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0章 孝景皇帝

首頁
     “及,遵大行皇帝遺诏,于未央宮内宮人、後宮姬嫔,又朕諸手足兄弟、關東諸王生母之事。

    ” 正題開始,劉榮話音剛落,便有郎官畢恭畢敬的捧着一封诏書,亦步亦趨自殿側走出。

     走到殿中央,先是對禦榻方向的窦太後、栗太後、天子榮三人一拜; 而後又回過身,背對着禦榻,面向殿内百官朝臣,無比莊嚴的攤開手中逐漸。

     “大行皇帝遺诏!” 一聲高呼,殿内衆人又是齊齊起身,再于座位前嘩啦啦跪倒一地。

     “朕嘗聞:天子者,富擁天下也,代天牧民也……” ··· “太宗皇帝畢生簡樸,四季常服不過五件……” ··· “朕德薄,于宗廟無功、于社稷無益……” ··· “願效太宗皇帝簡樸之風……” ··· “乃令:凡朕左右宮人,皆釋之于宮外,各賜錢财以立身;” “宮中良人姬妾,程、唐、賈、王諸姬,各為其長子之王太後;” “得朕臨幸而無子者,若欲出宮改嫁,則賜錢貨,出内庫錢以置陪嫁,若不願,則由少府安置于陽陵邑,月給錢貨,以安身立命。

    ” “未得幸者,各賜錢财而釋之……” 遺诏宣讀完畢,殿内百官公卿自然是叩首納拜,口稱‘陛下仁慈’。

     緊随其後的,便是新君劉榮在這封遺诏基礎上,進行一定修改的補充诏書。

     “大行皇帝仁及天下,澤及鳥獸,今即大行,朕甚哀之。

    ” “乃奉大行皇帝遺诏,盡釋未央宮人,各與萬錢;” “尊:大行皇帝夫人程氏,為魯太後;” “尊:大行皇帝良人唐氏,為長沙太後;” “尊:大行皇帝夫人賈氏,為常山太後;” “尊:大行皇帝夫人王氏,為膠東太後;” “尊:大行皇帝夫人,王氏諱兒駒,為廣川太後。

    ” “······” 這麼一套程序走下來,算是劉榮根據老爹的遺願,将老爹的姬妾們都給安置妥當了。

     ——弟弟們的生母,各自去長子的封國做王太後; 得到過臨幸,卻沒有誕下子嗣的姬嫔良人,原則上允許選擇,但實際操作中,為了維護老爺子的身後名譽,劉榮決定強制遣散出宮。

     無論願不願意改嫁,都絕不安排在老爺子的陽陵腳下。

     若不然,萬一有個極品先給老爹守寡,之後又鬧出醜事來,丢臉的還是劉榮這個做兒子的。

     至于那些入宮之後沒得到臨幸,甚至大概率都沒見過老爺子的女人,自然是給比錢打發出宮。

     等願意改嫁的時候,劉榮自然也不會悖逆老爺子的遺願:隻要找上來的,都由少府給人家置辦好嫁妝,風風光光嫁出去。

     或許在後世人看來,這很離譜——皇帝的女人,尤其還是寡婦,居然還能改嫁? 但隻要知道如今漢室,對适婚年齡的女子有‘晚婚罰款’,甚至對嚴重晚婚者有強拉佩郎的規定,就不會覺得這有什麼奇怪的了。

     ——漢家的皇帝,無不是純粹的現實主義者。

     相比起虛無缥缈的婦道、女德之類,漢天子更看中的,是人口…… “大行皇帝遺願,如此皆畢。

    ” “而後,便當是以大行皇帝畢生功過,為大行皇帝擇一美谥,以蓋棺定論。

    ” “再由百官共議,論定禮樂……” 豈料劉榮話才敢說一半,殿内超臣百官就好似被踩到腳的貓般,當即群體炸了毛! 你一言我一語,歸根結底就一句話:大行皇帝之功績,絕對不可以興‘禮樂’! 何謂‘興禮樂’? 在此刻這個場合,興禮樂,可以直接翻譯為:立廟。

     興的禮,是廟禮; 興的樂,是廟樂。

     換而言之:劉榮這話,是要給大行天子啟上廟号! 這也就難怪殿内百官朝臣,會有如此強烈的反對意見了。

     ——不同于後世,那長達二三十字的谥号,以及默認人手一個的廟号:如今漢家對于逝世先皇,無論是谥号還是廟号,都還保持着十分嚴格的考核标準。

     在後世某些朝代,朝堂給大行皇帝上谥号,基本就是抱着一本《谥法》,将曆代先皇用過的字排除,再挑選最好的二三十個字,最終将這二三十個字排列組合。

     但如今漢室,谥号是必須完全符合大行皇帝的所作所為的。

     如太宗孝文皇帝,得了個‘文’的谥号; 那太宗皇帝畢生所作所為,都必須在《谥法》中關于‘文’字的注解中得到佐證! 若不然,便是‘文’這個字不适合太宗皇帝,需要重新選另外一個字。

     至于廟号,那就更誇張了。

     ——别說這一世,在位僅六年的天子啟了; 就連原本曆史上在位十六年,和父親太宗皇帝聯手締造文景之治的天子啟,都沒能摸到廟号的衣角! 在那個時間線,朝堂内外群情激憤,恨不能指着十七歲的天子劉徹的鼻子罵:你特麼個小屁孩兒,究竟懂不懂廟号的含金量?! 而這一世,劉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自然也隻是表明一個為父親争取身後名的态度。

     知道劉榮并不是真的要給在位僅六年,又闖下吳楚七國之亂這等‘大禍’的大行天子啟上廟号,朝堂内外雖群情激憤,卻也是給足了劉榮面子。

     什麼棋聖啊,削藩啊之類,大家夥兒絕口不提; 就是逮着天子啟在位時長過短,不适合上廟号這一點,來給劉榮一個台階下。

     ——不适合,而不是沒資格。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劉榮這也算是為老爺子,争取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範圍内的極限了…… “既然朝中諸公,都認為大行皇帝在位不過六年,實在不适合興廟樂,那朕,便也隻得從善如流。

    ” “日後到了地底下,便由朕來承擔起這個罪名,向大行皇帝做個交代吧……” 象征性的表達了對天子啟沒能撈到廟号的遺憾,劉榮自然又問起了谥号。

     不同于廟号——谥号,是個人就有; 而天子啟的谥号,和原本的曆史時間線如出一轍。

     漢孝景皇帝! 《谥法》雲:由義而濟曰景——用義而成。

     耆意大慮曰景——耆,強也。

     布義行剛曰景——以剛行義。

     大行天子啟,當之無愧……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