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3章 工業進程(防盜半小時)

首頁
    草草結束了皇帝生涯第一場朝會,劉榮也并沒有亡羊補牢,再單獨召見朝中公卿重臣,對朝議之上,沒來得及作出安排的事做出下一步指示。

     ——還是那句話:沒有指示,也是一種指示。

     相較于在朝議之上,專門提一嘴‘朝堂内外一切如故’,眼下這種處理方式,也無疑更自然。

     得知劉榮在朝議結束之後,并沒有在未央宮多做停留,而是當即踏上了前往上林苑的路,朝堂内外本還忐忑不安的人心,也随之莫名踏實了下來。

     一切如故。

     除了漢家的天子,從孝景皇帝劉啟,換成了當今劉榮之外,一切,似乎都沒有發生變化。

     朝堂内外,依舊是劉榮做主; 劉榮的身影,也日常性的出現在了上林苑。

     仿佛什麼都沒變; 實則,卻也什麼都變了…… · · 吱~~嘶! 吱~~~咔! 上林博望苑,皇田邊。

     在随行禁衛的陪同下,來到那條橫跨整個思賢苑的水渠邊,看着眼前的龐然大物,随着水流而緩慢轉動,還不時發出刺耳的木材摩擦聲,劉榮雖本能的皺起了眉頭,但目光中,卻是寫滿了喜悅和贊賞。

     “木軸的?” 輕聲一問,一旁當即彎下一道本就有些佝偻的老邁身影,畢恭畢敬的對劉榮一拱手。

     “回禀陛下。

    ” “這台水車,是魯班苑按照前少府,現禦史大夫建陵侯岑邁之令,按照陛下‘民用水車建造成本縮減’的交代而制成。

    ” “相較于軍用水力鍛壓車,這台民用水車,通體都用木材建造,且幾乎沒有用到名貴木材或大木。

    ” “建造成本,也從軍用水力鍛壓車的七十萬錢以上,縮減到了十二萬錢以内。

    ” “根據匠人們所說,若是批量生産,當是可以将成本壓到十萬錢以内……” 劉榮随口一問,新任少府石奮卻好似在和劉榮君臣奏對般,将自己對少府水車項目的所有知解盡數道出。

     言罷,還不忘小心翼翼打量起劉榮的面上神容,生怕自己說的不夠全面。

     劉榮倒是沒太關注石奮的神情。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當即便面帶喜悅的緩緩點下頭,雙手也随之背負于身後。

     “凡魯班苑上下,皆賞!” 此言一出,渠岸邊嘩啦啦跪倒一大片身影,無不是神情雀躍的對劉榮連連叩首,以謝聖恩。

     ——對于後世絕大多數朝代而言,階級跨越的渠道,往往隻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這一條; 如今漢家稍特殊些——武德極為昌盛,無論是底層農戶還是名門望族,都講究一個‘功名但從馬上取’。

     農戶期望的,是自家哪個兒子成了器,在服兵役期間走了大運,斬下一兩個匈奴人首級,以顯著改善家庭狀況,并未下一代子孫在軍中的道路,積攢下些許人脈。

     至于勳貴高門,更是會将各自最有出息的子孫後嗣挑選出來,不遺餘力的朝着武将的方向培養。

     如今漢室,最貴的是什麼書? 不是百家先賢典故,而是兵書! 就算不是那些大兵家,如孫武、孫膑等大拿——哪怕是個十年八年前的偏将或校尉寫下的随筆、心得,也能在貴族之間引起轟動,甚至不惜豪擲千金求購。

     以武一切,是如今漢室最大的人生準則。

     無論什麼身份——貴族也好,勳貴也罷,農戶也好,商賈也罷; 隻要不是沒有身份、不算‘人’的司空城旦,便沒人不想着‘以武一切’這四個大字。

     但最近這幾年,漢家卻有了除文、武這兩條道路之外,更适合底層農戶的第三條路。

     ——學一門手藝,進可争取錄名少府,為漢官匠; 退,亦可造福一方,享譽鄉野,不愁溫飽。

     尤其是自劉榮太子監國開始,少府官匠越來越好的待遇,以及不曾聽過的賞賜,更是讓底層農戶徹底紅了眼。

     讓将軍校尉們給自家子侄做老師,農戶們自是沒這個門路; 尋個遊學問的老書生,教自己兒子認幾個字,農戶們也不大能承擔起開銷。

     故而近幾年,匠人——尤其是錄名于少府的官匠,變成了底層農戶眼中的香饽饽。

     根據前少府令、現禦史大夫岑邁的粗略統計:現如今,凡是錄名于冊的少府官匠,平均每人手下有三個學徒。

     而這平均三個學徒,有兩個都是最近這兩年新收入門下的! 早些年,匠人們雖也還算有點地位,但頂多也就是和農戶齊平,或若有似無得隐隐超出些,遠遠算不上特權階級。

     但現在,随着越來越多的農人,為了将自家子侄送入某位少府官匠門下學手藝,而愈發無所不用其極,匠人們的地位,也是肉眼可見的水漲船高。

     就說四年前,要想拜一位少府匠人為師,坊間默認的禮數,便是肉二斤、布一匹,外加些自家土特産; 拜師做了學徒後,雖然領不到工資,但也總還能包吃住。

     學個三五年,學有所成,便可以出師回鄉,做個鄉野匠人; 若是有那個毅力,跟着師傅學個十年八年,把本事學出個名堂,說不定也有機會成為少府官匠。

     至于現在? 嘿! 随便一個村頭巷尾的鐵匠鋪,沒個大幾百錢的拜師禮,壓根兒就别想讓人家收你為徒! 至于少府官匠,那就更誇張了——除去走關系找門路的人情往來之外,三兩隻雞鴨家禽,三五匹布,都還得另外再搭個紅包。

     甚至即便做到這些,人家也不一定收你! 人家還得看你的天賦、脾性,看你有沒有那個學藝的耐心、毅力; 滿足人家的條件了,人家才會接受你的拜師禮,把你收入門下。

     至于包吃包住,那更是想都别想——自負吃住不說,還得三不五時給師傅帶點酒肉吃食,權當孝敬。

     而這樣的社會地位,是過去從不曾有過的; 匠人們——尤其是少府的官匠們也都清楚:如今的身份、地位,究竟是誰給自己的。

     故而,對于劉榮交代的事,少府上下匠人無不是盡心盡力,恨不能日夜都在魯班苑加班加點,将劉榮的一個又一個奇奇怪怪的遐想變成現實。

     更何況做出成績來了,就好似今天這般,還另有賞賜呢…… “磨個麥給朕瞧瞧。

    ” 看着眼前的水車緩慢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