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豌豆危機

首頁
    ,能不虧本便是好事了。

    ” “再看我們今年豌豆收成也一般,且沒有小商販來收貨,這不就是告訴咱們今歲兒,咱這豌豆更不值錢嗎?保證不虧本是做不到了,能夠盡量多減少點損失才是當下最要緊的事。

    現在能有人願意收已經是大吉大利了,一文錢也是錢,總比錢袋子空空,還要往外面漏錢的要好。

    ” 春嫂子這番話一出,大家夥本來也就隻是一時氣上心頭,現在也冷靜下來,道理是這樣沒錯,隻是這落差叫人一時半會接受不得罷了。

     李珩站在外頭卻也聽得清清楚楚,不得不說,春嫂子倒底是看得透徹些。

     一時間,祠堂內又陷入一片死寂,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就是不說話,每個人心裏都憋着一股氣,拼死拼活幾個月,好不容易收割了,就盼着這點收成好生過個冬,怎曉得老天爺給他們開了個這麽大的玩笑。

     折騰了半個時辰多的村會倒底是不歡而散了。

     李大成愁眉苦臉地拿着算盤盤算村裏今歲各家豌豆的産量,估摸村民的最大損失,算好一家後便在紙上寫下數字。

     村民們都散去了,李珩并未離開,對于這次豌豆的販賣危機,他想到一個法子,便是将這碗豆做成豆豉。

     小時候,住在奶奶家時,每到一定的時節,奶奶總是會在家裏用豆子做豆豉,奶奶做的豆豉配些農家小菜吃,特別地入味,成為他以後很多年後也難以忘卻的味道。

     上好的豆豉價格比豌豆貴很多,而且市場廣,受到富貴人家的喜愛。

     李珩将他的想法講個李大成聽,他之所以選擇單獨講給李大成聽,而不是當着村裏大夥的面直接講出來,是因為他一個九歲小娃娃說的話沒有什麽份量,大家隻會當他在胡說八道。

     李大成思索了片刻,“這方法我确實在農書上看到過,隻不過大家從來沒有真地應用到實際上生産中去,也沒有人知道具體的操作究竟是什麽……恐怕事倍功半,得不償失啊。

    ” 李珩道:“這個村長不必擔心,如若村長信我,我有把握能做出上好的豆豉來,當然這個法子還得仰仗村長的權威。

    ” 李大成身為一村之長,在村裏的地位和聲望自然是有目共睹的,如若他提出這個法子,雖說不能保證發動全村的力量,但是大半的人還是有的。

     李大成并沒有當即應允下來,而是叫李珩給他點時間考慮考慮。

     雖說經過前面李珩勸服喜娘的事兒,李大成知曉李珩這娃子機靈得很,不過現在這事大,牽涉到不止一家而是白雲屯二十幾戶人家,他怎麽着也不可能輕率地同意。

     這一旦說了考慮,便是有幾分動容,李珩并不着急,隻待到時候李大成來找他即可。

     — 雞圈裏的小雞崽子一晃眼長成了大胖雞。

     李珩樂得很,不枉他這幾個月含辛茹苦地飼喂這群小祖宗。

     一個雞婆子已經有了要下蛋的趨勢了,李珩并沒有把母雞和雞圈裏的公雞隔開,他盼着雞婆子能多生出些小雞崽子,等雞崽子的數量多了,再另外建一個雞圈子,将要生産谷産雞子的母雞圈養在另一邊。

     這谷産雞子也就是未經□□受精而産生的家禽卵,簡單來說就是以後不會孵化成小雞崽子的蛋。

     雞圈子是挨着一面牆,圍着栅欄建成的。

    李珩丈量牆的高度,在約莫距離地面一尺高的位置,拿着錘子和鑿子在牆上鑿了些窠巢,便在窠巢裏面鋪了些泥土。

     這樣做是方便母雞産卵孵伏。

     — 忙了一天,夜裏便到了李珩點燈學習的時間。

     考前,李夫子将考試的範圍告知于各位學子,考的範圍從《論語》和《大學》中出。

     大抵是考帖經罷了,所謂的帖經也就相當于現代考試中的默寫。

     鑒于他們現在正是打基礎的時候,李夫子要求他們做到對《四書》的熟記。

     這熟記不僅是能背出來還要做到能默寫出來。

     李珩背書的速度快,早在夫子教書的時候便一邊上課一邊把《論語》給背完了,現在便開始背《大學》。

     由于書籍的珍貴,班裏的孩子都沒有書本,主要是教書前,由李夫子在紙上謄抄好原文在往下傳給班裏其它學子謄抄,等謄抄好了在對照着紙上的內容背。

     一邊背,還要一邊觀察紙上的字是如何寫的,寫錯了字也是不得分的,所以背書這事還是個細活兒。

     有時候夜裏困得實在不行,李珩便去打了冷水,洗把臉,亦或是直接靠着牆面站起來讀書,在屋內邊走邊讀書。

     不知李珩夜裏讀書的事,是怎麽傳出去的,以至于後面家家有小孩的家長都會催着自己的小孩讀書,“你看看人家李珩,年紀比你小,人比你能幹,天賦比你高,還比你勤,你還不快去好好讀書,莫叫人家把你摔了九九八十一條街去。

    ” 于是夜裏讀書的人又多了,白日裏頂着黑眼圈的人也多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