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1章 皇祖母慢走

首頁
    “也不知道朕百年之後,這碩大的宣室正殿,又會是怎樣一番場景。

    ” “朕,又能得個什麼谥号……” “——武?” “亦或是宣、明之類……” 為故去的老爺子蓋棺定論,定下‘孝景皇帝’的谥号,劉榮不免想到将來,自己可能得到的谥号。

     對于封建時代的帝王及貴族而言,谥号,幾乎是唯一能證明,或者說是總結自己畢生功過的勳章。

     就好比後世,或許有人不知道劉彘、劉徹是誰; 但你要說漢武帝,那就算是一天學都沒上過的大老粗,恐怕也會若有所思的點下頭:嗯,武皇帝,應該還是有點牛杯的。

     又好比你說劉恒、漢太宗,估計也是沒多少人知道。

     但你要說漢文帝,那即便是連文景之治都不了解的文盲,也會面帶贊可的點頭說上一句:文皇帝,怎麼也得有兩把刷子的吧? 劉榮自也不能免俗。

     即便身為穿越者,一朝坐上了皇位,劉榮也還是免不了暢想起将來,自己可能得到的美谥。

     封建帝王的谥号,如果非要從好到壞排個序,那前兩名,無疑是文、武二字。

     文字兒,劉榮的祖父已經用掉了; 剩下的武字,則針對性過強,又多少有些‘隻有武德拿得出手,其他方面一塌糊塗’的嫌疑。

     既然穿越到了這個時代,又取代了原曆史時間線上的漢武大帝,劉榮自然不可能隻做一個單純意義上的‘武皇帝’。

     對外征讨要搞,對内治理也要搞; 學術文化要搞,科學進步也要搞。

     這方方面面綜合起來,再去掉已經被祖父用掉的文字兒,以及劉榮不屑一用的武字兒; 剩下能彰顯帝王能力、功績全面的美谥,那也就是個宣字。

     《谥法》雲:聖善周聞曰宣;施而不成曰宣; 善問周達曰宣;施而不秘曰宣; 誠意見外曰宣;重光麗日曰宣; 義問周達曰宣;能布令德曰宣; 浚達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 哲惠昭布曰宣;善聞式布曰宣…… 總而言之:夠全面,也夠正面。

     “孝宣皇帝嗎……” “那廟号……” 禦榻旁,才剛即位不數日的新君劉榮,已經是遐想起了自己将來的谥号和廟号。

     而在劉榮身旁的禦榻之上,窦太皇太後目不斜視的呆坐原地,隻嘴上,不輕不重的開口道:“搬去長樂也有幾日了,太後,可還住得慣?” 看似随意的一問,卻惹得栗姬眉頭微微一皺,明顯是有牢騷要對窦太後發。

     ——和擁有宣室、溫室、清涼三殿,以及鳳凰、绮蘭、廣明、宣明等諸多殿室的宮殿群:未央宮宮殿群一樣,長樂宮,也同樣是有衆多殿室的宮殿群。

     如今漢家,帝都長安城長寬各十餘裡,單就是未央、長樂二宮,便占據了長安城足足一半的區域! 而長樂宮,作為最開始供漢天子居住的皇宮,面積甚至比未央宮都還要更大一些。

     占據長安城超過四分之一的面積,長樂宮内自然是完全不缺宮室; 就算窦太皇太後,不願按照薄太後故事,将長樂宮的正殿:長信殿讓給太後,也完全可以給栗太後找一個像樣一點、離長信殿近一點的殿室。

     若是有那個心思,兩位太後甚至完全可以共同住在長信殿,由作為兒媳的栗太後,就近伺候作為婆婆的窦太後,也沒人能挑出什麼不是。

     偏偏窦太後為兒媳安排的,是恨不能和長信殿各位于長樂宮兩個對角的永甯殿。

     沒錯; 就是太祖高皇帝劉邦的寵妾:戚夫人曾居住過的,以及那頭由戚夫人制成的人彘所‘居住’過的永甯殿…… 都不用說别的,單就這事兒,但凡栗姬費些心思往外抖楞抖楞,窦老太後也是起碼一個‘不慈’的臭名聲。

     若窦太後不提,栗太後原本還能勉強壓下怒火,權當是為兒子劉榮多受些委屈; 偏偏窦太後哪壺不開提哪壺,栗太後好不容易壓下的怒火,隻騰地一下便再度占據了靈台。

     好在劉榮恰逢其時的從思緒中——從對自己的谥号、廟号的遐想中緩過神。

     一眼便看出祖母窦太後,這是想要借母親李太後的情緒做文章,便當即幹笑一聲,将母親栗太後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

     “昨日晚間,母後才剛同孫兒說呢;” “——說是永甯殿年久失修,整理起來頗費了些心思,以至于母後忙裡忙外,都沒顧得上去拜會皇祖母。

    ” “母親失了禮數,入長樂三日而未朝太皇太後,孫兒也沒能從旁勸谏,這是孫兒的不是。

    ” “還請皇祖母責罰。

    ” 劉榮此言一出,窦太後本就清冷、淡漠的面容,當即便再添了幾分冰涼。

     而在禦階下,分坐于殿兩側的朝臣百官、功侯貴戚,則是神情呆滞的昂起頭,目光齊齊落在了禦榻正中央——落到了如今漢家理論上的最高統治者:窦太皇太後身上。

     永甯殿? 戚夫人那個? 這也太過了吧…… 就算要給兒媳上眼藥,也好歹找個差不多點的地方啊? 再怎麼說,那也不是過去的栗姬,而是當朝栗太後了啊…… 被殿内幾百号人神色各異的注視着,窦太後即便是已經徹底失明,也不由得一陣如坐針氈。

     但畢竟是呂太後身邊伺候過,幾乎見證了漢家自開始至今的整個曆史發展進程,見慣了大場面; 很快便調整好情緒,依舊面無表情道:“怎麼?” “聽皇帝話裡話外的意思,是想為太後抱不平?” “——是覺得,我将太後安置在永甯殿,還委屈了太後?” “若是,皇帝便大大方方說出來,不必這般陰陽怪氣,拐彎抹角。

    ” “過去這些年,漢天子的陰陽怪氣,早就已經讓我感到無比厭煩了……” 唰! 随着這最後一句‘漢天子的陰陽怪氣’從窦太後口中道出,原本已經各自低下頭去的朝臣百官、功侯貴戚,隻齊刷刷擡起頭,再度帶着驚詫之色望向窦太後。

     什麼情況?! 今日朝議的核心議題,可恰恰是大行皇帝——孝景皇帝的身後事! 如此場合,堂堂太皇太後、大行皇帝生母,這就開始指責起死去的皇帝兒子了? 你幹~嘛~~~ 哎呦…… “皇祖母,教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