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3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

首頁
    轉動,驅動着渠岸邊的石墨也在轉動,劉榮當即興緻勃勃的一揮手。

     不多時,便有一袋未脫粒的冬小麥糧粒被取來,由匠人一把把緩慢放入石墨中心的凹槽。

     “不脫粒,直接磨粉?” 略有些疑惑地想着,正要開口發問,劉榮便看見一粒粒晶瑩剔透的暗白色糧粒,自石墨邊沿掉落而下,再被匠人用竹制小刷掃攏到一起。

     如此片刻,劉榮也就看明白了。

     ——經過這幾年的摸索,少府研磨麥粉的工序,也已經愈發趨于成熟。

     石磨,也已經根據不同的精細程度,分成了三種。

     最粗的一種,用于脫粒; 中等精細和度初步研磨,讓糧粒盡可能更碎; 最細的一種,用用來将已經被碾碎的糧粒,徹底研磨成粉。

     想明白其中關鍵,劉榮腦海中,當即便湧現出一條完整的流水線。

     ——三個水車先後排列于水渠之上,三種不同精細度的石磨分别位于岸邊,通過繩索、牛皮帶兩兩接連在一起。

     每個石磨前,都隻有一個負責添加、收取的工人。

     經過這三道研磨步驟,宿麥就可以完成脫粒研磨,成為可以加工食用的面粉。

     而這套由水車、石磨,以及傳動裝置所組成的水力研磨系統的造價,将直接影響到麥粉面食這一新生主糧的食用率。

     “具體如何将水車鋪遍關中,少府可有成算了?” 看過宿麥糧粒的整個研磨步驟,劉榮下意識便開口發了問; 話說出口,劉榮很自然的側過頭,卻見老石奮片刻之間,已經是額頭直冒冷汗。

     見老石奮一副戰戰兢兢,就差沒直接跪地叩首,請求劉榮治罪的模樣,劉榮也不禁莞爾。

     石奮是個什麼樣的人,劉榮實在是太清楚不過。

     如果劉榮猜的沒錯的話,石奮此刻最想做的,必定是讓時間停滞流動; 然後找前任少府岑邁,以及少府上下,每一個參與到水車項目的人,把所有的一切都問清楚! 讓石奮做複讀機,那故障率幾乎不可能比機械更高。

     但讓石奮從主觀視角發表看法,那就是有些強人所難了。

     就好比後世的人工智能; 你可以讓他畫圖,可以讓他算數,唯獨無法讓他進行藝術創作。

     石奮就是這樣一個類人工智能——一個非常優秀的機器配件,總是能很認真的完成既定程序,卻沒有哪怕一丁半點的主觀能動性。

     “楊監令?” 看出石奮面色愈發蒼白,劉榮便順其自然的将身子再轉過來了些,望向石奮身後的少府監令。

     說來,劉榮同這位楊監令,也算是個老相識了。

     早在劉榮着手少府瓷器項目的時候,當時的少府令岑邁,便是派出這位楊監令,與一位秦姓老匠與劉榮接洽。

     時至今日,劉榮已經位即九五,君臨天下; 那秦老匠更是熬出了頭,成了少府絕無僅有的首席大匠,光是秩祿,便已是比二千石! 至于這位楊監令,雖然依舊在監令的位置沒挪窩,卻也已經成了少府卿備選。

     如果不出其他意外,這位楊監令便會在未來幾年,尋求一次外放領兵的機會。

     補全個人履曆中的唯一短闆:軍方背景,這位楊監令,便很有可能成為繼石奮,或是下一任少府卿之後的漢少府。

     早就認識,又一直往來密切,對于劉榮在少府的項目,楊監令自然是了若指掌。

     此刻,又有機會在頂頭上司:少府令面前表現一下自我,自是當即便站出了身。

     “禦史大夫任少府之時,曾與臣等商議:究竟是要将水車直接賣給地方郡縣,還是應該借用,并按年收取一定的費用。

    ” “——若是賣,地方郡縣能不能買得起不說,就算買得起,也很可能變本加厲的從後續,水力研磨麥粉之上搜刮民脂民膏。

    ” “可若是借用,少府便很可能要承擔起關中各地水車的免費維修、保養。

    ” “和維修、保養所消耗的路途盤纏,人力物力相比起來,那些許租金,卻又多少有些杯水車薪了……” 楊監令話音落下,劉榮也不由得微笑着發出一聲輕歎。

     ——和熟人說話,就是輕松! 少府的疑慮,劉榮自然已經知道了。

     若是做一錘子買賣,把水車賣給地方郡縣,更甚是私人,那高價買走水車的郡縣官府和豪門富戶,必定會成倍的從農人手裡賺回買水車的錢。

     劉榮做水車,自然是為了方便農人、讓利于民,而不是為了給權貴提供搜刮百姓的工具。

     如此一來,賣,就是不可取的; 可若是租,那就涉及到維修、維護的問題。

     水車租出去,萬一壞了,人家肯定是要讓少府來修——别人也不懂該怎麼修; 少府若不給修,那人家自然就退租了——反正用不了。

     若給修,人家卻又大概率不會給錢——要錢沒有,要水車有一台,拿走拿走,我不租了…… “郡縣官府,無論是購買還是租賃,都不大行。

    ” 短暫的思慮之後,劉榮終于還是給出了自己的論斷。

     ——自劉榮推出麥粉面食至今,短短不過三年的時間; 這三年裡,漢家的地方官員——尤其是縣道官吏,借由宿麥磨粉一事收斂的财富,怕是比漢家一年的賦稅收入都隻多不少! 這也給了劉榮一個不大不小的教訓。

     财權、人事權、行政權,最好還是分開的好。

     人家手裡本來就有行政權力,你再給人家一個賺錢的路子,錢權結合,那純純就是在養怪物。

     “官府不行,那剩下的,便隻有商賈了。

    ” “但今我漢家,仍以商賈為粗鄙賤業——朕祖高皇帝更曾明言:賈人不得衣絲乘車。

    ” “商人,恐怕也不适合摻和進水車的事情裡面去……” 再一番話,将商人群體的水車購買、租賃資質也給否定,劉榮便似笑非笑的看向那正值壯年的楊監令。

     “少府上下,還是在好生商議一下吧。

    ” “——水車,當用于利民,而非與民争利。

    ” “都好好想想;” “朕相信碩大的一個少府,必定有人能想到好辦法。

    ” ··· “走吧;” “朕再去看看鍛鋼錘。

    ” “——早就該來看看的,實在是忙的抽不開身……”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