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97章 嚴紹庭:我全都要!

首頁
    坐着的嚴嵩,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大孫子如今亦有自己當年七八成功力了! 雖然嚴嵩還沒事先就宣府的事情,詢問嚴紹庭的計劃和目的。

     但現在朝廷裡言官們分成兩派,各持一詞。

     嚴嵩隐約能猜到,這背後可能有徐階在暗中推動。

    現在。

     大孫子這一手,直接就是将局給攪了。

     你們都别吵了,大家都是為了朝廷,都是有功的。

     至于罪過? 可不就是蒙古人和白蓮教逆黨的。

     這一套攪風攪雨,禍水東引,玩的可是相當絲滑。

     順帶着,還将所有人都給拉下水,雨露均沾。

     誰反對就是在反對整個朝廷和皇帝。

     原本還準備躺平待在内閣,給大孫子站好最後一班崗的嚴嵩沒來由覺得,自己是不是接下來連内閣都不用去了? 如今也快入秋了。

     不如就用換季身體不适,等入冬再以偶感風寒為由,待在家中。

     老嚴頭悄默聲的謀劃着自己退休不成便轉為退二線的計劃。

     禦座上。

     嘉靖卻是眼神暗暗的戳了戳嚴紹庭。

     這樣的回答,似乎并不符合當初既定的圖謀啊。

     若當真宣府有功無錯,那自己還如何拿捏馬芳和宣府鎮了? 但嘉靖卻又不能明說。

     畢竟嚴紹庭最後可是将自己也給拉下水了。

     自己總不能打自己的臉吧。

     真要是那樣,免不得嚴紹庭這混賬小子就要帶頭說一說自己這個皇帝親自帶兵出城迎敵的事情了。

     嘉靖眼神不由冷了幾分。

     “胡攪蠻纏,胡言亂語!” “說東說西,扯了這麼多,倒是誰都要沾一份功勞了!” 嘉靖淡淡的看了嚴紹庭一眼,準備給他最後一個機會。

     嚴紹庭迎着老道長的眼神,心領神會的點了點頭,順帶着還了老道長一個眼神。

     雖然知道您急。

     但您先别急。

     嚴紹庭當即面露笑容,奉承道:“功過與否,自然還得是皇上聖裁。

    微臣今日之言也隻是說此次之事,微臣是覺得我朝上下都是忠君報國的臣子,這一次議的也都是軍國之事,就算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 嘉靖瞪了嚴紹庭一眼,揮了揮手:“行了,說東說西,功過與否朕心裡有數!” 嚴紹庭臉上笑容不改,繼續拍着馬屁:“皇上聖明,微臣其實就是知道皇上心裡有着一杆秤,才敢胡言亂語這麼多話。

    若不然,隻怕微臣剛一開口,就要被皇上降旨亂棍打出去了。

    ” 嘉靖哼哼着,臉色卻稍稍緩和了一些:“看來你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 見老道長态度有了變化。

     嚴紹庭趕忙轉口道:“啟禀皇上,雖然微臣今日說朝堂上下都有功。

    但這一次蒙古人來犯,宣府鎮還是有些責任要擔的……” 嘉靖眯着雙眼,要不是自己知道這小子撅屁股拉什麼屎,哪裡能等他一通狗屁放到現在。

     見嚴紹庭還記着自己的事情。

     嘉靖哼哼了一聲,卻沒有開口。

     楊博卻是在聽到嚴紹庭說宣府鎮還要承擔責任,心中不由一驚。

     他趕忙開口:“不知嚴賓客所言,宣府鎮還要擔下什麼責任?” 嚴紹庭側身看向楊博,而後面露笑容,拱手抱拳道:“楊尚書莫急,下官之所以這般說,乃是因為宣府鎮禦敵有力,當褒獎。

    但宣府鎮謀略短淺,若是在去歲查探得知蒙古人會有圖謀,便親來京師力陳利弊,早做準備。

    即便宣府鎮轄下有千裡邊牆,但想來也能有更多精力防備各短闆之處。

    如今既能攔住蒙古三路大軍,那麼也就能将最後這一路三千餘衆也擋在邊牆外頭。

    ” 楊博眉頭皺緊,不知嚴紹庭這話又是目的何在,心中不免生急。

     倒是上方的嘉靖嗯了聲。

     隻要嚴紹庭給出一個由頭,自己現在依舊有機會拿捏宣府。

     嘉靖當即點頭道:“此言說的在理。

    ” 見皇帝也如此認定,楊博心中更是焦急了起來。

     倒是徐階,帶着滿頭霧水的看向原本一番言辭,已經将所有過錯都推到蒙古人和白蓮教身上的嚴紹庭。

     這小子又要搞什麼事? 這不是自己拆自己的台? 不過想到嚴紹庭說的,宣府鎮還要擔責,徐階亦是心中暗自生笑。

     嚴紹庭默默感受着殿内氣氛的轉變,微微一笑。

     他說道:“微臣思來想去,或許是宣府鎮總兵官馬芳久在邊關,可能是因此少了長久謀略,隻将精力灌注在一時禦敵之上。

    當下雖然不宜臨陣換将,但宣府鎮卻也不是不能做出調整。

     “微臣以為,皇上可降旨,宣召宣府鎮總兵官馬芳進京述職,前線暫交宣府巡撫趙孔昭代管,繼續抵禦蒙古人。

     算算時節,當下即将入秋,等到了九十月份關外就要降雪,蒙古人絕無可能一直拖延到降雪之後才撤軍,必然要在降雪前撤回去。

    若是微臣猜測無錯,恐怕此時關外那三路蒙古人眼看潛入關内的人沒有消息傳出,已經開始在籌謀退兵之事了。

    ” 嚴紹庭話音剛落。

     嚴嵩便皺眉開口:“小兒亂言!未曾經曆邊疆戰陣,如何敢妄加揣測邊關戰事走向!” 嘉靖卻是笑着伸手:“閣老言重,既是廷議,當暢所欲言。

    關外蒙古人何時退兵,想一想也是有成例可鑒的。

    ” 說罷。

     嘉靖已經是目光看向楊博。

     楊博則是默默的看了眼嚴紹庭,雖然不知嚴紹庭為何會有提宣府鎮要擔責的事情,但想着今日一開始對方将這一次事情的過錯都推到蒙古人和白蓮教身上。

     楊博覺得自己還是要再信嚴紹庭一次。

     他迎着皇帝的注視,躬身道:“回禀皇上,嚴賓客所言并非胡亂揣測。

    北方時節靠前,入秋之後不用多久關外草原便會降雪,若是蒙古人這個時候不退回去,那麼他們就要頂着風雪趕回各部,路途上必然會有大量傷亡。

    ” 嘉靖搓動着拇指,目光審視的環顧了一圈。

     “諸卿以為呢?” 其實這事就如楊博所言,就算蒙古人是鐵打的,也不可能在降雪之後還待在邊牆不走。

     于是衆人一陣附和。

     嘉靖終于是心滿意足的看了眼嚴紹庭。

     還好這小子最後沒有壞了自己的圖謀。

     他當即站起身,目光下沉。

     “諸卿既有言,便以嚴紹庭所說照辦。

    ” “朝廷即刻拟旨,傳召馬芳回京述職。

    ” “朕要問一問他,還能不能繼續替朝廷坐鎮宣府!” ………… 月票月票 推書:《大明:1392》 洪武二十五年,太祖數十年培養的太子駕鶴西去,幼年喪父,中年亡妻,老年喪子,建立不過二十餘年的大明王朝,即将迎來場權利的更替。

     京外藩王,等着冊封太子的诏書,京内皇孫,奮起直追,淮西勳貴大禍臨頭。

     而這一切的終結,都要從應天府的一間客棧說起,從此大明開始走向世界,成為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日月所照,皆為明土! 率土之濱,皆是明臣! (本章完)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