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兩千零一十七章 常委會上的勾心鬥角(六)

首頁
    事情是怎麼看的,都可以談談嘛。

    ” 婁海英略略有點詫異地望了柳俊一眼。

     柳俊收到了省政府轉過來的報告,作為省委常委,婁海英也同樣會收到一份這樣的報告。

    在婁海英想來,這個純粹是政府的事情,柳俊完全可以一句話就推了,何必在常委會上讨論。

     當然,柳俊既然沒有這麼做,肯定是有道理的。

     婁海英随即想了一想,覺得柳俊不把這個事情推出去,估計是想進一步激化魏甯生與劉天明之間的矛盾。

    同時也更清楚地了解省委班子各個成員的“親疏關系”。

    一般的議題是不會引起争論的,大家都是一緻通過,遠近親疏不是很看得明白。

    隻有這樣有激烈争論的議題,才能看出端倪來。

     劉天明與魏甯生的矛盾越難調和,省政府那邊就越不能抱成團和柳俊“作對”。

    對于新任書記來說,這也要算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了。

     又或許,柳俊對類似問題比較關注,想要理出個思路來,再有同樣的議題,便可照此辦理。

     想辦法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正是柳俊一貫的工作作風。

     “柳書記,魏省長,我談談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天明省長,省國資委這樣處理四海集團的産權問題,我認為有點不大合适……” 出人意料的是,這一回開口反對劉天明的,竟然是常委中排名最末的統戰部長宋樹平。

     “……張萬忠是民主黨派的人士,也是百島市政協副主席。

    這二十幾年來,四海集團确實是在他的領導之下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如果我們将四海集團全部收歸國有,将張萬忠掃地出門,恐怕不合适,會在民主黨派人士之中造成不好的影響。

    我看要慎重。

    ” 宋樹平是學者型幹部,說話的時候習慣性地推了推眼鏡,望向劉天明的眼神也很誠懇。

     劉天明淡然一笑,說道:“宋部長,這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國資委提出這樣的要求,是根據事實來判定的,并不是要針對張萬忠本人。

    不管張萬忠是不是民主黨派人士,我們處理此事,都應該根據事實來決定。

    總不能因為顧忌影響,就拿國有資産送人情吧?至于說到将張萬忠掃地出門,也不是那麼回事。

    隻要産權明晰了,國資委依舊可以聘請張萬忠擔任四海集團的董事長嘛……這些年他為四海集團做出了貢獻,這個有目共睹,大家都不否認。

    可以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前提下,給予張萬忠一定的經濟獎勵和物資獎勵。

    他的工資也可以定高一點,年薪百萬或者更多一些,都是可以的。

    甚至也可以考慮分給他一部分紅利。

    但前提是,産權必須明晰,不能糊裡糊塗的。

    ” 聽上去,劉天明說的也是很有道理。

     南方市委書記趙先覺插話道:“天明省長,四海集團的啟動資金,确實是由百島經貿委提供的,不過八六年的時候,他已經連本帶利歸還了這筆資金,還另外贈送了百島經貿委兩台桑塔納小車。

    在處理四海集團産權問題的時候,我認為應該将這個情況考慮進去。

    國家不能吃虧,但我們也不能讓群衆吃虧,是吧?” 劉天明立即說道:“這不是吃不吃虧的問題,而是就事論事。

    張萬忠八六年交給百島經貿委的二十萬和兩台小車,并沒有文字依據說明是歸還本金,隻能說是下屬經營單位上繳給主管單位的利潤。

    而且,就算有文字依據,也是不合法的。

    四海集團最初由百島經貿委創辦,還投入了啟動資金,委任當時經貿委的幹部張萬忠管理四海公司,這個關系是很明确的,怎麼能過幾年之後,四海公司就變成張萬忠私人的企業呢?這不是明擺着挖國家的牆角嗎?沒有百島經貿委的二十萬啟動資金,何來今天的四海國際集團?” 趙先覺不以為然地說道:“凡事要一分為二的來看,要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來分析。

    當時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正處于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階段,産權不清的也不止四海集團一家。

    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一直是張萬忠在管理四海集團,百島經貿委隻是名義上的主管單位,九二年之後,這個名義都沒有了。

    如果一定要将四海集團全部劃歸國有資産的範疇,我認為不合适。

    我們也不是沒有處理過類似的問題,從未有哪一家公司全部收歸國有的嘛。

    單單針對四海集團和張萬忠,是不是對他太不公平了?” 劉天明的臉色頓時沉了下去。

     趙先覺這是明着指責他針對張萬忠,存了私心。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