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八十一章:封賞

首頁
    乾清宮内宮燈昏暗,彌漫着凝重而壓抑的氣息,暗紅色的燈火沉穩低垂,在燈罩之中緩緩的搖曳着。

     崇祯坐在禦案之後,眉頭微皺,審視着手中的文書,沉吟良久之後出言道。

     “此次青山關大捷,仰面攻山,竟斬首多達千級,實為為遼左用兵以來最大之捷。

    ” “陳望為青山關大捷首功,又兼有真定、賈莊、濟南、武清四捷之功,隻是将其晉為漢中鎮的總兵,屬都督佥事,授镖騎将軍,是不是有些低了?” 崇祯皺着眉頭,想了許久,仍然是覺得這樣的封賞實在是有些不太妥當,當下磚頭向着坐在下首的楊嗣昌詢問道。

     陳望原先就是副總兵,這一次立下如此的大功,但卻隻是将其晉為總兵,而且還仍留漢中鎮。

     漢中鎮本來也隻是因為當時流寇四處流竄,有不少逃竄到了漢中府。

     而漢中府正是他的叔叔朱常浩瑞王的就藩所在,瑞王當時言辭極為悲切,而漢中府當時原有的保衛力量也确實不足以再維持漢中府的安定,所以他才增設了漢中鎮。

     漢中鎮的規模并不大,因為新建的營鎮,兵額不過數千,隻設了遊擊一員。

     後面随着戰事的不斷擴大,才逐漸的開始擴大,不過現在仍然算是小鎮的範疇,資源有限。

     陳望立大功,隻是将其晉升為這麼一個小鎮的總兵,說實話崇祯覺得封賞的太輕了。

     至于升任的都督佥事,這卻是升任總兵的慣例,一般各鎮的總兵,都是要在五軍都督府,屬一個都督佥事的職,嚴格來說不算是什麼封賞。

     五軍都督府職權益衰微,都司衛所任命官員呈送五軍都督府的步驟都省去了,也沒有參政和議政之權。

     都督府的官職都是屬于寄祿官性質,不需要真的到都督府内任職。

     唯一能夠說得上升賞的也就是骠騎将軍這個正二品的散階。

     “回禀皇上,此番連戰之後彙總功績,陳望确實戰功為首,應當重賞。

    ” 崇祯問出這樣的問題,楊嗣昌的心中毫無意外,這一次的封賞,兵部議了多日,他也審了多日,已經是最為妥善的封賞了。

     “八年六月湫頭鎮之戰,陳望因戰功先升百總,積功連升把總,千總。

    ” “八年八月淳化大戰,積功升為遊擊,受命追擊流寇殘黨,先後于平涼、鞏昌兩府大敗流寇。

    ” “九年因漢中之戰陣斬黑殺虎,解漢中之圍升為漢中參将,十年因黑水峪陣斬高迎祥,大破流寇之功,升漢中鎮副總兵,加漢中衛指揮同知。

    ” “數年時間,連跳數級,雖都是積功而升,但終究是過于迅速,如此晉升之速度已是引得旁人側目。

    ” 所有人的封賞之中,唯有陳望的封賞最難,陳望如今的封賞也是多方權衡之後的結果。

     “陳望年歲尚輕,如今不過二十有九,甚至還未到而立之年,正是骁勇善戰之時。

    ” 楊嗣昌停頓了些許的時間,他補充的最後一句話,也讓崇祯心中的遲疑消除了許多。

     楊嗣昌話中的意思很明顯,陳望晉升的速度太快,反而不利。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行高于人,衆必非之。

     最為重要的是,若是這一次封賞給與的官位太高了。

     如果以後陳望再立下功勳,那麼又該如何? 再以同樣的規格給與賞賜? 那陳望不用幾仗,就要打到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情況。

     以陳望的武勇,這幾乎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情。

     所以為今之計,在官位和職銜的封賞之上不宜給予的太過于豐厚。

     崇祯神色遲疑,他覺得楊嗣昌說的确實有理,但是又感覺陳望此次立下如此大功,麾下兵将因勤王之事傷亡慘重,擔憂封賞過低,可能緻使陳望心懷不滿,生出間隙。

     楊嗣昌察言觀色,從崇祯的神情之中已經是看出了崇祯到底是在擔心什麼,笑道。

     “陳總兵若知皇上如此愛護,必然會心懷感念之情。

    ” “臣以為,若是皇上擔心賞功過薄,或許可以從散階以及其他封賞上入手。

    ” “散階兵部武選司原先已經議定,按例初授骠騎将軍,陳總兵如此大的戰功,破格升授金吾将軍也無不可。

    ” 明時文武官員可以根據對應品級給授散階,武官的散階和和後世軍銜差不多,同時散階也有俸祿可以拿,同時也是一份殊榮。

     武官共三十階,每一品級分為初授、升授和加授,分别由吏部驗封司和兵部武選司給授。

     陳望如今屬了都督佥事一職,五軍都督府的都督佥事之職是正二品,按律初授骠騎将軍,升授金吾将軍,加授龍虎将軍。

     一開始都為初授,三年初考、六年再考,考核平常者,不賜升授或加授散官,政績或則戰功優良的稱職者方得升授、加授。

     不過除去這樣的一般流程,還有一種,名為“特進”。

     功勳卓著經皇帝特命而進封者,稱“特進”,特進自然是殊榮之中的殊榮。

     “那就特進陳望為金吾将軍吧。

    ” 崇祯沉吟了片刻之後,心中也是做出了決定。

     “除去散階之外,再诰封其母陳氏為二品太夫人,同時追贈其父陳平為骠騎将軍,允其蔭一子世錦衣衛百戶。

    ” “我記得陳望還未娶妻可對?” “皇上記得不差,陳望原是曹總兵麾下家丁,跟随曹總兵常年在外征戰,因此一直未曾娶妻。

    ” 對于陳望的信息,楊嗣昌可謂是一清二楚。

     南方變故頻頻,透過不斷傳遞往來的信息,楊嗣昌早就清楚如今南方的亂局已經是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南方的流寇之亂,楊嗣昌已經是打定了主意,他要親自去平,請去南下督師。

     如今朝議洶洶,對他口誅筆伐者甚多,雖然現在聖眷仍在,但是卻不宜與滿朝的臣工針鋒相對。

     南方的蓋子一旦掀開,熊文燦畢竟是他舉薦的人,招安失敗他難脫幹系,皇上對于他的看法必然會有所改變。

     自奪情視事以後,他便一直擔任兵部尚書。

     十一年六月,他和程國祥、方逢年、蔡國仕、範複粹同時入閣任大學士,仍帶管兵部事。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