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4章 為什麼不列裝?

首頁
    上林,博望苑魯班苑。

     經過長達三年的發展,如今的魯班苑,已經不再是一處簡簡單單的作坊群了。

     ——想當年,劉榮獲立為儲君時,先孝景皇帝給劉榮劃撥的博望苑,滿共也就是一片長寬各十數裡的區域。

     聽上去挺大,但實際上,也就是長寬各不過三公裡的方形區域。

     甚至就連這長寬各三公裡,都還被佃田占據了七八成; 剩下留給劉榮支配的,也就夠劉榮以太子别居為中心,于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起一小片建築群。

     而現今,時移境遷,滄海桑田。

     曾經,隻占據博望苑一側,占地長寬各不過三五十步的‘魯班院’,如今卻已經被延伸成了東西長三裡,南北寬近二裡的龐大園區。

     之所以說是園區,是因為如今的魯班苑,與其說是一處單獨的領地,倒不如說是一大片綜合領地群。

     一處又一處作坊、工坊——尤其是軍工坊,共同組成了如今,這處占地面積足有上千畝的龐大工業園區。

     而在這片園區最核心的中心位置,則落座有一處至今為止,都對外嚴格保密的機密場所。

     劉榮關注的大多數重點項目,便都在這處秘密‘工廠’中進行。

     “陛下诏谕:除少府卿,又錄名于少府‘軍匠冊’者,非天子诏不得入内!” 一行人剛來到那處秘密工坊前,當即便有一隊甲胄齊備的北軍禁足走上前。

     ——哪怕劉榮在場,這隊禁足也是隐隐擺出了戰鬥準備姿态! 為首一人小心上前,雖然是在交涉,但左手也有意無意扶上了腰間佩劍的劍柄; 餘下十數人,則或拄盾而立,或執矛而出,俨然一副稍有風吹草動,便要殺将上前的架勢! 看着眼前的場景,才剛從水深火熱中緩過神的少府令石奮,當即又是一陣汗如雨下。

     戰戰兢兢的回過身,正要拱手告罪,卻見劉榮那平日裡,隻挂着一抹淺淺笑意的英俊面容,此刻卻是寫滿了欣慰。

     “朕的話,看來建陵侯還是聽進去了。

    ” “——除少府,及軍匠之外,非诏不得入内……” “嘿……” 古怪的嗤笑一聲,劉榮便不顧身旁禁衛的小聲勸阻,背負雙手大咧咧走上前。

     來到那支指向自己的長戈前,約莫五步的位置停了下來,方溫笑開口道:“朕此來,有少府随行。

    ” 說着,劉榮便回身指了指不遠處,正忙着瘋狂擦汗的老石奮。

     待石奮趕忙點頭走上前,劉榮又再度正過身:“若仍不可入内,朕可現拟一封诏書。

    ” 嘴上,劉榮無疑是給足了這些北軍将士面子。

     暗地裡,劉榮心裡更是樂開了花。

     ——劉榮絲毫不擔心眼前這一幕,是石奮這個少府,又或是栗倉那個博望苑監搞出來的政治作秀。

     原因很簡單; 這處秘密作坊——準确的說,是整個魯班苑,都是以劉榮曾經的太子親衛來充當護衛武裝。

     而劉榮的太子親衛,原本應該由先孝景皇帝調給劉榮,以作為‘啟動資金’的五百北軍禁卒為骨幹,并另尋兵源操練而成。

     但劉榮滿共就做了三年多的儲君,那支本該被編為太子衛隊的武裝——虎贲、羽林兩部校尉,卻至今都還在博望苑接受操練,尚未成軍。

     别說是成軍了,這兩支校尉的絕大多數兵卒,甚至都還沒到漢家法定的始傅年紀:十七歲。

     連納稅人都還不是,自更别提服兵役了。

     換而言之:現如今,負責博望苑魯班苑所有防務的,便是那五百名出身北軍,被先孝景皇帝調撥給劉榮的關中良家子。

     而這支武裝力量,無論說他們是北軍禁卒,還是仍将他們歸類為劉榮的太子親衛,都絕非是少府——乃至丞相府、太尉府所能指揮的動。

     劉榮毫不懷疑:如果是少府令石奮獨自來,若是沒帶上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怕是就連石奮,也照樣進不去! 這不? 劉榮堂堂天子之身,雖然身着常服,但也帶上了天子規格的随行隊伍; 不也被擋在外面兒了? “陛、陛下?” 見劉榮當着這麼多人——尤其還是這麼多達官顯貴的面,就這麼大咧咧的自稱為‘朕’,那禁衛統領心下疑慮當即消了大半。

     如果是出身宦海的陳年老吏,劉榮這麼一番話說出口,差不多就該放行了; 但作為出身行伍的軍人,尤其還是這個時代的戰力天花闆:北軍出身的關中良家子,那禁衛統領還是本能的想起了早先,自己入駐魯班苑時接到的命令。

     ——沒有人可以搞特殊! 就連天子…… “還請陛下,出示信物。

    ” 天知道這句話,是那禁衛統領鼓起多大的勇氣,才艱難說出口的。

     至少劉榮清晰地聽到:在說出這句話之後,那禁衛統領用力的咽了一口唾沫。

     看上去,仍是一副大公無私,大義凜然的威風模樣,但就這一個小動作,卻是将這位禁軍小将軍的心境盡數出賣。

     ——緊張! ——糾結! 但最終,還是強咬着牙選擇了堅持…… “唔,信物……” 被小将軍如此‘不留情面’的要求自己出示信物,劉榮第一反應便是低下頭,看看身上有沒有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

     傳國玉玺——符玺郎拿着呢,在博望行宮,沒跟着過來; 太祖皇帝斬白蛇的赤霄劍——人家小将軍未必認識。

     偏偏劉榮身上還穿着常袍,連天子冠玄都沒穿…… “陛下。

    ” 正當劉榮糾結着,要不要将符玺郎從行宮叫來時,身後傳來郎中令周仁一聲低沉的輕呼。

     循聲回過頭,看到周仁手中的三重節牦,劉榮這才恍然。

     ——天子節,并非是專供天子派出的使者,用于證明自身身份的。

     準确的說:三重天子節牦,之所以能供使者證明‘我是天子使者’,正是因為天子節,本身就屬于天子儀仗的一部分。

     有了天子節證明‘朕是朕’,劉榮一行自然是暢通無阻,順利進入了這處幾句神秘色彩的秘密軍工作坊。

     一邊往裡走着,劉榮一邊也不忘滿帶着笑意,對身旁的周仁交代道:“方才那小校,甚得朕心。

    ” “恪盡職守,不辱使命!” “賜十金,布一匹,禦劍一柄。

    ” 劉榮輕飄飄許下賞賜,周仁自也是當即将此事記下。

     而在劉榮左右,一衆随行官員,卻是一時流露出恍惚的神情。

     ——曾幾何時,太宗孝文皇帝也是這般:天子鹵薄走到哪兒,禦劍就發到哪兒; 先孝景皇帝在位事件短了些,卻也不差——短短六年,就發出去好幾十柄禦劍,都快趕上太宗皇帝的一半了! 而今,劉榮新君即立,也跟上了父祖的腳步,開始批發禦劍。

     這種做法,說不上對或不對——畢竟漢家的禦劍,并非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