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卷·
※卷48_1【奉和聖制經孔子舊宅】
張九齡
孔門太山下,不見登封時。
徒有先王法,今為明主思。
恩加萬乘幸,禮緻一牢祠。
舊宅千年外,光華空在茲。
※卷48_2【奉和聖制次瓊嶽韻】
張九齡
山祇亦望幸,雲雨見靈心。
嶽館逢朝霁,關門解宿陰。
鹹京天上近,情渭日邊臨。
我武因冬狩,何言是即禽。
※卷48_3【奉和聖制送李尚書入蜀】
張九齡
眷言感忠義,何有間山川。
徇節今如此,離情空複然。
皇心在勤恤,德澤委昭宣。
周月成功後,明年或勞還。
※卷48_4【奉和聖制初出洛城】
張九齡
東土淹龍駕,西人望翠華。
山川祗詢物,宮觀豈為家。
十月回星鬥,千官捧日車。
洛陽無怨思,巡幸更非賒。
※卷48_5【奉和聖制途次陝州作】
張九齡
馳道當河陝,陳詩問國風。
川原三晉别,襟帶兩京同。
後殿函關盡,前旌阙塞通。
行看洛陽陌,光景麗天中。
※卷48_6【敕賜甯王池宴】
張九齡
賢王有池館,明主賜春遊。
淑氣林間發,恩光水上浮。
徒慚和鼎地,終謝巨川舟。
皇澤空如此,輕生莫可酬。
※卷48_7【天津橋東旬宴得歌字韻】
張九齡
清洛象天河,東流形勝多。
朝來逢宴喜,春盡卻妍和。
泉鲔歡時躍,林莺醉裡歌。
賜恩頻若此,為樂奈人何。
※卷48_8【上陽水窗旬宴得移字韻】
張九齡
河漢非應到,汀洲忽在斯。
仍逢帝樂下,如逐海槎窺。
春賞時将換,皇恩歲不移。
今朝遊宴所,莫比天泉池。
※卷48_9【折楊柳】
張九齡
纖纖折楊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貴,憐是故園春。
遲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邊塵。
※卷48_10【剪彩】
張九齡
姹女矜容色,為花不讓春。
既争芳意早,誰待物華真。
葉作參差發,枝從點綴新。
自然無限态,長在豔陽晨。
※卷48_11【和崔黃門寓直夜聽蟬之作】
張九齡
蟬嘶玉樹枝,向夕惠風吹。
幸入連宵聽,應緣飲露知。
思深秋欲近,聲靜夜相宜。
不是黃金飾,清香徒爾為。
※卷48_12【和姚令公從幸溫湯喜雪】
張九齡
萬乘飛黃馬,千金狐白裘。
正逢銀霰積,如向玉京遊。
瑞色鋪馳道,花文拂彩旒。
還聞吉甫頌,不共郢歌俦。
※卷48_13【立春日晨起對積雪】
張九齡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
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
玉潤窗前竹,花繁院裡梅。
東郊齋祭所,應見五神來。
※卷48_14【三月三日申王園亭宴集】
張九齡
稽亭追往事,睢苑勝前聞。
飛閣淩芳樹,華池落彩雲。
藉草人留酌,銜花鳥赴群。
向來同賞處,惟恨碧林曛。
※卷48_15【三月三日登龍山】
張九齡
伊川與灞津,今日祓除人。
豈似龍山上,還同湘水濱。
衰顔憂更老,淑景望非春。
禊飲豈吾事,聊将偶俗塵。
※卷48_16【和王司馬折梅寄京邑昆弟】
張九齡
離别念同嬉,芬榮欲共持。
獨攀南國樹,遙寄北風時。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遲。
還聞折梅處,更有棣華詩。
※卷48_17【晚霁登王六東閣】
張九齡
試上江樓望,初逢山雨晴。
連空青嶂合,向晚白雲生。
彼美要殊觀,蕭條見遠情。
情來不可極,日暮水流清。
※卷48_18【蘇侍郎紫薇庭各賦一物得芍藥】
張九齡
仙禁生紅藥,微芳不自持。
幸因清切地,還遇豔陽時。
名見桐君箓,香聞鄭國詩。
孤根若可用,非直愛華滋。
※卷48_19【和黃門盧侍禦詠竹】
張九齡
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
色無玄月變,聲有惠風吹。
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
鳳凰佳可食,一去一來儀。
※卷48_20【和韋尚書答梓州兄南亭宴集】
張九齡
棠棣聞馀興,烏衣有舊遊。
門前杜城陌,池上曲江流。
暇日嘗繁會,清風詠阻修。
始知西峙嶽,同氣此相求。
※卷48_21【答陳拾遺贈竹簪】
張九齡
與君嘗此志,因物複知心。
遺我龍鐘節,非無玳瑁簪。
幽素宜相重,雕華豈所任。
為君安首飾,懷此代兼金。
※卷48_22【贈澧陽韋明府】
張九齡
君有百煉刃,堪斷七重犀。
誰開太阿匣,持割武城雞。
竟與尚書佩,遙應天子提。
何時遇操宰,當使玉如泥。
※卷48_23【在洪州答綦毋學士】
張九齡
旬雨不愆期,由來自若時。
爾無言郡政,吾豈欲天欺。
常念涓塵益,惟歡草樹滋。
課成非所拟,人望在東菑。
※卷48_24【酬王六霁後書懷見示】
張九齡
雲雨俱行罷,江天已洞開。
炎氛霁後滅,邊緒望中來。
作骥君垂耳,為魚我曝鰓。
更憐湘水賦,還是洛陽才。
※卷48_25【酬王六寒朝見诒】
張九齡
賈生流寓日,揚子寂寥時。
在物多相背,唯君獨見思。
漁為江上曲,雪作郢中詞。
忽枉兼金訊,長懷伐木詩。
※卷48_26【林亭詠】
張九齡
穿築非求麗,幽閑欲寄情。
偶懷因壤石,真意在蓬瀛。
苔益山文古,池添竹氣清。
從茲果蕭散,無事亦無營。
※卷48_27【晨出郡舍林下】
張九齡
晨興步北林,蕭散一開襟。
複見林上月,娟娟猶未沉。
片雲自孤遠,叢筱亦清深。
無事由來貴,方知物外心。
※卷48_28【園中時蔬盡皆鋤理,唯秋蘭數本委而不顧,彼雖一物,有足悲者,遂賦二章】
張九齡
場藿已成歲,園葵亦向陽。
蘭時獨不偶,露節漸無芳。
旨異菁為蓄,甘非蔗有漿。
人多利一飽,誰複惜馨香。
幸得不鋤去,孤苗守舊根。
無心羨旨蓄,豈欲近名園。
遇賞甯充佩,為生莫礙門。
幽林芳意在,非是為人論。
※卷48_29【林亭寓言】
張九齡
林居逢歲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時與,芬榮奈汝何。
更憐籬下菊,無如松上蘿。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陽和。
※卷48_30【送使廣州】
張九齡
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峤行。
經過正中道,相送倍為情。
心逐書郵去,形随世網嬰。
因聲謝遠别,緣義不緣名。
※卷48_31【送姚評事入蜀各賦一物得蔔肆】
張九齡
蜀嚴化已久,沉冥空所思。
嘗聞賣蔔處,猶憶下簾時。
驅傳應經此,懷賢倘問之。
歸來說往事,曆曆偶心期。
※卷48_32【送窦校書見餞得雲中辨江樹】
張九齡
江水天連色,無涯淨野氛。
微明岸傍樹,淩亂渚前雲。
舉棹形徐轉,登舻意漸分。
渺茫從此去,空複惜離群。
※卷48_33【餞王司馬入計同用洲字】
張九齡
元僚行上計,舉餞出林丘。
忽望題輿遠,空思解榻遊。
别筵鋪柳岸,征棹倚蘆洲。
獨歎湘江水,朝宗向北流。
※卷48_34【東湖臨泛餞王司馬】
張九齡
南土秋雖半,東湖草未黃。
聊乘風日好,來泛芰荷香。
蘭棹無勞速,菱歌不厭長。
忽懷京洛去,難與共清光。
※卷48_35【餞濟陰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葉】
張九齡
荷葉生幽渚,芳華信在茲。
朝朝空此地,采采欲因誰。
但恐星霜改,還将蒲稗衰。
懷君美人别,聊以贈心期。
※卷48_36【餞陳學士還江南同用征字】
張九齡
荷蓧旋江澳,銜杯餞霸陵。
别前林鳥息,歸處海煙凝。
風土鄉情接,雲山客念憑。
聖朝岩穴選,應待鶴書征。
※卷48_37【通化門外送别】
張九齡
屢别容華改,長愁意緒微。
義将私愛隔,情與故人歸。
薄宦無時賞,勞生有事機。
離魂今夕夢,先繞舊林飛。
※卷48_38【送楊道士往天台】
張九齡
鬼谷還成道,天台去學仙。
行應松子化,留與世人傳。
此地煙波遠,何時羽駕旋。
當須一把袂,城郭共依然。
※卷48_39【送楊府李功曹】
張九齡
平生屬良友,結绶望光輝。
何知人事拙,相與宦情非。
别路穿林盡,征帆際海歸。
居然已多意,況複兩鄉違。
※卷48_40【送宛句趙少府】
張九齡
解巾行作吏,尊酒謝離居。
修竹含清景,華池澹碧虛。
地将幽興惬,人與舊遊疏。
林下紛相送,多逢長者車。
※卷48_41【送韋城李少府】
張九齡
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