互為掎角,某縱陛下潛邸舊臣,也斷無力久駐朝那而不失。

    ” “為今之計,唯懇請孫将軍,為宗廟、社稷計,暫令某麾下騎都尉一職!” “盡掌這二千北地精騎,遊離于朝那方圓百十裡,助某與胡蠻斡旋,以待援軍進抵。

    ” “願孫将軍,萬莫推辭才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