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7章 嚴紹庭:我全都要!

首頁
    朝堂政治。

     曆來都是各方争鬥,在充分表達了各方意見和利益追求後,從中取得一個平衡點的産物。

     基本上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人能好處全占。

     更多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哪怕是同一方,内部也會有不同的利益訴求。

     但嚴紹庭覺得自己今天可以試試,換一種方式。

     在面對到底是要懲罰還是要從輕發落又或者是犒賞宣府的選項上。

     嚴紹庭做出了第三種抉擇。

     全都要! 反正有那麼多活生生的蒙古人,不拿來背鍋豈不是太過浪費了。

     想定算計和目标後。

     嚴紹庭微微颔首,神色沉穩:“回禀皇上,臣以為朝廷内外對這一次蒙古人南下一事,雖然各持一詞,但說到底都是為了朝廷和大明江山社稷。

    ” 嚴紹庭目光閃爍着。

     這話是必須要說的。

     就好比一篇文章,開頭就得要亮明主題。

     不管朝廷當下言官們如何上疏争論,都是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也是在嚴紹庭說出這話後,殿内内閣、六部、都察院林林總總十數人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别看當下朝廷裡言官們怎麼争論,背後又怎麼可能少的了他們的推波助瀾。

     嚴紹庭這話說的就好聽啊。

     大家都是為了大明江山社稷。

     咱們這些人都是公忠體國的大忠臣! 而嚴紹庭緊接着便又開口說:“亦如朝堂政見之不合,卻皆為國家社稷。

    此次蒙古人三路大軍南下,強攻邊牆,其圖謀自去歲宣府鎮便時有禀奏京師,可見蒙古人這一次準備良久,因而朝廷雖然今年初額外撥付三十萬兩錢糧軍需,但細算起來準備的卻并不如蒙古人時間充足,兩相抵消。

     “在此情形之下,宣府鎮亦能以十萬将士堅守千裡邊牆,生生攔下蒙古人那三路大軍強攻,已經彰顯宣府鎮上下誓死捍衛我朝疆土的決心,亦不堕我朝威武。

     然國中卻有逆黨白蓮教暗中作亂,勾連蠱惑亂臣賊子形同奸黨,方才能在暗中引得那三千餘衆蒙古人避過朝廷及地方衛所兵馬查探,一路潛入京師地界,此乃逆黨及亂臣賊子以有備而因不備,方才緻使蒙古人進犯京師,豈與宣府鎮不曾用心戍守邊疆有關?” 萬壽宮大殿内。

     此刻隻有嚴紹庭的聲音回蕩在衆人耳畔。

     而總結起來嚴紹庭的道理也很簡單。

     朝廷今年雖然是額外撥付了三十萬兩錢糧軍需給宣府鎮,但關外的蒙古人卻是從去年就開始準備的,這筆賬便算是抵消掉了。

     如此情況下。

     宣府和關外蒙古人的力量便算是重回原本的平衡,而不是朝中最開始那幫言官所說的,朝廷撥付了錢糧那麼宣府就不能放過半個蒙古人進來。

     畢竟過去尋常年間。

     蒙古人可是不少攻進關内的。

     最後便是一路進犯到京師地界的三千蒙古騎兵了。

     那是白蓮教這等逆黨和那幫被拉下水的亂臣賊子幹的事情。

     從這個邏輯出發,嚴紹庭的指控就很清楚了。

     要是沒有白蓮教逆黨,那麼這三千餘衆蒙古騎兵大概也不可能潛入京師。

     仔仔細細,一字不漏的将嚴紹庭的話聽完,楊博心中不由的松了一口氣。

     不管嚴紹庭現在是什麼打算。

     至少他已經履行了約定,為宣府鎮上下說話。

     嚴紹庭則繼續說道:“皇上,我朝曆來講究公允,賞罰分明。

    如今于此事上,豈不是更應該職責分清,功過分明。

    江湖上亦有冤有頭債有主的說法,若是沒有白蓮逆黨及犯下大逆的亂臣賊子,則蒙古人絕無可能潛入京師。

     宣府鎮乃是邊關重鎮,曆來職責皆為防守邊牆,并無查探逆黨及邊牆後方地方官府、衛所的權責。

    如此情況,朝廷又如何能因逆黨及大逆亂臣賊子之事,而怪罪宣府鎮?” 将自己的道理擺出來後。

     嚴紹庭并沒有停下。

     既然自己全都要,那就得要将雙方都哄好,也得要将宣府鎮和楊博的那份人情給實實在在的拿到手。

     他的神色已經放松了一些,嘴上繼續說道:“此次昌平迎敵,皇上輕率内廷禁軍親征,亦見戰後昌平傷損。

    雖宣府遠在邊關,但蒙古人三路大軍來犯,雖為佯攻,卻必然是以全力進攻,方能牽制宣府兵馬。

    如此情況,宣府鎮上下官兵,時值今日也未曾有敵軍攻入關内的急報入京,可見我朝官兵正以馬革裹屍制止,于邊牆内外與敵軍做那誓死搏鬥。

    ” 如果說最開始,自己是在為了自己的目的而說話,那麼這一刻嚴紹庭發誓,自己說的全都是真情實感。

     畢竟當下大明九邊的情況是個什麼樣子,誰不知道? 這些年,草原上的蒙古人不說視長城如無物,如履平地,那也是尋得機會便能翻過長城,席卷北地。

     但這一次蒙古人三路大軍強勢來犯。

     宣府還能死死的将對方擋在邊牆外面,直到現在也沒有半點消息傳入京師,說那些蒙古人攻進宣府,這足以證明宣府鎮邊軍這一次是實實在在拿着命去禦敵的。

     嚴紹庭目光閃爍,心中明白,之所以有如此局面,定然是馬芳清楚若他擋不住前方的三路大軍,才會真正陷入死局。

     不過就是如此。

     也讓嚴紹庭看到了,當下的明軍還沒有真的落入無藥可救的地步。

     但想來這樣的情況也是正常。

     若不然,小屁孩朱翊鈞登基後,也不可能完成那赫赫有名的萬曆三大征。

     别管結果如何,也别管有什麼影響。

     明軍能在那個時候,完成那樣的壯舉,就說明底子還在。

     雖然後面的事情衆所周知。

     但功過還是得要分清楚的。

     想到這些。

     嚴紹庭語氣一沉,雙手抱着笏闆躬身颔首:“正因如此,臣以為宣府鎮此次有大功于社稷!前線将士誓死戍衛我大明疆土之志,當以褒獎。

    宣府鎮總兵官及以下将領,統兵有方,亦不可降罪。

    朝中各部司官員,心系邊關,内閣諸閣老通宵達旦宵衣旰食,皆為社稷,亦當勉力。

    我皇陛下更是親征來犯之敵,足可告慰列祖列宗。

    ” 年輕人的口氣就是大。

     聲音洪亮的,餘音環繞在大殿内經久不息。

     袁炜看的都已經瞪大雙眼。

     他望着嚴紹庭的側臉,心中一陣翻騰。

     高啊! 實在是高! 比皇城外面大明門城門樓子還要高! 楊博更是傻了眼。

     難道今天是要超計劃完成預定任務? 不光是為宣府鎮上下脫罪,還要給宣府鎮上下定一個大大的功勞? 徐階則是沉着臉。

     自己有心要将禍事引到宣府鎮頭上,但現在嚴紹庭這番話,卻讓他如同遇到了刺猬一樣難以下口。

     真要是按照嚴紹庭說的。

     自己要是否定了宣府鎮這一次的功勞,那就是否定了滿朝文武,否定了六部、内閣甚至包括他自己。

     更為關鍵的是,還要否定皇帝。

     沒見嚴紹庭這小子說的? 朝廷各部司衙門心系邊關,内閣宵衣旰食,皇帝禦駕親征殺敵。

     全場,唯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