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0章 不遠了

首頁
    到遠超自身地位規格的烈士待遇。

     具體來說,便是每一位軍中将士——哪怕是戰鬥編制外的夥夫乃至民夫,隻要是死在戰場上,就都要由上級主官自掏腰包,棺木斂屍,并親自扶棺送英魂榮歸故裡。

     這裡的上級主官,即“長吏”,是以百人長——曲長(曲侯)作為起步點的。

     屯長及以下級别的将士陣亡,是由直系曲長負責從斂屍到扶棺歸鄉,再到親自參加、主持喪葬之禮這一系列身後事宜; 從曲長開始逐步往上遞增——曲長陣亡,隊率司馬扶棺;隊率陣亡,校尉視葬;校尉陣亡,都尉——即将軍全權負責後事。

     除了“長吏視葬”之外,當地郡縣會負責具體的喪葬費用,包括但不限于招待賓客、迎來往送,以及随葬用品等。

     最後,便是長安朝堂負責為陣亡将士,奉上“少牢”規格的祭品,即牛、羊各一。

     看上去小氣的不行,但别忘了:在如今漢家,私自殺牛甚至是傷牛,可是比殺人都還要嚴重的罪行! 以牛做祭品,更是隻有朝堂祭祀神明及曆代先皇時,才有可能出現的狀況。

     少牢規格的祭品,更是隻有諸侯王及以上級别的已故劉氏先祖,才有資格享受到的——尋常的徹侯,或是沒有王爵的劉氏宗親,都沒資格用少牢規格的祭品! 此外,烈士的遺孀、遺骨及父母雙親,都會被内史在各自的戶籍上,标注上“其子/夫/父,于某年某月死王事”的備注。

     有了這“死王事”三個字,英烈家屬無論是申請上林苑的皇田佃租資格,還是入伍從軍的名額,都将具備絕對意義上的優先地位。

     英烈直系後代入伍,更是直接從底層軍官,即伍長做起。

     林林總總算下來,漢家對陣亡将士的撫恤待遇,就算達不到後世新時代的程度,也已經是相當不錯。

     考慮到這個時代的生産力,更是已經達到了毋庸置疑的極限。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沒有死在戰場上,卻也因戰争而落下傷殘的可憐人。

     就說已故老丞相、故太子太師申屠嘉,萬石的秩、四千石的實俸,外加故安侯國每年的産出,卻活成了全長安最窮的權貴。

     究其原因,不是申屠嘉非要“作威作福”,要養着那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最終落下傷殘的老夥計; 而是申屠嘉若是不養着,那些老英雄們,就連吃飽穿暖都是奢望… “老大人所言,不無道理。

    ” 經過漫長的思慮之後,劉榮先是上前,绛瘸腿的老李頭小心扶着坐回了老樹根下; 而後才坐回老爺子身旁,如是道出一語,而後便側身看向身旁的皇帝老爹。

     “将士之苦,父皇也曾不止一次的提到過。

    ” “尤其是那些沒能立下太多功勳、沒有太好的官職、俸祿,又因戰落下傷殘的老英雄們——比起我漢家的尋常農人,都不知還要苦了多少。

    ” “隻是父皇也說過:今我漢家,無力供養每一位為國征戰,卻不幸落下傷殘的将士。

    ” “就連戰殁英烈的喪葬事宜,都還要地方郡縣負擔大頭,才能勉強達到太祖高皇帝所規定的程度。

    ” 将漢家現有的客觀狀況叙述一番,待一衆老者半帶認可,半帶郁悶的緩緩點下頭,劉榮才深吸一口氣,順勢将話頭一轉。

     “隻是國之大事,唯戎與祀。

    ” “——在孤這樣年少輕狂,不明事理的小輩眼中,戎字,終歸是來的比祀字更重一些。

    ” “更何況我漢家,自太祖高皇帝之時,便一直都是内憂外患,群狼環伺。

    ” “于内,先有異姓諸侯不恭,後有諸劉宗藩割據;” “于外,更是北有匈奴犯邊,南有百越離心——以秦餘孽趙陀為先,竟逼得英明神武如太祖高皇帝,也隻得以南越王印相賜,卻無力興兵征讨。

    ” 說着,劉榮也不由得一時失了神,就好似是想起了數不盡的屈辱,面色也一點點繃緊起來。

     過了好一會兒,劉榮才深吸一口氣,将胸口郁結的悶氣呼出,将過度飛散的話題重新拉回了正軌。

     “今我漢家,确實無力供養起每一位為國征戰,并落得傷殘的英勇将士。

    ” “但不遠了。

    ” “——我漢家能供養,甚至是榮養每一位因王事而傷殘的将士的日子,不遠了。

    ” 劉榮話說到這個份上,幾位“老農”就已經是連連點頭,對劉榮所描述的藍圖信服不已了。

     ——思賢苑離博望苑,說進不進說遠不遠; 走過去有一段距離,但博望苑發生的事,卻是很容易就能穿到不過七八裡之外的思賢苑。

     幾位老農再怎麼不問世事,也起碼知道劉榮的博望苑,有兩支各五千人的武裝力量,均以英烈遺孤為卒。

     就算這隻是太子榮,在極小範圍内進行的特例,至少也表明了劉榮有這個傾向。

     “太子,知兵?” 不多時,老令頭悠悠發出一問,隻見天子啟滿是戲谑一笑,對劉榮微微搖搖頭。

     “談不上知兵。

    ” “隻吳楚七國之亂,去睢陽待了那麼三兩日,也算是見識過戰陣為何物…” 有了天子啟這句話,幾位老農當即便再也沒了疑慮,對着劉榮就是一番評頭論足,就差沒明說家中有女,年方二八之類。

     見劉榮得到了幾個老夥計的認可,天子啟的眉宇間,也終是湧現出些許心安。

     至今為止,天子啟都不能确定自己的選擇——自己以劉榮作為繼承人的選擇,到底是對是錯。

     但至少從眼前這幅場景來看… “就算錯,當也錯不到哪裡去?” “至少比當年,先帝立朕而非梁懷王,要更對一些…” 如是想着,又滿是欣慰的在劉榮,以及其他幾位老家夥身上看了看,天子啟終是不着痕迹的将目光移向身後不遠處。

     輕輕一颔首,卻見新鮮出爐的中尉郅都面色一凝; 短暫的呆愣之後,便帶着前所未有的決絕,朝着不遠處的天子行宮而去………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