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反擊秦軍大獲全勝後,火山部與黑石部的士氣空前高漲,但項龍卻并未因此懈怠。
他清楚,這次勝利隻是暫時的。
若秦軍再度卷土重來,依靠現有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支撐長期抗戰。
如何将各部落戰力整合,同時解決糧食問題,成為他日思夜想的關鍵。
一天清晨,項龍召集火山部、黑石部以及周邊部落的首領開會。
奀妹親自主持會議,而項龍則将一塊泥闆放在大家面前,泥闆上畫着一個簡單的示意圖。
“各位,”項龍環視衆人,開口道,“我有一個設想,既能讓部落在戰時有足夠的兵力,又能在和平時保障糧食的生産——這就是‘耕兵制’。
”
此言一出,大廳内議論紛紛。
項龍走到泥闆旁,指着上面的圖示耐心解釋:“我們現在的問題很明顯:打仗的時候,男人都得去打仗,田地沒人耕種;不打仗的時候,雖然有人種田,但訓練不足的部落戰士遇到秦軍時仍然吃虧。
所以我想,能不能讓戰士平時務農,戰時作戰?每個部落以寨為單位,輪流訓練與生産,這樣我們既不耽誤糧食,又能增強戰力。
”
他說着,停下來觀察衆人反應,卻見大部分首領皺起了眉頭。
“戰士種田?”黑石部的一名長老率先出聲,語氣滿是不屑,“項龍,你可知道,種田這種事情,一向是老弱婦孺的活兒!讓戰士去幹這個,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
“長老,”項龍并未生氣,繼續說道,“你是黑石部的老前輩,我問你,假如秦軍明天打過來,你們黑石部能有多少戰士出戰?十個,還是二十個?”
“二十個。
”長老驕傲地回答,“我們黑石部的戰士可比别的部落強多了!”
項龍點頭,又問:“那如果這二十個戰士都出去打仗了,田地沒人耕,糧食不夠吃,你們還能堅持多久?一個月,還是兩個月?”
長老頓時語塞,嘴巴張了張卻沒說出話來。
“這就是問題所在,”項龍語氣沉穩,“秦軍之所以能統一六國,不僅靠兵強将勇,還因為他們有一套完整的後勤制度。
糧草供應不斷,士兵作戰才能持久。
而我們部落之間分散作戰,靠的全是臨時湊合。
這種模式,怎麼可能打得赢秦軍?”
火山部的一名年輕首領忍不住問道:“項龍,你的意思是,戰士們種田後,就能一直有糧食吃,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項龍點頭:“不僅如此,平時我們還能利用訓練的時間,教戰士們如何打仗、如何布防。
到了戰時,他們既是熟練的農民,也是訓練有素的戰士。
”
項龍的提議讓年輕的首領們心生向往,但年長的族人卻嗤之以鼻。
他們認為,耕兵制完全違背了嶺南部落的傳統分工。
種田是婦人和老人幹的活兒,戰士的職責就是打仗。
讓戰士去種田,豈不是折辱了他們的身份?
黑石部的長老拍案而起:“項龍!你是外人,根本不了解我們的習俗!在嶺南,戰士就是戰士,農夫就是農夫。
讓戰士種田,這種事情絕不可能!”
奀妹看向項龍,輕聲說道:“龍哥,這些長老一向守舊,不會輕易改變的。
”
項龍微微一笑:“奀妹,我不指望所有人立刻接受,但隻要有人願意試,我就有信心讓他們看到結果。
”
奀妹點頭:“那就讓火山部先試點吧。
如果我們能帶頭成功,其他部落自然會慢慢接受。
”
在奀妹的支持下,火山部開始組建第一批耕兵隊伍。
這些耕兵每三十人組成一個小隊,由十名精通農耕的族人帶領,白天學習農活,晚上進行軍事訓練。
一開始,參與耕兵隊伍的戰士們怨聲載道。
他們覺得,自己一身本領卻要幹這種“低賤”的活兒,實在丢人。
“龍哥,”一名年輕戰士氣鼓鼓地抱怨,“我甯願去打獵,也不想天天種田。
我們火山部可是有名的戰鬥部落,靠的是武力,不是這些稻谷!”
項龍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覺得種田丢人,那我問你,秦軍是怎麼養活幾十萬士兵的?他們也有像你這樣的小兵,可是人家靠種田、靠糧倉,才能打敗六國。
如果我們不能解決糧食問題,哪怕你再勇猛,也終究會餓死。
”
這番話讓年輕戰士無話可說,隻得咬牙堅持。
項龍也沒有讓這些戰士吃虧,他利用自己掌握的農業知識,教他們如何更高效地耕作。
随着火種稻的長勢一天天變好,戰士們漸漸明白,種田并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毫無價值。
然而,耕兵制的推進并不順利。
不少頑固派長老暗中煽動族人,對這項制度百般抵制。
他們宣稱,耕兵制會讓部落喪失傳統,甚至會讓外人項龍掌控整個嶺南。
一次夜間,項龍正在營帳内整理耕兵的訓練計劃時,一名族人悄悄溜進來。
“龍哥,黑石部的長老們正在外面開會,他們說你這是在奪權,還說要把你趕出嶺南!”
項龍放下手中的泥闆,冷笑道:“這些人還真是冥頑不靈。
不過,我倒要看看,他們能鬧出什麼花樣。
”
次日,項龍公開召開了一場辯論大會,邀請所有部落的長老、首領參加。
他把糧食的增産數據和耕兵的訓練成果一一擺在衆人面前,用事實回應那些質疑。
“如果你們認為,我項龍是為了奪權,那我現在就可以退出火山部,”項龍聲音铿锵,“但如果你們因為守着所謂的傳統,讓整個嶺南陷入危機,那才是真正的自毀前程!”
這番話讓許多年輕的族人心生敬佩。
頑固派雖然依舊不滿,卻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隻得暫時偃旗息鼓。
一個月後,第一批耕兵隊伍完成了試點任務。
火山部的梯田産量顯著提升,而戰士們的軍事素養也有了顯著提高。
這一成果讓不少觀望中的部落首領改變了态度。
黑石部的一名年輕首領找到項龍,主動提出:“項龍,我們願意加入耕兵制,但條件是,你得親自指導我們的戰士訓練。
”
項龍笑着點頭:“沒問題。
隻要大家齊心協力,秦軍就休想攻破嶺南。
”
然而,随着耕兵制逐漸推廣,新的矛盾也在悄然醞釀。
部分流民開始混入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