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6章 朕要狠狠的罰他

首頁
    朕要召馬芳回京述職。

     這話一出,就連剛剛本要開口發言的徐階也愣了一下。

     很顯然,因為皇帝這番話,将徐階的思緒給打亂了。

     與他一般。

     殿内衆人都沒有反應過來。

     流程不對啊! 這事兒不該是他們先開口提出來,然後一波利弊分析,甚至還要再上演一場常規的争論,最後持有不同意見的雙方争執不下,才會由皇帝出面從中權衡裁決。

     雙方都被安撫了。

     事情也解決了。

     這才是應該走的流程啊。

     可現在。

     皇帝一開口,直接将流程全都舍去,直接跳入到了結果。

     嚴紹庭偷偷的打量了一眼老道長臉上的神色。

     雖然老道長臉色平靜,但他還是留意到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得意。

     若是張居正今天也在場的話,定然會同自己一般,在心裡罵上一句好個心機男! 這種出招明顯是奔着打亂群臣意見去的。

     隻要老道長先開了口,那麼這事的節奏和掌控,就會悄無聲息的落到老道長的手上。

     算計啊! 亦如當日在昌平一樣的算計。

     而且還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在衆人錯愕之中,嘉靖已經是面露憎怒。

     “今此三千蒙古賊子潛入京師之地,危及京師。

    雖宣府鎮上下齊心,于邊牆抵禦三路敵軍來犯,但功過豈能相抵。

    ” “朕掌乾坤,有諸卿佐之,曆來賞罰分明。

    這一次宣府總兵官馬芳……” 嘉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尋着任何可疑的反應,他的聲音也微微停頓了下來。

     最後。

     見衆人隻有滿臉的疑惑。

     嘉靖方才重重開口:“他讓朕很失望!” 說完這句話。

     嘉靖翻過手背敲了敲禦桌。

     禦桌被他敲的砰砰作響,聲音回蕩在大殿内。

     “這次若非昌平軍民共進退,以無畏死志,寸步不退,恐怕換作别地,早已是生靈塗炭!” “若有白蓮教此等死而不僵的逆黨,暗中勾連亂臣賊子,協助蒙古賊子潛入,但宣府卻也顯露弊端。

    ” “即刻傳旨,召宣府總兵官馬芳入京!” 嘉靖似乎是真的怒了,沉着臉站起身,目光逼視着在場衆人。

     他的雙手按在禦桌上。

     “朕要狠狠的罰他!” 皇帝眼中閃爍着幽光。

     可這等局面,卻讓衆人全然無措。

     忽然的跳過流程,讓大夥根本就沒時間去反應這件事接下來會是如何走向。

     但皇帝似乎真的是要狠狠的責罰宣府總兵官馬芳。

     楊博心中不安。

     真要是這個時候傳旨召回馬芳,且不說邊鎮前線的局勢會如何,那麼宣府鎮兵多将廣,有良将能擔下馬芳這個總兵官離職回京的擔子。

     可馬芳奉旨回京之後呢? 恐怕也是兇多吉少。

     若是能讓其等到宣府擊退邊關外的三路蒙古人大軍,再攜退敵之功回京述職,那麼自己便能有更多的空間去操作這件事情。

     即便最後皇帝和朝廷還是要懲罰治罪宣府鎮,到時候便是不能功過相抵,至少也能弄一個從輕發落。

     如此。

     這事也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楊博心中定計,趕忙拱手上前:“皇上,宣府鎮此次抵禦三路敵軍來犯,雖有錯漏之處,緻使賊子潛入京師,但當下敵軍未退,邊牆仍是險狀未除。

    若此刻朝廷降旨,召宣府鎮總兵官馬芳回京述職,即便非有别意,但若落入将士耳中,恐怕難免會讓前線軍心不穩,多生無端揣測。

    微臣以為,還是應當由朝中派遣廠衛探馬,待邊牆外蒙古人有了退兵之意,才行宣旨召馬芳回京。

    ” 無疑。

     楊博的話其實算得上是老成之言了。

     未曾給宣府鎮脫罪,也未曾有辯解,隻是言明當下宣府鎮的局勢和傳旨召回可能會帶來的風險。

     而且楊博也提供了一個更加合理的解決辦法。

     讓東廠、錦衣衛的人先去宣府鎮打探消息,等蒙古人退走才宣旨傳召。

     如此。

     既能确保邊關軍心不亂,也能在第一時間讓馬芳回京述職,解釋形勢。

     而在有了楊博的谏言之後。

     不論北方派和晉黨内部有何利益糾紛和派别對立。

     高拱還是在第一時間站了出來。

     隻見高拱當着衆人的面,朝着嘉靖拱手作揖。

     “皇上,微臣以為兵部所言在理。

    ” “當下邊牆外強敵未退,局勢尚未清明,若此時降旨傳召馬芳回京,且不論朝中如何定論,邊關将士心中恐怕也是要多生無數猜測,以緻軍心混亂,彼時足可危及邊牆局勢。

    ” “臣附議,可先行派遣廠衛前往督辦邊牆形勢,待宣府擊退敵軍,餘下收尾之事交由宣府處置,命總兵官馬芳快馬加鞭趕回京師。

    ” 楊博所考慮的問題,同樣是高拱在思考的。

     這個時候,就不是能讓馬芳回京的時刻。

     隻有将事情往後拖,到時候不論如何,都不會像現在這樣惹人關注。

     畢竟大明朝不光隻有宣府鎮,也不光是隻有一個直隸。

     大明朝兩京一十三省,每天都會有無數的事情發生,也會有一樁樁事關社稷的事情上奏朝廷。

     隻要将時間往後拖,那麼宣府鎮這一次事情的嚴重性也自然就會不斷的被弱化。

     當楊博和高拱先後為宣府鎮的事情開口時。

     嚴紹庭卻在思考着這件事于自己而言到底該如何出手。

     一邊是必須要配合的皇帝。

     另一方則是答應楊博的事情。

     雖然這兩方都是為了宣府。

     老道長是為了能将自己的手插進邊鎮,而楊博則是為了保住晉黨的利益地盤。

     看似雙方目的都是一樣,但處理的方法卻不一樣。

     而最為關鍵的是,這兩方人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心思。

     忽然間嚴紹庭才發現,自己竟然是唯一清楚兩方訴求的那個人。

     正當他反應過來的時候。

     嘉靖的眼神卻已經是瞄到了嚴紹庭身上。

     殿内響起一道輕咳聲。

     嘉靖目光幽幽的沉着臉低喝一聲:“嚴紹庭!聖前廷議,你這小子何故神色散漫!” 這話從老道長的嘴裡說出。

     頓時嚴紹庭就在心中罵娘了。

    老道長為了拉自己下水,竟然臉都不要了,連這種理由都能拉出來說事。

     可是皇帝質詢。

     嚴紹庭也隻能是忙将拱手上前,解釋道:“微臣是在沉思此事,一時走了神,還請皇上恕罪。

    ” 瞧着嚴紹庭辯解的模樣,嘉靖心中不由樂呵一笑。

     但他依舊是沉着臉道:“聖前廷議,何等重要,你随侍首輔方才得了能親臨廷議的機會。

    宣府的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