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章 雙管齊下,震撼來襲

首頁
    入,能輕松感知到那些受衆們的想法和需求。

     洋洋灑灑寫了近3000字,他這才滿意的停下手指,然後盯着分辨率不是很高的屏幕又修修改改,争取明天就交給齋藤玲奈,讓增刊快點發售。

     改完增刊序言後,滿意的點擊了下保存。

     北川秀掃了眼新買的座鐘,才晚上10點,便又點開《尋羊冒險記》,筆耕不止,繼續為了自己的稿費辛勤勞作。

     文抄公和那些作家不同,又不會真的卡文什麼的,他可沒興趣一邊抄書一邊哀古傷今,犯什麼文青病,能盡快賺到手的錢不賺,那不是有病? ...... 5月20日下午。

     在沉寂了一個上午和一個中午後,丸善·丸之内書店徹底被從四面八方湧來的讀者給擠爆了。

     不久前有小道消息稱講談社要給《且聽風吟》出版精裝文庫本,一時間各種輿論聲四起,有期待有質疑有諷刺。

     在石原慎太郎這位老牌“文豪”親自下場diss後,風潮已經漸漸往不利于北川秀的方向而去。

     也是這個時間點,講談社台柱級作家大島光強勢歸來,一篇毀譽參半的《1973年東京往事》把文學界流量吸了個精光。

     就在這種時候,所有人都以為講談社會對北川秀采取保護性措施,讓他在這種旋渦裡悄然隐匿,等風頭過去再露面。

     不料講談社又玩了一波大的。

     幾天前《群像》編輯部突然對外宣告,要在《且聽風吟》精裝文庫本發售的20号當天,為1995年5月号的《群像》增刊。

     增刊内容是北川秀的新作《1973年的彈子球》,且該作已經被确認,是《且聽風吟》的正統續作,整個系列被命名為《青春三部曲》。

     這系列名聽起來像是大衆文學市場上的三流言情小說,實在很難讓人把它和頗為嚴肅的純文學聯系在一起。

     消息爆出後,明顯能感覺到文學界内外人士都被講談社和北川秀震驚了一把。

     不說他們逆潮流而上的行為,《且聽風吟》四月份才獲獎見刊,不到一個月,續作就安排上了? 這北川秀到底是人還是碼字機器? 他難道不用構思,采風,尋找靈感的嗎? 因此宣告出來後,很多人愈發覺得講談社是在炒作和商業運作,并且覺得北川秀新小說名裡也有“1973年”,就是為了蹭大島光新作的熱度。

     1995年的訊息傳播速度不快,這些東西先是在文學界内滾了一圈,緩緩落地到真正的廣大讀者身上時,已經是19号晚上和20号早晨了。

     20号清晨,1995年5月号《群像》增刊和《且聽風吟》精裝文庫本被一同擺上書架。

     因為首次刊印隻有1000冊,隻有東京市區的幾家大書店,以及和講談社有密切合作的部分書市、書城才能看到《且聽風吟》實體書。

     而在東京最大,最豪華,客流量也最多的丸善·丸之内書店的頭台位置,則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奇景。

     1995年5月号《群像》、同期《群像》增刊和《且聽風吟》被擺在了一起,同時銷售。

     上午和中午,來書店的客流量還挺正常,大部分讀者的目光聚焦在《新潮》、《文學界》這兩本純文學雜志上。

     原本同為五大純文學雜志,但随着今年的幾番變動,《新潮》成了當之無愧的銷量冠軍,《文學界》緊随其後,兩者除了上個月的銷量外,基本實現了遠超其他三大雜志的目标。

     而上個月狂暴銷售了99.6萬冊的《群像》這個月原形畢露,銷量已經快和萬年墊底的《文藝》持平。

     店長甚至開始要求在之後盡量少進貨《群像》了。

     大概是中午吃過飯,午休時間後,來丸善·丸之内書店的讀者越來越多。

     随後沒到一個小時,就成了現在這個情況。

     “喂喂喂,别擠我啊!店員桑,快給我來一份《群像》增刊,《且聽風吟》要兩本!” “混蛋!你不會是書販子和黑市書店的商人吧?為什麼一個人要買10本《且聽風吟》?” “啊,精裝文庫本定價居然是5500円,好貴啊,實在買不起,對不起了,北川老師,我就多買幾本增刊支持您吧!” 一堆又一堆的讀者湧來,毫無疑問,他們的目标都是北川秀的新作,以及剛擺上貨架的《且聽風吟》。

     忙碌的店員和店長還沒看過增刊,實在搞不懂為何這些人忽然像瘋了一般,恨不得把《群像》增刊一掃而空! 不管如何,能有這樣的暢銷雜志,對書店都是好事。

     目睹此情此景,精明的店長立即在擁擠中走向店員,然後低聲道:“石田桑,一會兒把5月号《群像》從頭台撤離,然後多擺上一本《群像》增刊,明白了嗎?”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