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六章 科普

首頁
    甯采薇神色一喜,“首輔、次輔?那可是閣老啊。

    義父要是能請其中一人當你老師,那就是燒冷竈的最好機會。

    ” “這個項目的回報,簡直無法評估。

    ” “真要是起複了,那不就是你的大靠山?玩兒政治,背景和站隊最重要啊。

    ” 一邊說一邊摸摸朱寅的背。

     朱寅盤坐在竹席上,小身闆挺拔如松,但一點也不僵直,反而有種松弛感。

     甯采薇很喜歡朱寅這種坐姿。

     這是男人自律又自信的表現。

     “不一定是這兩人中的一個。

    ”朱寅語氣淡然的說道,“是當然最好。

    就算不是,我也能找到其他官場靠山。

    ” “攀不上内閣大臣、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之類,将來還是有希望攀附上的。

    ” “最起碼,前期也能攀附知縣這樣的正處級實職領導。

    ” “在一個縣,能攀附知縣、縣丞、主簿,甚至結交到典史、教谕、經承、師爺等縣中大人物,也夠我們滋潤幾年了。

    ” 甯采薇是商業大佬,享受的政治級别也是副部。

    她從來不認為科、處級的小官兒是大人物。

     “嘁,縣中大人物?芝麻大的大人物吧。

    ” 朱寅見甯采薇不以為然,神色有點不屑,知道她出身起點太高,對基層社會的生态結構缺乏認識。

     他提醒道:“我們現在就是草民啊,你不是甯總,我也不是探員,我們是最底層你知道麼?” “我們連戶籍都沒有,身份上就是流民。

    一個衙役就能把我們抓了,沒收我們的财物。

    ” “縣衙典史不入流沒錯,連從九品都不是。

    六房經承,更隻是胥吏。

    ” “可是在一個縣,他們絕對就是大人物、官老爺,是普通百姓根本惹不起的存在。

    至于知縣等正式官員,普通人甚至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見到。

    ” “你以為知縣小?人家掌管一縣之政,俗稱百裡侯啊。

    ” “整個大明朝隻有1100個縣,晚明時期人口兩億,平均一個縣有十幾萬人口,地盤比後世的縣更大。

    ” “大官的确不把知縣放在眼裡,可是普通百姓,千萬不能小瞧了,人家一句話,真能讓我們家破人亡。

    ” “所以啊,我們一定要謙虛,要卑微。

    起碼要到我中秀才了,我們的腰杆才能伸直一些,等到我中舉或者進了國子監,才能真正挺起胸,揚眉吐氣。

    ” “在此之前,我們是龍要盤着,是虎要趴着。

    暫時忘記現代身份,先融于進去。

    ” “這個落差對你而言很大。

    但你要是不轉變心态,會活的很辛苦,很痛苦。

    ” “等到了浙江,我們就設法結交這些縣裡的‘大人物’,不然的話,你生意也做不成。

    就算發了财,也會被勒索破産。

    ” “你的長相也太過出衆,要是沒有靠山撐腰,也很容易招災惹禍。

    強搶民女這種事情,古代哪裡沒有?你千萬不要大意。

    ” 甯采薇點頭稱是,“你提醒的對,是我心态沒有完全轉過來。

    我們就是底層小人物,靠着李如柏和野豬皮的饋贈,發了一筆小财而已。

    ” “義父名氣雖大,可畢竟被罷官奪俸,護不住我們,我們不受他連累就不錯了。

    ” “所以啊,咱們不能一口吃個胖子。

    步子大了…等你考中了功名,我這邊賺到大錢了,就幫義父活動,幫他官複原職。

    ” “他恢複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