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還有其他的議題沒有,都可以提出來嘛。
”
常委會預先确定的議題商讨完畢,柳俊循例問了一句。
按照規定,任何一位常委,均可以在常委會上臨時提出議題讨論。
隻是一般情況下,無人會真的這麼幹。
就算有議案要提交常委會讨論,通常也會先和省委書記溝通一下,由***提出來,比較妥當。
越是高層政治,越是要注意方式。
不料這一回,還真是有點書出人意料,柳俊話音剛落,常務副省長劉天明就舉起了手。
柳俊微笑說道:“天明同志,請講。
”
“柳書記,我有一個議題,想要提請常委會讨論。
”
“好,請天明同志提出來。
”
柳俊語氣依舊溫和,臉上波瀾不驚。
劉天明向柳俊點頭緻意,随即打開面前的筆記本,說道:“柳書記,同志們,我想要提請常委會讨論的議題,是有關百島市四海集團公司股份制改造的事情。
省國資委打了報告上來,要求早日處理四海集團産權歸屬的問題……”
根據省政府分工,劉天明分管國資委。
劉天明此言一出,魏甯生和趙先覺均是臉色微變,其他常委的神情也略略有點古怪。
四海集團的産權糾紛,由來已久,吵吵嚷嚷好幾年,瞿浩錦還親自做了指示,迄今還是沒有一個明确的結果。
很明顯,能夠“扼住”瞿書記的指示,四海集團身後站着的,也不是一般的牛人。
劉天明開始宣讀省國資委的報告,當然是摘要。
這份報告,差不多有五千來字,劉天明不可能在常委會上從頭到尾念一遍。
省國資委的報告,态度非常強硬,指出四海集團的初始啟動資金,是出自百島市經貿委的撥款,單此一點,就足以證明四海集團是國有資産。
至于四海集團後來的發展,完全可以看做是國有資産的增值運作。
創建四海公司之初,張萬忠本就是百島市經貿委的幹部,後來在擔任四海集團公司負責人期間,更是被任命為百島市經貿委副主任,正兒八經的副處級幹部。
他對四海集團的管理,可以看成是百島市經貿委的委派。
由此,國資委要求将四海集團的産權明确化,認定為國有企業。
在座的常委們除了柳俊和婁海英,其他人對此事的糾纏過程,可謂是十分了解。
劉天明堅持要将四海集團完全收歸國有,免去張萬忠四海集團董事長的職務,由省國資委另行委派得力人員接管四海集團公司。
瞿浩錦做的指示是不能讓國家吃虧。
雖然瞿書記這個指示不是十分的明确,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不認為四海集團是一個純粹的民營企業,起碼國有資産占有一定的份額。
照說主管國資委的常務副省長如此堅持,又有省委書記的親口指示,這個事情沒有多少懸念了。
四海集團肯定會被收歸國有。
類似這樣的案例,全國各地在所多有,遠不止四海集團一家。
很多民營公司,甚至隻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挂靠在國家機關名下,到後來也被算作是百分之百的國有資産,完全收歸國有,經營者掃地出門。
官司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打到今天,也沒有一個結果。
何況四海集團的初始創業資金就是出自百島市經貿委,張萬忠正經是經貿委的幹部,有幹部檔案和任命文件為證,劉天明和省國資委的理由更加充足。
但事實是,時到今日,四海集團依舊在張萬忠的掌控之下。
根據國内的官場和商場現狀來分析,張萬忠能夠頂住如此巨大的壓力,一定也有十分強勁的靠山和後台。
如果他這個靠山不是來自中央而是來自本省的話,幾乎已經十分明白了。
除了魏甯生,就算是陳政隆,也不可能在省政府壓制住常務副省長的意見。
隻是大家一時之間,還不大明白劉天明忽然在本次常委會上再次提起這個事情,是何用意。
或者,劉天明意識到了柳俊與魏甯生之間若隐若現的“矛盾”,想要利用這個機會,借柳俊之力,聯手壓服魏甯生,将四海集團收歸國有,把張萬忠“剝光豬”?
不過大家詫異歸詫異,卻也輕松起來。
這個事情說白了就是劉天明與魏甯生之間“鬥法”,其他人事不關己,不妨放松一下,靜觀其變。
聽了劉天明的發言,柳俊微微一笑,說道:“四海集團的問題,我也是剛剛收到有關的彙報,具體情況不是很清楚。
同志們對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