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1章 反複橫跳的徐閣老

首頁
    不光光是嚴紹庭一時間看不懂。

     就連嚴讷、潘恩、楊博三人也完全傻了眼。

     他們三人目光詫異的注視着今日忽然入宮的徐階。

     回想着徐階剛剛的那番話。

     徐閣老竟然贊同張居正所請的變法革新之事。

     那自己成什麼了? 他徐閣老一下子,就成變法派急先鋒了? 我們成叛徒了? 三人目光不由移向了嚴紹庭。

     臉色皆是一陣的古怪。

     合着…… 咱們三和這個嚴紹庭才是一夥的啊。

     如三人已經掀起千層浪一般的,是高拱、袁炜等人,同樣是完全看不懂現在的局面了。

     嚴紹庭是保皇派。

     徐階是變法派? 這事要是說出去,恐怕立馬就要成為大明嘉靖四十一年,最大的笑話。

     是那種能從年頭笑到年尾的大笑話! 珠簾後。

     嘉靖聽着徐階的話,差點就是一個沒坐穩。

     他的目光不停的在徐階和嚴紹庭身上轉換着。

     一股怪異的情緒,在他的心中滋生出來。

     所以自己剛剛真的是錯怪嚴卿了? 那麼張居正忽然奏請變法革新,其實是徐階在背後搗鼓出來的? 也隻有他了! 從去年底便一直閉門在家,直到今日,才好巧不巧的入宮請見。

     這中間,他徐階完全有理由和時間,去聯絡張居正。

     可是…… 沒道理啊。

     嘉靖心中生出萬般狐疑。

     不論從什麼角度去想,徐階都絕對不可能是變法派,而應當是自己執掌下的這座朝堂,最頑固的守成派才對。

     而徐階卻已經繼續道:“陛下,我大明至今已有二百年。

    國初有太祖、成祖治世,有仁宣之治,有弘治中興,國朝延續至今。

    但本朝二百年,卻無一次變法革新,此般絕非幸事。

     “前漢有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前唐亦有諸多變法,而至前宋更是每多變法革新。

     江山代代,人無完人,豈有完政乎?順應時勢,我朝國祚至今二百年,亦如張居正所言積弊良多,當行推陳出新,以勵國家社稷。

    ” 明了! 明牌了! 大明朝的内閣次輔徐階,才是那個最大的變法派頭頭! 所有人都目露詫異的看向徐階。

     隻是下一秒。

     徐階卻又繼續說道:“隻是張居正機預内閣終究時日短淺,尚不能掌總國朝兩京一十三省諸般事宜,因而所奏諸事,也并非完言,更多有錯漏。

     但臣以為張居正所奏請諸事之中,獨以天下繁多稅課名目折算成銀最為妥當,當急行于我朝兩京一十三省諸般地方官府知曉遵辦。

    ” 徐階目光閃爍。

     渾然真的就是一個變法派頭頭的模樣。

     隻是嚴紹庭卻心中警鐘大鳴。

     徐老貨在挖坑! 或者說,徐老貨并非是變法派,而隻是借着張居正的奏疏,去圖謀對他有利的事情。

     他在圖謀什麼? 嚴紹庭腦袋裡,飛快的思考。

     隻是徐階卻不給他充足的思考時間。

     當嘉靖開口詢問道:“徐閣老所言,天下稅課名目,皆以成銀折算,當行天下,其因為何?” 徐階當即回道:“如今天下稅課,以實物、折銀不等計算。

    而若以實物征收,則必将涉及轉運、解押,其中火耗巨多。

    一船糧食自湖廣裝船運至京師,則需損耗半船糧食,其中橫加浪費。

     “再者地方官府胥吏,多是經年老吏,盤亘地方,錯綜複雜,而地方征繳稅額,正印堂官亦無法每至該地,則勢必要交付于此地胥吏。

     “胥吏之中多酷吏,實物征繳,則多有剝削,本一石稅糧,經酷吏之手則百姓必多交一二鬥,乃至三四鬥。

     “若皆以折銀計算,朝廷厘定地方各府縣稅額數目,百姓隻需給足銀兩交付官府胥吏登記造冊,則今歲稅課數額清畢。

     于百姓而言,剝削消除,重擔解開。

    而朝廷,轉運銀錢則所需役夫人馬銳減,損耗倍減,而朝廷實得銀錢,戶部入庫銀錢,依照所需采買,或發銀于地方、邊關,交由地方、邊關自行采買,其中轉運用度、火耗等皆不複存在。

    ” 大殿内,徐階據理陳情自己所贊同的張居正變法革新中的這一條。

     俨然已經是一副變法派急先鋒領頭人的模樣。

     但是當他話音剛落。

     嚴紹庭便當即沉聲開口:“陛下!臣反對!此事絕不可行!” 他的眼裡帶着一絲急色。

     嚴紹庭側目掃了徐階一眼。

     這時候,他終于是弄明白徐老貨為何會看似支持張居正的變法革新所請了。

     而徐老貨也如自己所料想的一樣,根本就不是所謂的變法,而隻是為了自己的私利。

     張居正所推行的變法革新諸般事宜之中,嚴紹庭本來就準備對這一條折銀計算稅課大加抨擊反對的。

     所謂折銀計算稅課。

     或許出發點是好,但想的卻太過單純。

     又或者是,從一開始就被限制了。

     一樁明明可以方便百姓交稅的事情,卻因為商賈的參與,而變成了更加嚴重的剝削百姓的事情。

     一旦按照張居正和徐階此刻所請準的,大明朝所有的稅課名目全部用折銀計算征收。

     百姓們就隻能先将生産的糧食之類的東西,賣給商人換取銀子,然後才能拿着銀子去官府交稅。

     可是。

     商人會是大善人? 就算偶爾有那麼一兩個。

     可說到底,商人都是逐利的。

     百姓們拿着生産的糧食等物品去售賣,商人們自然會以各種理由,或者就根本不需要理由,所有的商人串通一氣,直接壓價用極低的價格将百姓手中的東西買來。

     然後百姓們拿着銀子去官府交稅。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