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八卷

首頁
    新。

     别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

     ※卷48_42【送蘇主簿赴偃師】 張九齡 我與文雄别,胡然邑吏歸。

    賢人安下位,鸷鳥欲卑飛。

     激節輕華冕,移官殉彩衣。

    羨君行樂處,從此拜庭闱。

     ※卷48_43【送廣州周判官】 張九齡 海郡雄蠻落,津亭壯越台。

    城隅百雉映,水曲萬家開。

     裡樹桄榔出,時禽翡翠來。

    觀風猶未盡,早晚使車回。

     ※卷48_44【郡江南上别孫侍禦】 張九齡 雲嶂天涯盡,川途海縣窮。

    何言此地僻,忽與故人同。

     身負邦君弩,情纡禦史骢。

    王程不我駐,離思逐秋風。

     ※卷48_45【道逢北使題贈京邑親知】 張九齡 征骖稍靡靡,去國方遲遲。

    路繞南登岸,情搖北上旗。

     故人憐别日,旅雁逐歸時。

    歲晏無芳草,将何寄所思。

     ※卷48_46【江上使風呈裴宣州耀卿】 張九齡 江路與天連,風帆何淼然。

    遙林浪出沒,孤舫鳥聯翩。

     常愛千鈞重,深思萬事捐。

    報恩非徇祿,還逐賈人船。

     ※卷48_47【溪行寄王震】 張九齡 山氣朝來爽,溪流日向清。

    遠心何處惬,閑棹此中行。

     叢桂林間待,群鷗水上迎。

    徒然适我願,幽獨為誰情。

     ※卷48_48【自豫章南還江上作】 張九齡 歸去南江水,磷磷見底清。

    轉逢空闊處,聊洗滞留情。

     浦樹遙如待,江鷗近若迎。

    津途别有趣,況乃濯吾纓。

     ※卷48_49【将至嶽陽有懷趙二】 張九齡 湘岸多深林,青冥晝結陰。

    獨無謝客賞,況複賈生心。

     草色雖雲發,天光或未臨。

    江潭非所遇,為爾白頭吟。

     ※卷48_50【使還湘水】 張九齡 歸舟宛何處,正值楚江平。

    夕逗煙村宿,朝緣浦樹行。

     于役已彌歲,言旋今惬情。

    鄉郊尚千裡,流目夏雲生。

     ※卷48_51【初發道中寄遠】 張九齡 日夜鄉山遠,秋風複此時。

    舊聞胡馬思,今聽楚猿悲。

     念别朝昏苦,懷歸歲月遲。

    壯圖空不息,常恐發如絲。

     ※卷48_52【自湘水南行】 張九齡 落日催行舫,逶迤洲渚間。

    雖雲有物役,乘此更休閑。

     暝色生前浦,清晖發近山。

    中流澹容與,唯愛鳥飛還。

     ※卷48_53【初入湘中有喜】 張九齡 征鞍窮郢路,歸棹入湘流。

    望鳥唯貪疾,聞猿亦罷愁。

     兩邊楓作岸,數處橘為洲。

    卻記從來意,翻疑夢裡遊。

     ※卷48_54【耒陽溪夜行】 張九齡 乘夕棹歸舟,緣源路轉幽。

    月明看嶺樹,風靜聽溪流。

     岚氣船間入,霜華衣上浮。

    猿聲雖此夜,不是别家愁。

     ※卷48_55【江上】 張九齡 長林何缭繞,遠水複悠悠。

    盡日馀無見,為心那不愁。

     憶将親愛别,行為主恩酬。

    感激空如此,芳時屢已遒。

     ※卷48_56【自彭蠡湖初入江】 張九齡 江岫殊空闊,雲煙處處浮。

    上來群噪鳥,中去獨行舟。

     牢落誰相顧,逶迤日自愁。

    更将心問影,于役複何求。

     ※卷48_57【赴使泷峽】 張九齡 溪路日幽深,寒空入兩嶔。

    霜清百丈水,風落萬重林。

     夕鳥聯歸翼,秋猿斷去心。

    别離多遠思,況乃歲方陰。

     ※卷48_58【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張九齡 萬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飛流雜樹,灑落出重雲。

     日照虹蜺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卷48_59【浈陽峽】 張九齡 行舟傍越岑,窈窕越溪深。

    水暗先秋冷,山晴當晝陰。

     重林間五色,對壁聳千尋。

    惜此生遐遠,誰知造化心。

     ※卷48_60【使至廣州】 張九齡 昔年嘗不調,茲地亦邅回。

    本謂雙凫少,何知驷馬來。

     人非漢使橐,郡是越王台。

    去去雖殊事,山川長在哉。

     ※卷48_61【春江晚景】 張九齡 江林多秀發,雲日複相鮮。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興來祗自得,佳氣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馀花滿客船。

     ※卷48_62【與王六履震廣州津亭曉望】 張九齡 明發臨前渚,寒來淨遠空。

    水紋天上碧,日氣海邊紅。

     景物紛為異,人情賴此同。

    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長風。

     ※卷48_63【初發曲江溪中】 張九齡 溪流清且深,松石複陰臨。

    正爾可嘉處,胡為無賞心。

     我由不忍别,物亦有緣侵。

    自匪常行邁,誰能知此音。

     ※卷48_64【旅宿淮陽亭口号(一作宋之問詩)】 張九齡 日暮荒亭上,悠悠旅思多。

    故鄉臨桂水,今夜渺星河。

     暗草霜華發,空亭雁影過。

    興來誰與晤,勞者自為歌。

     ※卷48_65【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卷48_66【秋夕望月】 張九齡 清迥江城月,流光萬裡同。

    所思如夢裡,相望在庭中。

     皎潔青苔露,蕭條黃葉風。

    含情不得語,頻使桂華同。

     ※卷48_67【詠燕】 張九齡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祗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軒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卷48_68【故刑部李尚書荊谷山集會】 張九齡 嘗聞繼老聃,身退道彌耽。

    結宇倚青壁,疏泉噴碧潭。

     苔石随人古,煙花寄酒酣。

    山光紛向夕,歸興杜城南。

     ※卷48_69【戲題春意】 張九齡 一作江南守,江林三四春。

    相鳴不及鳥,相樂喜關人。

     日守朱絲直,年催華發新。

    淮陽隻有卧,持此度芳辰。

     ※卷48_70【庭梅詠】 張九齡 芳意何能早,孤榮亦自危。

    更憐花蒂弱,不受歲寒移。

     朝雪那相妒,陰風已屢吹。

    馨香雖尚爾,飄蕩複誰知。

     ※卷48_71【聽筝】 張九齡 端居正無緒,那複發秦筝。

    纖指傳新意,繁弦起怨情。

     ※卷48_72【初秋憶金均兩弟】 張九齡 江渚秋風至,他鄉離别心。

    孤雲愁自遠,一葉感何深。

     憂喜嘗同域,飛鳴忽異林。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頭吟。

     ※卷48_73【秋懷】 張九齡 感惜芳時換,誰知客思懸。

    憶随鴻向暖,愁學馬思邊。

     留滞機還息,紛拏網自牽。

    東南起歸望,何處是江天。

     ※卷48_74【故刑部李尚書挽詞三首】 張九齡 仙宗出趙北,相業起山東。

    明德嘗為林,嘉謀屢作忠。

     論經白虎殿,獻賦甘泉宮。

    與善今何在,蒼生望已空。

     宿昔三台踐,榮華驷馬歸。

    印從青瑣拜,翰入紫宸揮。

     題劍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龍門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永歎常山寶,沉埋京兆阡。

    同盟會五月,華表記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裡煙。

    共悲人事絕,唯對杜陵田。

     ※卷48_75【故徐州刺史贈吏部侍郎蘇公挽歌詞三首】 張九齡 韋玄方繼相,荀爽複齊名。

    在貴兼天爵,能賢出世卿。

     學聞金馬诏,神見玉人清。

    藏壑今如此,為山遂不成。

     相如隻謝病,子敬忽雲亡。

    豈悟瑤台雪,分雕玉樹行。

     清規留草議,故事在封章。

    本謂山公啟,而今殁始揚。

     返葬長安陌,秋風箫鼓悲。

    奈何相送者,不是平生時。

     寒影催年急,哀歌助晚遲。

    甯知建旟罷,丹旐向京師。

     ※卷48_76【故荥陽君蘇氏挽歌詞三首】 張九齡 門緒公侯列,嫔風詩禮行。

    松蘿方有寄,桃李忽無成。

     劍去雙龍别,雛哀九鳳鳴。

    何言峄山樹,還似半心生。

     永歎芳魂斷,行看草露滋。

    二宗榮盛日,千古别離時。

     竟罷生刍贈,空留畫扇悲。

    容車候曉發,何歲是歸期。

     缟服紛相送,玄扃翳不開。

    更悲泉火滅,徒見柳車回。

     舊室容衣奠,新茔拱樹栽。

    唯應月照簟,潘嶽此時哀。

     ※卷48_77【眉州康司馬挽歌詞】 張九齡 谪去長沙國,魂歸京兆阡。

    從茲匣中劍,埋沒罷沖天。

     ※卷48_78【奉和聖制早發三鄉山行】 張九齡 羽衛森森西向秦,山川曆曆在清晨。

    晴雲稍卷寒岩樹, 宿雨能銷禦路塵。

    聖德由來合天道,靈符即此應時巡。

     遣賢一一皆羁緻,猶欲高深訪隐淪。

     ※卷48_79【奉和聖制龍池篇】 張九齡 天啟神龍生碧泉,泉水靈源浸迤延。

    飛龍已向珠潭出, 積水仍将銀漢連。

    岸傍花柳看勝畫,浦上樓台問是仙。

     我後元符從此得,方為萬歲壽圖川。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