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的财政,所以胡知義才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在思索了良久之後,陳望最終還是選擇了暫緩糧米的收購計劃。
“糧米現在确實不宜收購,這項計劃可以暫時擱置。
”
陳望雙目微眯,金銀的缺口原來他确實是沒有多少的辦法,不過現如今受楊嗣昌的命令,得以管帶整個鄖陽府,那金銀的缺口倒是也不難。
“軍饷仍舊足額的發放,财政的缺口我已經是有辦法了。
”
“漢中府沒錢,但是鄖陽府卻是有錢啊。
”
白土關一戰,數萬流寇潰敗,流寇的主力确實是逃亡了房縣、竹山的南部。
陳望報給楊嗣昌的這一份情報确實是沒有作假,不過也有不少的流寇逃亡了鄖陽府内的其他方向。
所以陳望在楊嗣昌那裡還得到了一道命令——清剿鄖陽府殘存的賊寇。
鄖陽府的士紳地主雖然已經被張獻忠等一衆流寇刮了幾番,但是鄖陽府北部的幾座大城一直沒有被攻陷,仍然還有着不少的士紳地主。
無論是金銀還是糧米,鄖陽府北的那些士紳地主可都不怎麼缺乏。
“軍器局那邊情況如何?”
軍器局那邊是留在衛所之中的唐世平在管理。
唐世平帶兵打仗的本事,遠差于掌管後勤的本事,所以陳望幹脆就讓唐世平一直管理漢中衛的軍器局了。
對于軍器局陳望現在的了解并不多,這些時日以來陳望的重心都放在了戰局之上,以确保事态的發展按照他定下的軌迹行進。
“軍器局如今有甲匠三百八十一人,有兵器匠四百七十二人,其中有炮匠八十七名,共計八百五十三人。
”
“全力生産每月制甲可制三百餘領,海誓铳每月最多可産千杆,火炮不算制作泥膜時間,每月可以産出八門。
”
海誓铳的産量現在很高,現在漢中衛軍器局所有的铳管,都是采用水力铳床鑽出來铳管,将制作的時間節約到了原來的三分之一。
“軍器局現今大部分的工藝都已經是采用了水力,望哥之前說的水力不僅可以用來鑽铳管,還可以嘗試用水力鍛錘打制盔甲,目前也有工匠改善,不過技藝還不成熟。
”
“武庫之中,積有布面鐵甲三千七百六十四領,海誓铳四千七百五十八杆,三斤炮十二門,五斤炮三門,七斤炮隻鑄了兩門。
”
胡知義對于軍器局也是頗為了解,而且也帶了軍器局的數據情況。
“對了,海誓铳其中有一千餘杆是可以裝備刺刀的。
”
全力産出不等于是每月産出,如今漢中府内的收支,根本沒有辦法維持軍器局的全力生産。
大部分的礦石都是資産,但是人力成本、運輸成本也是成本,成本仍然不少。
所以一些制铳的工匠沒有制作火铳的時候,他們自然也不能閑着。
唐世平将其全部派去為産出的海誓铳手工打磨套筒和刺刀,再加上很多工匠學徒也加入打磨的序列,就這樣硬生生的制作出了一千餘杆戴着套筒式刺刀的海誓铳。
軍器局的支出一直是财政支出的大頭,一領布面鐵甲算上工料市價可以漲到十兩有餘。
海誓铳雖然因為有了水力铳床,加上技藝的熟練,成本降低了不少,不過一杆市價還是需要用到六兩。
當然最貴的還是火炮,鑄造這麼多的青銅炮,陳望手底下的那幾座銅礦産出自然是不夠的,很多都是從外面購買的礦石。
一門三斤炮的造價就在三百多兩往上,五斤炮差不多六百兩,至于七斤炮,價格已經是達到了九百兩,這些火炮便已經是去了七千二百兩。
而且最為重要是,火炮易得,但是炮兵卻是難以培養。
炮兵的實彈射擊和訓練,又将會是一大筆的費用,這個銀錢就已經是繼續往離譜的方向行走去了。
“海誓铳分三千杆進我的正兵營,那一千多杆裝了刺刀的全撥過來,盔甲同樣調撥三千領,其餘的都撥給陳功領的援兵營,”
“火炮的話,兩門七斤炮拉到正兵營來,其餘的也都撥給陳功領的營。
”
陳望沉吟了片刻,想了許久,還是決定先将直領的正兵營武裝起來。
一千多杆帶刺刀的海誓铳陳望不準備分離,直接将其收攏在一起,練出一個千總部,這樣才是最好的安排。
“過段時間向着我們的楊閣部發文,就寫四點,沒錢,沒兵、沒糧,沒有武備,要饷、要兵、要糧、要武備。
”
會哭的孩子才有奶吃,要錢要糧是肯定要的。
不然的到時候楊嗣昌覺得他兵強馬壯,不僅不給調撥資源,還要讓他不斷轉戰,那就真的不好解決了。
“至于水力鍛錘……”
陳望沉吟了片刻,繼續說道。
“水力鍛錘制作沖壓鐵甲的工藝改進放到首位,讓相關的工匠全力研究,要是誰能提出有效的改良方案,賞紋銀一百兩,徹底改進者,賞紋銀五百兩,此前有改進者,依照此例作為獎賞。
”
布面鐵甲的防禦能力不錯,但是單副的布面鐵甲相對于闆甲來說還是差上不少。
用水裡鍛錘打制鐵甲,不僅可以節約時間,更重要的是可以制作一體式的闆甲。
全套闆甲的造價确實昂貴,而且極為笨重。
但是陳望也從來沒有打算制作全套的闆甲,隻需要制作上身的胸甲就好。
陳望對于之後的設想,普通士兵全套的裝備,頭戴着含有護項的尖頂明鐵盔,臂佩環鐵臂甲,穿戴闆甲的胸甲。
“軍器局暫時不要擴編了,現在的規模已經是足夠了。
”
漢中衛軍器局的規模已經夠了,現在反而是因為銀錢不足發揮不足更大的産能。
陳望放下了胡知義遞來的報告,銀錢短缺這些都是表面上顯露出來的問題。
深層次的問題是漢中府就這麼大的地方,資源和人口都極為有限,目前來說勢力發展也已經是到了極限,除非再繼續擴張否則現在這樣便已經是極限了。
但是繼續擴張,在目前來說卻并不現實。
武臣的頂峰便是一鎮的總兵,這已經是達到了極限。
崇祯作為帝王,不可能再下放更多的權力。
明朝的體制決定了武将反叛成功的概率,根本就是微乎其微。
現在陳望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不過,陳望也不需要去做什麼。
因為李自成和張獻忠,還有北方的清廷,将會替他鋪好接下來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