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春雨

首頁
    春雨 李珩莞爾,從衣服內側的袋子裏掏出一本裹着淺藍色印花布的薄薄一本古書放在書案上,開門見山說:“找芝蘭哥借李青蓮的詩集。

    ” 杜芝蘭挑眉,目光停留在藍色印花布下露出的詩集的一角:“曹子建的詩都背過了?” 李珩道了聲是,杜芝蘭笑着誇說:“珩弟,想你上一次打我這兒借這詩集才過了一旬的日子不過吧?”他緩步走到一邊的梨花木書架旁,又說:“不得不說,你這記憶能力可真叫我羨慕。

    不過隻是背誦可不行,頂多是自肚裏灌了墨水,真要活用墨水還得用毛筆去蘸墨水才行。

    ” 李珩知他之意是想考察自己一番的意思,便說:“芝蘭哥若是要檢查小弟的功課,盡可來吧。

    ” 杜芝蘭擡眉,關節泛着熹微粉白光澤的手在一本包着牛皮紙的書上停留了一會,略帶小繭的指腹自書側面由上到下滑過,隻見那書側面寫着五個字,贈吾弟芝蘭。

     他嘴角不自覺地牽扯起勾形弧度,隻是片刻的功夫,他收斂自己的笑容,偏過頭去,對着李珩說:“你口氣不小啊,要是被我問倒了可就丢臉丢大發了,你這神童的稱呼也就不保了。

    ” 李珩說:“芝蘭哥莫要調侃我,我可不敢高看自己,這個稱呼某實在不敢當。

    ” 杜芝蘭說:“是你的,自然是你的,何必多謙,也是大家對你的認可。

    ” 杜芝蘭倚靠着書架,手裏正拿着那本包着牛皮紙的詩集,這詩集被牛皮紙保護得很好,看起來就跟新的似的,杜芝蘭還有些恍惚,他已經很久沒有翻過這本詩集了,因着他後來又買了一本李太白詩集,這本就純粹當作收藏品擺在書架上了。

     “那麽聽好了,我開始問了,”杜芝蘭刻意停頓一會,确保李珩有聽到他說的話後,他說:“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上下句。

    ” 李珩脫口而出:“上句為,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

    下句為願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他答完後并不停下來,又補充道:“詩名《送應氏》。

    ” 杜芝蘭點點頭,手指随意地有節奏地敲叩着書封,語速壓得愈加緩慢,喉嚨裏像是下了一場纏綿悱恻的春雨,又長吟道:“我願執此鳥,兮哉無輕舟。

    ” 這種自然而然的情緒極易感染身邊的人,此時的李珩覺得,仿佛見到置身于西園清池,一襲白衣,腰間系挂一湖藍色的宮縧,鴉色長發束于銀玉發冠的雅客曹植。

     青蔥華樹與春意齊發,清幽涼水蕩漾環環波紋。

     清池中立着一棵孤樹,孤樹上站着一隻孤鴛鴦。

     王粲初歸順曹操後,不得重用,郁郁不得志,曹子建深感同情,卻因自身無力幫助王粲,因而寫下這首《贈王粲》作為安慰。

     李珩緩緩和言,“上言,中有孤鴛鴦,哀鳴求匹俦。

    ” “下言,欲歸忘故道,顧望但懷愁。

    ” 千言萬語凝聚于愁之一字,無限傷情慨然感懷亦點睛于愁中。

     …… 杜芝蘭扣上手中的書本,拂起幹淨的水墨色衣袖在書架空出的那個位置擦了擦,随後又用手指自前到後揩試一遍,湊到眼前看,确保無灰塵後,再把手上的書放到書架上。

     他又拿起旁邊的一本李太白詩集,笑說:“不抽了,不抽了,再抽我都要被你抽倒了,珩弟背書實屬功底了得。

    ” 李珩回說:“芝蘭哥小時難道不也是這般背過來的,天下文人亦是如此,我現今所做的,正如同向河水裏投入一粒細沙,激不起一點漣漪。

    我要學的要背的可還多着呢。

    ” 杜芝蘭贊許地點頭,“立于己優,揚于己優,不驕不餒,大事可成。

    ” 說李珩忽又真誠求教:“芝蘭哥我此番前來亦為求得賜教。

    ” 李珩的詩歌底子向來是夯實的,自他前世起就獨獨愛詩歌,唐詩宋詞,詩經離騷,樂府,宮體詩,等等都有所涉獵。

     就好比是他從杜芝蘭那兒借來的曹子建詩集這早在他上一世就背過了,因而此次也隻是加以複習,加深理解,且體味詩于人所帶來的精神上的蘊藉。

     名詩就是這樣,每次讀來,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就像是埋在土裏的酒釀,時間積得越久再次打開來,香味愈濃。

     然現代人作詩倒底不如古人古色古香,自然天成。

    李珩覺得自己的詩歌看起來合乎古韻,卻又僵硬機械模範總是少了那麽一絲調味料。

     李夫子近來給學子們教授詩歌寫作,此日窗外正下着綿綿細雨,雨打糊窗紙,淅淅瀝瀝,淅淅瀝瀝。

     窗上蒙着一層水珠,窗內的黃油紙生起一層白霧。

    窗罅隙裏漂來混着泥土,花草,大氣的潮悶氣息。

     學堂裏不時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學子們已經按賴不住躁動的心靈,隻教他們的心也随着這突來的雨飛出窗外去。

     李夫子手裏捏着綴着花穗子的戒尺,在書案上猛地敲打一下。

     頓時。

     學堂裏的皮猴子都把眼睛收了回來,乖乖地又有些顫顫巍巍像是極為羞愧又害怕又有那麽一絲絲地不舍地看着臺上的夫子。

     夫子正襟端坐在蒲團上,稀疏的眉上也有了歲月的痕跡。

     他以讓學子們敬重的聲音說:“摒除雜念。

    ” 學子們有的焉巴似的低着頭,有的則昂着下颌,大家都齊聲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