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良川一戰繳獲的戰利品,除了糧草之外,還有數百頭活羊。
李智雲下令殺羊犒勞三軍,士兵們堆起柴堆,點燃篝火,在柴火上烤全羊,然後全軍将士飽啖了一頓。
大軍在美良川休整一天後,準備第二天就班師回營。
次日卯時,剛要開拔之時,來了一位信使。
信使是二哥派來的,他給李智雲送來了一封信。
李智雲拆開來一看,信是阿爸寫的:
世民、智雲:
驚悉你們的堂叔李孝基等人被俘,阿爸心中甚為焦慮,望設法營救。
阿爸
李智雲讀完信後,陷入了沉思。
阿爸不以皇帝的身份下诏書,而是以父親的身份寫家信,對于這一點,他完全能夠理解。
畢竟,營救堂叔,是出于親情私誼,如果以皇帝的身份下诏令,确實有些不太合适。
這封信大概是阿爸派快馬送到前線的,二哥把阿爸的信轉交與他,顯然是把營救堂叔的重擔交到他的肩上。
李智雲成為李家的一份子後,當然要了解李家的情況。
他知道,阿爸沒有親兄弟,隻有幾位堂兄弟,而李孝基與阿爸的關系最為親密。
阿爸讓堂叔率兵攻打夏縣,本來想讓他建功立業,不料堂叔卻被尉遲恭給俘獲了,阿爸心中的焦急是可想而知的。
李智雲因為飛機失事,穿越到這個世界,與原來的家人完全隔絕了。
好在,在這個世界上,他還有許多親人,除了阿爸阿媽,哥哥姐姐外,當然也包括堂叔和其他的親屬。
他已經經曆過一次失去所有親人的痛楚,所以,對現在的這些親人,也就格外地珍惜。
因此,此次營救堂叔,他責無旁貸。
再說,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救援堂叔等人,現在,堂叔他們還被關押着,他的任務自然還沒有完成。
李智雲讓人将幾位将領都叫了過來,将阿爸的信給他們看了,然後道:“我們不回柏壁了,先去夏縣,營救我堂叔他們,順便打下夏縣,諸位意下如何?”幾個人一聽,都表示十分贊成。
于是,李智雲下令,大軍立即開拔,前往夏縣。
隊伍經過兩日的行軍,來到一座叫高陽的鎮子,就在鎮外的開闊地上駐紮了下來。
高陽鎮離夏縣縣城還有五十裡,程咬金見隊伍不走了,急匆匆跑來找李智雲,問他為啥停下來?李智雲皺着眉頭道:“如何攻打縣城,我還沒有考慮好呢。
”
“那你慢慢考慮吧。
考慮好了,别忘了告訴老程,老程還等着立功呢。
”
當日下午,李智雲在軍帳外面的空地上,讓蔡虎陪自己練劍。
樊書香跑過來閑逛,她換下了蔡虎,給李智雲當陪練。
樊書香的劍法套路别具一格,李智雲很不适應,接連被刺中了好幾次。
他扔掉手中的木劍道:“不練了,咱們歇歇吧。
”
樊書香得意地:“怎麼樣,不行了吧?你喊我一聲師傅,我天天過來陪你練劍。
”李智雲沒喊她師傅,而是道:“樊小姐,你願意跟我去一趟夏縣縣城嗎?”
“那好哇,當然願意喽。
咱們什麼時候出發?”
“明日。
”
李智雲之所以要去夏縣縣城,主要是想去摸摸情況。
尉遲恭離開夏縣時,隻帶走了戰利品,并沒有帶走俘虜,所以,堂叔他們應該還在夏縣。
至于他們被關押在哪裡,是死還是活,現在都不知道。
所以,要想營救他們,必須先把這一切給弄清楚了。
當然,他完全可以派人去縣城偵察,而他之所以決定親自前往,有更深一層的考慮。
李智雲率軍前往夏縣,主要目的是救人,其次才是打下夏縣。
如果他貿然進兵,将縣城包圍起來,強行攻城,萬一惹惱了呂祟茂,他把俘虜給殺了,那他營救堂叔等人的計劃就會泡湯。
再說,據斥候探知,呂祟茂有四五千人馬,而他率領的軍隊,除了在美良川之戰中傷亡的士兵,加上補充的俘虜,現在還有五千人左右,兵力上并不占優勢,如果強行攻城,并無多大勝算。
兵法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最後才是攻城。
但如何伐謀和伐交,他并不知道,隻有進城後再慢慢地想辦法。
李智雲知道,親自帶人進城,自然十分危險。
可是,除此之外,别無良策。
所以,斟酌再三之後,他覺得,為了救出堂叔他們,這個險自己必須得冒。
李智雲曾經去過夏縣,不少人都認識他,為了防止身份被人識破,必須進行化裝。
他讓夥夫用糯米熬粥,制成了糨糊,然後剪下豬崽的細毛當胡須,用糨糊貼在嘴唇和下巴上。
弄完後,用銅鏡一照,原來有些稚嫩的面容多了幾分滄桑感,年齡一下子大了好幾歲,連自己看着也覺得陌生。
看來,化妝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蔡虎也去過夏縣,李智雲如法炮制,給他也化了妝。
那隻燧發式手槍不能帶了,那玩意兒尺寸太大,沒法藏在身上。
如果他背着一支手槍走進縣城,必然會引起别人的注意。
所以,他帶了一把寶劍。
古代的書生喜歡佩劍,不管會不會武功,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