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沒吃完的煎鱿魚回到家中,北川秀才換好室内鞋,皮特就“嗖”的一下蹿進了他的懷裡,不停用肥屁股和腦袋蹭着他的衣服。
“喂喂喂,你可是一隻公貓啊!”北川秀連忙把手裡的煎鱿魚高高舉起,免得宵夜被皮特給糟蹋了。
安撫了一陣疑似發情的皮特後,他來到書桌前坐下,順手打開了電腦,開始撥号上網。
在一陣類似撕裂布條的雜音後,電腦終于通過“貓”(調制解調器英文名modem,諧音貓)連上了網絡。
95年的日本,網絡相比隔壁稍微發達一些,網速套餐有“28.8kb”、“33.6kb”、“56kb”三檔可供選擇,北川秀選了第二檔,電話費加上網費一起,每小時費用約7800円,貴得要死。
但北川秀覺得這錢花的還挺值當。
互聯網初興的時代,至少百分之八十的網民來自社會精英階層,而且已經通過電子郵箱和興趣論壇形成了小圈子,經常會在裡面分享一些個人見聞和社會感觀。
因為互聯網的隐匿性,許多大佬披上馬甲就能暢所欲言,而這個時代不存在什麼網警,你就是在論壇裡怒噴現任首相村山富市都沒人管,自由的氛圍讓一些大佬瞬間放飛自我。
因此能在論壇上看到好多有質量有意思的帖子。
北川秀點開了桌面上的門戶網站“奇物網”,很熟練的進入了其中流量最大的奇物論壇。
海量的信息映入眼簾,他點擊了下個人主頁,發現自己以“我隻想賺錢”為昵稱發表的那個帖子依舊沒人回複。
帖子内容是求助尋找東京地區有意出售或轉讓的酒吧和咖啡館。
北川秀發了幾個“頂帖”留言後,失望的關掉了自己的帖子,然後繼續在論壇上閑逛。
和前幾天一樣,帖子主要集中于兩塊内容,一是個人分享向的所見所聞,一開始大多是旅遊、日常等,現在已經隐隐有向金融、政治、文化等方面靠的趨勢。
一是抨擊現階段日本政府的無能,以及對社會現狀的哀歎和擔憂。
大概是互聯網剛興起不久,這些初生代網民還沒有學會吹水,不少帖子能明顯看出樓主的職業和大緻身份。
通過這些帖子,北川秀倒是看到了一個和現實生活所見有許多不同的日本。
譬如東京很多年都以“垃圾分類”和“市容簡潔”而自豪,但有一個帖子裡就瘋狂吐槽不少市民懶得垃圾分類,總是偷偷在深夜或者拂曉把一袋袋垃圾丢棄在公園,素質極差!
有帖子專門記錄了現在日本中産階級和底層的生活情況,可以看出,實際情況可比電視上報道的要慘得多。
有帖子的樓主自稱自殺專線電話員,吐槽說自殺率還在持續攀升,政府卻說已經控制住等等。
今晚看到燒烤大将山田鐵男一邊過着艱辛日子,一邊每期不落的看《群像》慰藉心靈時,北川秀頗有感觸,知道自己新小說增刊的序言該怎麼寫了。
原本序言這玩意兒都是請名人名家來幫忙鼓吹一下小說,因為套路太一緻,很多時候讀者都是幹脆翻過去,一個字都懶得去看。
反正這麼多年書看下來,北川秀基本都是跳過序言。
在他看來,一本雜志的最前面幾頁簡直就是“黃金廣告位”,不好好抓住它的商業價值,卻用來給那些隻會說大話的老頭老太寫點莫名其妙的序言。
實在太浪費了!
既然事情落在自己頭上,又和自己的小說息息相關,北川秀立馬打起十二分精神來應對。
關網省錢,打開文檔,簡單醞釀了一番後,他便開始打字。
“我為什麼要寫這篇小說?”
“自泡沫時代起,日本完成了從工業社會向消費社會的轉變,迎來了經濟鼎盛期。
但沒人覺察到的這是一個對個體自我具有更大的控制性、侵害性的時代。
随後泡沫破裂了,我們普通人成為了最大的受害者,宛如遊蕩的幽靈般,在人世間尋找着自己的歸途...”
北川秀噼裡啪啦敲打着鍵盤,感覺這種老式鍵盤在自己快速的敲打下都要冒煙了。
他深知《青春三部曲》的主要受衆是底層民衆、迷茫的上班族、學生,以及家道中落的中産階級。
因此要博得他們的好感和共鳴,就得接地氣,不能像其他作家,譬如大島光那樣,站在一個遙不可及的位置,為賦新詞強說愁般,用繁瑣沉悶的文字來抨擊這個社會。
抨擊批評有用的話,首相官邸的那批人和掌握經濟的财團早就完蛋了!
所以他要延續村上春樹的風格,用孤獨的青春戀愛故事來反映這些讀者的人生,在“尋找”的主題中為他們找到自我救贖的意義。
北川秀前世就專門研究日本文學,自己也看了不少,親手寫可能無法達到什麼高度,但以讀者身份去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