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畢,典禮随着崇祯的離開也正式宣告結束。
當日,京師大慶!
不僅内外兩城,甚至就連城外的饑民也被納入了慶典了範圍,粥棚之中的米粥不僅粘稠厚實,甚至還加上了一些肉沫。
大軍回撤不再打仗,每日消耗的糧米也因此節省了許多。
既然有了餘糧,很多事情自然就好辦了。
城外的軍營也再一次得到了大量的酒肉糧米作為犒賞。
而陳望等人則是在獻俘典禮結束之後,被内官帶領着請入了紫禁城中,去宮中趕赴宴會。
光是學習禮儀,都是花費了将近一個時辰的時間。
衆人原先基本沒有進入皇宮的待遇,眼下被召入宮中赴宴,都是拘謹無比。
陳望本來心中沒有多少的緊張,但是因為衆人的影響,心緒也禁不住有些浮動。
哪怕是沉穩如同曹文诏,桀骜如同祖大樂,也是同樣面有異色,心血浮動。
這個時代便是這樣,皇帝在大部分人的心中仍然是至高無上的存在。
就好像在大部分的普通百姓想法之中,皇帝應是聖明的。
國家不甯,社會動蕩,是因為有奸臣在蒙蔽皇帝,隻要驅逐奸臣,聖明便可重開,天下又會重歸安定。
宴會之前,他們得到了召見的诏書。
内官帶領着他們進入了平台。
而崇祯此時早已經是在平台等待已久,親自接見。
陳望設想過和崇祯近距離見面的情況,本以為是會是在宴會之上,卻沒有想到是在平台。
曆史上袁崇華、楊嗣昌、盧象升、孫傳庭等一衆重臣,都是在平台面見崇祯。
到了平台内中,陳望注意到了孫傳庭和陳新甲兩人已經是先他們一步,到了平台内。
除了他們兩人之外,此前在太平寨有過幾面之緣的高起潛,此時也站在平台之中。
陳望沒有再多看,按照内官教導的禮儀,跟着曹文诏等人一起俯身下拜。
一個十分溫和的聲音也随之從上方傳了下來:“衆愛卿請起,無需多禮。
”
陳望跟随着曹文诏等人一起站了起來,也看到了坐在上首的崇祯。
與陳望想象之中的崇祯不一樣,坐在上首的崇祯穿着赤紅色的皇帝常服,頭戴着翼善冠。
崇祯的身軀單薄,面色蒼白,這個時間崇祯應該隻有二十八歲,正是年輕力壯之時。
但是陳望卻注意到,崇祯的兩鬓之間竟然都有些許的白發。
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崇祯這麼久以來掌控國家,局勢卻是每況愈下沒有好轉,心中的壓力隻怕是重如萬鈞。
陳望微微垂首,沒有再去看崇祯。
來的路途之上,内官便已經向着他們傳達了大概會問起的事情,講述了流程。
這一次的召見并非是臨時起意,而是在宴會開始之前的一番慣例問候,以示天恩。
衆人起身之後,崇祯也如同内官所說,溫言嘉勉一番後,随後賜下了一些珍貴的兵甲馬具。
這些賜予都是皇帝私人禦賜,并非是公開的封賞。
具體的封賞還要等到禮部、吏部、兵部等部和内閣商議定下之後,才會下發。
雖然崇祯語氣溫和,但是平台之上的氣氛還是頗為嚴肅。
賜發物品的時候都是内官宣講,然後受賜者上前謝禮,禮畢便可以退回隊列之中。
召見并沒有持續很久。
崇祯和每個人簡單的交談了一下,談論一下關于青山關大捷的事情,又談論了一下過往的經曆,主要是以籠絡人心為主。
虎大威、楊國柱、賀人龍三人皆是面色漲紅,如喝醉了酒一般醺醺然。
曹文诏和祖大樂表現要好上許多,但是也能看出來其心緒頗為激動。
“陳卿不辭辛苦千裡勤王,忠義可嘉,又勇冠三軍,戰功赫赫,未來必定前途無量。
”
對于陳望,崇祯顯得頗為熱情,甚至親自下座溫言嘉獎。
沉浮宦海也有四載的時間,陳望雖然心中無感,但是面上也是做出一副激動的神色,答謝恩賜。
外人看來,倒也是君臣相宜。
禮畢之後,在内官的示意下,陳望最後和曹文诏等人一起退離了平台。
在退離平台的時候,不着痕迹的微微擡起了一下頭,向着坐在上首禦座上的崇祯。
面對着崇祯所在的方向,一路後退着直到退出了平台之後。
陳望轉過了身,緩緩地吐出了胸腔之中的濁氣。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他這一次離開北直隸,南下湖廣之後,他和崇祯之間恐怕不會有再見之面。
南方亂局現在已經初現,馬上張獻忠和羅汝才兩人在五月之時便會再度舉義掀起動亂,殘存的七十二營流寇将會再次揭竿而起群起響應。
從京師一路南下至湖廣,光是行軍便要數個月的時間。
左良玉因為熊文燦的原因,已經對于剿賊越發的不盡心力,開始逐漸的走上了軍閥的道路。
熊文燦現在根本沒有任何的辦法,來阻止南方這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
等到楊嗣昌南下在十月一日抵達湖廣之時,整個南中國半數的疆域,都已經是陷入到戰亂之中。
不過這一切,除了陳望自己之外,并沒有任何一個人知曉。
平台之中,崇祯坐在禦座之上,目視着曹文诏、陳望等一衆軍将離開了平台。
他并沒有注意到陳望最後擡頭向他投來的目光。
……
崇祯十二年,三月二十日。
封賞未下,懲戒的诏書先行宣發。
崇祯帝令楊嗣昌主導諸臣賞罰諸務,楊嗣昌奏報失事三事:守邊失機,殘破城邑,失亡主帥、縱敵出塞。
薊鎮總監中官鄭希诏、分監中官孫茂霖,順天巡撫陳祖苞、保定巡撫張其平、山東巡撫顔繼祖,薊鎮總兵吳國俊、山東總兵倪寵,至州縣有司,二十四人論死,貶削者近兩百人。
比起曆史上,楊嗣昌奏報的失事少了失陷藩封一罪,畢竟濟南城未被攻破,德藩仍在。
這一次因為陳望的影響,被論死者也少了十二人。
祖寬和李重鎮兩人也都活了下來,甚至還因為解除濟南之圍的戰功得到了嘉獎。
因為盧象升沒有死在賈莊,最終還活了下來的原因,這一次遭遇貶削者盧象升也在其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