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章 斷炊的歲月

首頁
    洪水早已撤了,沖毀的房屋維修了一陣子,有修完的,也有沒修完的。

    政府來人叫種小麥,按着季節,種小麥的時間早已過去,可政府來的人說:“冬小麥得種,不種,明年一年都吃不上白面。

    種冬小麥,不同地區時令有差異,河北才種。

    與河北相比,晚種點也可以,麥苗隻要在入冬之前出來,紮下根就可以。

    在下雪的時候,能給小麥蓋上一層被那冬小麥還是不錯的。

    ” 政府說了,開始大家不信,都不想種。

    很多歲數大的人都說:“自古山東這個地方,都是八月半,種上麥子,栽上蒜,哪有都到十一月了才種麥子的。

     政府的人,為了百姓明年能吃上白面,想法子叫俺爺動員村民,俺爺爺覺得政府說的也對,就找互助組的組長,做組員的工作,後來,大家思想想通了,互助組就立刻行動起來了。

    馬樓村有十個互助組,補種小麥,各互助組把所有的人力,畜力,耧都用上了。

    三四天的時間,起早貪晚用耧都耩上了。

    大家為此都很高興。

     小麥種上了,大家心裡有了一絲安慰,心想,明年吃白面馍又有指望了。

    大家種完了小麥,就又開始維修房屋和院落了。

     人的希望是無限的,人們的想往是美好了。

    但往往是事與願違。

    一天,西頭的陳家大兒子和媳婦,抹牆幹到黑天了,媳婦要做飯了,點柴燒火了,水?到鍋裡了,拿面,面沒了,找米,米也沒了。

    面沒了,米沒了,光有水,難以做飯呀。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不能做飯,媳婦和男人吵起來了。

    吵起來媳婦不依不饒,說男人沒本事,男人說,新社會了,男女平等了,我沒有本事,你有也行啊。

    女人一看無奈,飯勺子一摔,蹽了。

     “嗨,天老爺發大水,挺好的莊稼,糧食,眼看着豐收了,叫洪水給沖跑了。

    你不找天老奶奶說去,叫老天奶奶管管老天爺,你找我算賬。

    真是刁民。

    ”陳老大氣得在家發毛樣兒。

    發完,沒人搭理他,他看着身邊的兒子,一陣苦笑。

     陳老大苦笑,兒子也跟着笑。

    爺倆笑過了,兒子說了,老陳的兒子十一二了,上學了,都在魏灣上初小了。

    他說道:“爹呀,俺娘發脾氣,看沒吃的了。

    我給你說呀,現在這周圍叫水淹沒的村子,有好多人家都沒吃的了,我給你說呀,馬樓村也有好多家沒米面吃了。

    我給你說,你得找村長呀,看看村長有啥辦法呀?” 老陳家媳婦,因為沒吃的跑娘家去了。

    老陳覺得窩囊,第二天一大早,就來找俺爺,述說苦惱。

    俺爺說,等着我去找找政府,看政府有啥好辦法?老陳聽了,氣也消了。

     陳老大得到安慰,還沒走呢,武軍就來了,來,也是找俺爺,找村長嗎?說,家裡的米面頂多夠一天吃的。

    俺爺爺給武軍說,你家的米面還能吃一天,人家大陳家還沒吃的呢。

    爺爺一說,陳老大和武軍都笑了。

    俺爺爺剛說完武軍,學強大爺也來了。

    他來說,抹牆沒用了,該走了,該要飯走了。

    他說他聽說,後張莊的好多人家,都沒吃的了,都插夥走了,可能都出去要飯了。

     “說話不能可能。

    沒影子的話,不要亂說。

    要飯是舊社會留下來的習慣,不好,幹嘛,去要飯。

    家裡沒糧食吃了,這是洪水惹的禍。

    要想解決吃的,我看看,找政府,商糧,給哪幹點活,掙點辛苦錢,換點糧食吃。

    ”俺爺說道。

     “這幾天沒吃的了,也是種小麥種的。

    本來吃的就缺,這一家又都拿出來百十斤小麥當種子。

    ”俺爹說道。

     “我知道,大家的秋糧食都沒收拾上來,吃的就是這點小麥。

    這小麥本來就不多,這一家一家的,又拿出點種子。

    那就更不多了。

    可這也是為了明年能吃上個白面馍呀。

    那麼的吧,你們幾個既然來了看,說了,你們也代表馬樓村民的意見和情況了,我今個一會就去魏灣,找一下政府吧。

    咱這情況,政府是知道的,我去問問,看看政府是咋打算的?等我回來,咱大家再商量吧。

    ”爺爺說道。

     “爺爺,我給你把大家的情況給政府寫清楚了,你去的時候,拿着。

    ”大哥說道。

     “呀,家德,我大侄子還會寫情況了呢?你這是幾年的學生了?”武軍說道。

     “初小快畢業了。

    ”大哥說道。

     “那文化不淺了,夠用了。

    ”學強大爺笑着說道。

     “來,大侄子,你拿來給我,叫我這個掃盲識字的學生來看看。

    看看你寫的字我都認識不,過一段,縣裡掃盲考試我能不能過關。

    ”武軍大爺說道。

     “好,大爺,我寫的是詩呀,你可要給我念出來點詩詞味道來呀?”大哥說道。

     “好,我會念。

    那兒,跑水,咱在任堂,那識字的老師,教那首陝北民歌,南泥灣都會了呢。

    ”武軍說着,俺大哥就給他一個小紙條,上面寫到:水撤淨, 地補種, 家裡的米面都吃淨; 天已寒, 斷炊煙, 百姓的苦難難過關。

     請求政府管一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哎呀,這學生,初小的,有水平呀,寫的好呀。

    村長,你上魏灣政府你就拿着這個詩,這裡說的都是實情。

    ”大老陳聽了說道。

    老陳一說,大家議論起來。

     “啊,我不用拿,實情我會說。

    我去是給咱村民争取一點政策。

    ”俺爺說道。

     “對,四叔說道對,咱得要政策。

    你看這孩子說的,實情不實情,俺這侄子是動腦了。

    上面給政策了,那咱也得動腦啊。

    你說了,二兄弟?要是行,政府允許,村裡政府裡,能給咱開個介紹信,就中,咱幾個就上城裡找點瓦匠活,也能掙口飯吃。

    ”學強大爺說道。

     “這是實話。

    大家現在的有困難了,這困難還不小呢。

    你就算吧,現在才是十一月份吧?”俺爹說着就拿出手指頭算。

     “十一月二十一号。

    我來時,在家看我記得号了。

    ”大老陳說道。

     “對吧,才十一月二十來号。

    大家現在就沒吃的了,要是咱才種的小麥,到明年風調雨順,就是大豐收了,那還得等幾個月呢?”俺爹說道。

     “那兒,算一算呗,小麥,每年收,在咱這兒割小麥都是在陽曆6月11,12号左右。

    ”武軍大爺說道。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