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得了,那這麼長的時間,有二百四五十天,咱吃啥呀?我想了,這幾天我都在想這個事兒。
咱們咱們走出去,到外邊看看,到那個城市,像縣城裡頭,哪有用工的。
城市裡活多呀,咱們去給他幹活,給他幹活,叫他先管咱吃的,吃的咱們不要好的,能吃飽就中,等着幹完活了,再叫他少給咱們點工錢,這樣,咱們得了錢了,拿回來,到集市上換成米面,要是那樣,咱回來,家裡的大人孩子也就有吃的了。
”俺爹說道。
“對,我說的呀就是這個意思。
”武軍說道。
“我說的呀也是這個意思。
那天,在地裡種麥子,有人提出來,說是叫俺四叔,上魏灣政府,給上級國家要錢,要糧食。
說是現在是新社會了,國家就應該給咱貸款,給咱糧食。
是吧?二兄弟。
我想這門都沒有。
”學強大爺說道。
“你說的對。
你說的是那誰,他那天說給國家要這要那。
我都不搭茬。
那叫咱沒法說。
你這漲大水了,你要給國家要錢要糧食,那你沒給國家交過一斤糧食呢,那都像你似的,他也沒給國家交過一斤糧食,那你給國家要糧食那國家的糧食從哪來呀?”俺爹說道。
“對,不管是啥事兒,你得講理。
就像俺家那個不講道理。
”老陳說道。
“好,好好好,大家說明白了。
好。
大家都回去吧。
我一會就上魏灣,我去找政府去。
我到了政府那,我看政府領導咋說?等我回來,咱的事,我估計就有一定了。
可有一點,無論咋樣,都不會望房吧掉餡餅。
”俺爺一說,大老陳說,就是嘞。
哪個國家,也不養懶漢呀。
大家從俺家走了。
俺爺爺趕快吃口飯,收拾收拾上魏灣走了。
俺娘看着俺爺走了,給俺爹說道“大家都斷頓了,要吃不上飯了,都來找了。
這事,咋整呀?愁死人了。
春天成立互助組,咱爹緊的跑。
幾家沒有牲口的,入不了互助組,爹給工作隊的說,給魏灣政府的說,叫人家信用社給貸款。
等着漲大水了,爹又跟着安排跑水人住的地方。
這跑水撤回來了,又張羅着耩小麥,補種。
這剛補種完,大家又沒吃的了,這大家又來找了。
”俺娘說道。
“找呗,斷炊了,誰沒吃的,不着急呀?年頭不好啊。
等着爹找回來就好辦了。
”俺爹說道。
“哎,他爹,你說這事好辦不?”俺娘問道。
“好辦,我給你說呀,這共産黨,毛主席,培養的幹部能着嘞。
他們遇到事情,總能給你說出一個辦法來。
”俺爹說道。
“你說,我是相信的,你當過兵,八路軍。
”娘說道。
“哎呀,我爹行啊,還當過八路軍呢?八路軍扒橋梁,炸火車,專打小日本。
”大哥說着就唱起來。
“哎,别說了,大孩子,你該上學就上學。
老二,你小,你不能上學,你還在家哄孩子。
我還有事。
”俺娘說道。
“娘,你都種完小麥了,你還要幹啥去呀,娘?我不想看俺三弟了,他在那搖晃筐裡,他不是拉就是尿。
他拉了,尿了,不好整呀。
那筐高,我想把他抱出來都抱不出來,一點都不好整。
我沒辦法,我就給那大搖晃的筐慢慢側着扣過來。
我才能給老三撈出來,擦尿和拉的。
”二哥說道。
“那樣,你慢點行,你不磕着他的臉就行。
”俺娘說道。
“娘,那你去幹啥事呀,得多少天呀,等你整完了,我就不看他了。
我看他還得給他打漿糊糊吃。
一天就得弄兩回。
”
“啊,兩回就兩回呗,他不吃娘的奶,他再不吃點面糊糊,那他咋長個呀。
那麼地吧,二,你每次給你小弟打漿糊糊的時候,你就多打點,你多打了,你小弟他吃不了,你就吃點。
這樣,你吃點,你還能解解饞。
這樣好吧?”娘說道。
“娘,我不是想吃。
我給我小弟打的漿糊糊,都沒有那邊我大娘家打的好。
人家給他家的孩子打漿糊糊,勺子裡都搞一點油,人家打的漿糊糊可香了。
咱家沒有油,就是幹打,打出來像糊窗戶的糨子似的。
直粘嘴。
”二哥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哦,娘知道。
等着吧,娘這回給人家幹活,看要是能掙了錢,娘也買點花生油。
我看我給你倆買一斤油就夠你倆吃一陣子的了。
”娘說道。
“啊,我娘真好。
”二哥說道。
二哥一聽俺娘說賣花生油,讓他倆吃高興了。
二哥問俺娘幹啥活,俺娘不說。
因為幹的活實在是不太體面,是殺牛活。
這活是武軍的親戚給找的。
就這活當時還不好找呢。
武軍親戚頭一天給俺娘找到活,武軍大娘和俺娘第二天早上就早早起來去魏灣集市上幹活去了,因為那個時候,殺牛都是早上殺。
俺娘和武軍家幹的是殺牛活,但不負責殺牛,殺牛是掌櫃的殺。
俺娘和武軍大娘就負責剝牛皮,負責開堂。
俺娘和武軍大娘幹活,人家主人,不給工錢,給牛血。
人家一早上要殺兩個牛,那樣,正好俺娘好和武軍大娘一個人得一個牛血。
我那時,出生才幾個月,二哥天天給我喂那牛血。
就那兒,為了我家不斷炊,俺娘武軍大娘,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走了。
到了冬天,那也是天天起大早去,從不耽擱。
不說俺娘幹的活了,來說俺爺上魏灣政府吧。
俺爺爺上政府那天,後張莊,小李莊,還有幾個被洪水淹沒的村的村長都來了。
他們的村民也都是吃不上飯了,也是想借着冬天,農閑季節閑着,出外找點活幹,幾個村長來找,大家反複說明情況,政府書記和主任才答應下來。
一開始,就是怕犯錯誤,說是,國家正在反右呢。
怕一旦開了口子,大批農民一下子湧進城裡,找到活了,留在城裡不回村了。
最後還是俺爺爺和十幾個村的村長商量,給政府打包票,這才勉強同意,村裡給村民一撥一撥開介紹信,而且一次不能超過五人。
并且下次不能再來一個城市。
爺爺的努力辦成了,村民很快出外營生了。
斷炊及時得到緩解了,大家心裡壓力小了,人們共同度過了難關,馬樓村,村民,在迎來1957年新年的時候,臉上還是露出了笑容。
喜歡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請大家收藏:()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