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卷·
※卷47_1【奉和聖制燭龍齋祭】
張九齡
上帝臨下,鑒亦有光。
孰雲陰骘,惟聖克彰。
六月徂暑,
四郊愆陽。
我後其勤,告于壇場。
精意允溢,群靈鼓舞。
蔚兮朝雲,沛然時雨。
雨我原田,亦既有年。
燭龍煌煌,
明宗報祀。
于以助之,天人帝子。
聞詩有訓,國風茲始。
※卷47_2【奉和聖制喜雨】
張九齡
艱我稼穑,載育載亭。
随物應之,曷聖與靈。
謂我何憑,
惟德之馨。
誰雲天遠,以誠必至。
太清無雲,羲和頓辔。
于斯烝人,瞻彼非觊。
陰冥倏忽,沛澤鹹洎。
何以緻之。
我後之感。
無臯無隰,黍稷黯黯。
無卉無木,敷芬黮黤。
黃龍勿來,鳴鳥不思。
人和年豐,皇心則怡。
豈與周宣,
雲漢徒詩。
※卷47_3【南郊文武出入舒和之樂】
張九齡
祝史辭正,人神慶葉。
福以德昭,享以誠接。
六變雲備,百禮斯浃。
祀事孔明,祚流萬葉。
※卷47_4【奉和聖制幸晉陽宮】
張九齡
隋季失天策,萬方罹兇殘。
皇祖稱義旗,三靈皆獲安。
聖期将申錫,王業成艱難。
盜移未改命,曆在終履端。
彼汾惟帝鄉,雄都信郁盤。
一月朔巡狩,群後陪清銮。
霸迹在沛庭,舊儀睹漢官。
唐風思何深,舜典敷更寬。
戶蒙枌榆複,邑争牛酒歡。
緬惟翦商後,豈獨微禹歎。
三後既在天,萬年斯不刊。
尊祖實我皇,天文皆仰觀。
※卷47_5【奉和聖制次成臯先聖擒建德之所】
張九齡
天命誠有集,王業初惟艱。
翦商自文祖,夷項在茲山。
地識斬蛇處,河臨飲馬間。
威加昔運往,澤流今聖還。
尊祖頌先烈,赓歌安用攀。
紹成即我後,封岱出天關。
※卷47_6【奉和聖制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
張九齡
聖人合天德,洪覆在元元。
每勞蒼生念,不以黃屋尊。
興化俟群辟,擇賢守列藩。
得人此為盛,咨嶽今複存。
降鑒引君道,殷勤啟政門。
容光無不照,有象必為言。
成憲知所奉,緻理歸其根。
肅肅禀玄猷,煌煌戒朱軒。
豈徒任遇重,兼爾宴錫繁。
載聞勵臣節,持答明主恩。
※卷47_7【奉和聖制送十道采訪使及朝集使】
張九齡
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
課最力已陳,賞延恩複博。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鹹若。
首路回竹符,分镳揚木铎。
戒程有攸往,诏餞無淹泊。
昭晰動天文,殷勤在人瘼。
持久望茲念,克終期所托。
行矣當自強,春耕庶秋獲。
※卷47_8【奉和聖制谒玄元皇帝廟齋】
張九齡
興運昔有感,建祠北山巅。
雲雷初締構,日月今悠然。
紫氣尚蓊郁,玄元如在焉。
迨茲事追遠,輪奂複增鮮。
洞府香林處,齋壇清漢邊。
吾君乃尊祖,夙駕此留連。
樂動人神會,鐘成律度圓。
笙歌下鸾鶴,芝朮萃靈仙。
曾是福黎庶,豈唯味虛玄。
赓歌徒有作,微薄謝昭宣。
※卷47_9【巫山高】
張九齡
巫山與天近,煙景長青熒。
此中楚王夢,夢得神女靈。
神女去已久,雲雨空冥冥。
唯有巴猿嘯,哀音不可聽。
※卷47_10【和黃門盧監望秦始皇陵】
張九齡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蔔。
中年既無效,茲地所宜複。
徒役如雷奔,珍怪亦雲蓄。
黔首無寄命,赭衣相追逐。
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
土崩失天下,龍鬥入函谷。
國為項籍屠,君同華元戮。
始掘既由楚,終焚乃因牧。
上宰議揚賢,中阿感桓速。
一聞過秦論,載懷空杼軸。
※卷47_11【酬周判官巡至始興會改秘書少監見贻之作兼呈耿廣州】
張九齡
惟昔遷樂土,迨今已重世。
陰慶荷先德,素風慚後裔。
唯益梓桑恭,豈禀山川麗。
于時初自勉,揆己無兼濟。
瘠土資勞力,良書啟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門第。
既起南宮草,複掌西掖制。
過舉及小人,便蕃在中歲。
亞司河海秩,轉牧江湖澨。
勿謂符竹輕,但覺涓塵細。
一麾尚雲忝,十駕宜求稅。
心息已如灰,迹牽且為贅。
忽捧天書委,将革海隅弊。
朝聞循誠節,夕飲蒙瘴疠。
義疾恥無勇,盜憎攻亦銳。
葵藿是傾心,豺狼何反噬。
履險甘所受,勞賢恧相曳。
攬辔但荒服,循陔便私第。
嘉慶始獲申,恩華複相繼。
無庸我先舉,同事君猶滞。
當推奉使績,且結拜親契。
更延懷安旨,曾是慮危際。
善謀雖若茲,至理焉可替。
所仗有神道,況承明主惠。
※卷47_12【和吏部李侍郎見示秋夜望月憶諸侍郎之什…因命仆繼作】
張九齡
清秋發高興,涼月複閑宵。
光逐露華滿,情因水鏡搖。
同時亦所見,異路無相招。
美景向空盡,歡言随事銷。
忽聽金華作,誠如玉律調。
南宮尚為後,東觀何其遼。
名數雖雲隔,風期幸未遙。
今來重馀餘論,懷此更終朝。
※卷47_13【登南嶽事畢谒司馬道士】
張九齡
将命祈靈嶽,回策詣真士。
絕迹尋一徑,異香聞數裡。
分庭八桂樹,肅容兩童子。
入室希把袖,登床願啟齒。
誘我棄智訣,迨茲長生理。
吸精反自然,煉藥求不死。
斯言眇霄漢,顧餘嬰紛滓。
相去九牛毛,慚歎歡知何已。
※卷47_14【九月九日登龍山】
張九齡
郡庭常窘束,涼野求昭曠。
楚客凜秋時,桓公舊台上。
清明風日好,曆落江山望。
極遠何蕭條,中留坐惆怅。
東彌夏首闊,西拒荊門壯。
夷險雖異時,古今豈殊狀。
先賢杳不接,故老猶可訪。
投吊傷昔人,揮斤感前匠。
自為本疏散,未始忘幽尚。
際會非有欲,往來是無妄。
為邦複多幸,去國殊遷放。
且泛籬下菊,還聆郢中唱。
灌園亦何為,於陵乃逃相。
※卷47_15【登郡城南樓】
張九齡
閉閣幸無事,登樓聊永日。
雲霞千裡開,洲渚萬形出。
澹澹澄江漫,飛飛度鳥疾。
邑人半舻艦,津樹多楓橘。
感别時已屢,憑眺情非一。
遠懷不我同,孤興與誰悉。
平生本單緒,邂逅承優秩。
謬忝為邦寄,多慚理人術。
驽鉛雖自勉,倉廪素非實。
陳力倘無效,謝病從芝朮。
※卷47_16【歲初巡屬縣,登高安南樓言懷】
張九齡
山城本孤峻,憑高結層軒。
江氣偏宜早,林英粲已繁。
馀滋含宿霁,衆妍在朝暾。
拂衣釋簿領,伏檻遺紛喧。
深俯東溪澳,遠延南山樊。
歸雲納前嶺,去鳥投遙村。
目盡有馀意,心恻不可谖。
朅來彭蠡澤,載經敷淺原。
春及但生思,時哉無與言。
不才叨過舉,唯力酬明恩。
美化猶寂蔑,迅節徒飛奔。
雖無成立效,庶以去思論。
行複徇孤迹,亦雲吾道存。
※卷47_17【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
張九齡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檻一長眺,津途多遠情。
思來江山外,望盡煙雲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來飒衰鬓,孰雲飄華纓。
枥馬苦踡跼,籠禽念遐征。
歲陰向晼晚,日夕空屏營。
物生貴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顧覺今是,追歎何時平。
※卷47_18【登古陽雲台】
張九齡
庭樹日衰飒,風霜未雲已。
駕言遣憂思,乘興求相似。
楚國茲故都,蘭台有馀址。
傳聞襄王世,仍立巫山祀。
方此全盛時,豈無婵娟子。
色荒神女至,魂蕩宮觀啟。
蔓草今如積,朝雲為誰起。
※卷47_19【與生公尋幽居處】
張九齡
同方久厭俗,相與事遐讨。
及此雲山去,窅然岩徑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漢陰老。
清諧欣有得,幽閑欻盈抱。
我本玉階侍,偶訪金仙道。
茲焉求蔔築,所過皆神造。
歲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
不種緣嶺竹,豈植臨潭草。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
期為靜者說,曾是終焉保。
今為簡書畏,隻令歸思浩。
※卷47_20【與生公遊石窟山】
張九齡
探秘孰雲遠,忘懷複爾同。
日尋高深意,宛是神仙中。
跻險構靈室,詭制非人功。
潛洞黝無底,殊庭忽似夢。
豈如武安鑿,自若茅山通。
造物良有寄,嬉遊乃惬衷。
猶希咽玉液,從此升雲空。
咄咄共攜手,冷然且馭風。
※卷47_21【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
張九齡
卻步園畦裡,追吾野逸心。
形骸拘俗吏,光景賴閑林。
内訟誠知止,外言猶匪忱。
成蹊謝李徑,衛足感葵陰。
榮達豈不偉,孤生非所任。
江城何寂曆,秋樹亦蕭森。
下有北流水,上有南飛禽。
我願從歸翼,無然坐自沉。
※卷47_22【臨泛東湖(時任洪州)】
張九齡
郡庭日休暇,湖曲邀勝踐。
樂職在中和,靈心挹上善。
乘流坐清曠,舉目眺悠緬。
林與西山重,雲因北風卷。
晶明畫不逮,陰影鏡無辨。
晚秀複芬敷,秋光更遙衍。
萬族紛可佳,一遊豈能展。
羁孤忝邦收,顧己非時選。
梁公世不容,長孺心亦褊。
永念出籠摯,常思退疲蹇。
歲徂風露嚴,日恐蘭苕剪。
佳辰不可得,良會何其鮮。
罷興還江城,閉關聊自遣。
※卷47_23【始興南山下有林泉,嘗蔔居焉,荊州卧病有懷此地】
張九齡
出處各有在,何者為陸沉。
幸無迫賤事,聊可祛迷襟。
世路少夷坦,孟門未岖嶔。
多慚入火術,常惕履冰心。
一跌不自保,萬全焉可尋。
行行念歸路,眇眇惜光陰。
浮生如過隙,先達已吾箴。
敢忘丘山施,亦雲年病侵。
力衰在所養,時謝良不任。
但憶舊栖息,願言遂窺臨。
雲間日孤秀,山下面清深。
蘿鸢自為幄,風泉何必琴。
歸此老吾老,還當日千金。
※卷47_24【晨坐齋中偶而成詠】
張九齡
寒露潔秋空,遙山紛在矚。
孤頂乍修聳,微雲複相續。
人茲賞地偏,鳥亦愛林旭。
結念憑幽遠,撫躬曷羁束。
仰霄謝逸翰,臨路嗟疲足。
徂歲方暌攜,歸心亟踯躅。
休閑倘有素,豈負南山曲。
※卷47_25【詠史】
張九齡
大德始無頗,中智是所是。
居然已不一,況乃務相詭。
小道緻泥難,巧言因萋毀。
穰侯或見遲,蘇生得陰揣。
輕既長沙傅,重亦邊郡徙。
勢傾不幸然,迹在胡甯爾。
滄溟所為大,江漢日來委。
沣水雖複清,魚鼈豈遊此。
賢哉有小白,仇中有管氏。
若人不世生,悠悠多如彼。
※卷47_26【龍門旬宴得月字韻】
張九齡
恩華逐芳歲,形勝兼韶月。
中席傍魚潭,前山倚龍阙。
花迎妙妓至,鳥避仙舟發。
宴賞良在茲,再來情不歇。
※卷47_27【骊山下逍遙公舊居遊集】
張九齡
君子體清尚,歸處有兼資。
雖然經濟日,無忘幽栖時。
蔔居舊何所,休浣嘗來茲。
岑寂罕人至,幽深獲我思。
松澗聆遺風,蘭林覽馀滋。
往事誠已矣,道存猶可追。
遺子後黃金,作歌先紫芝。
明德有自來,奕世皆秉彜。
豈與磻溪老,崛起周太師。
我心希碩人,逮此問元龜。
怊怅既懷遠,沉吟亦省私。
已雲寵祿過,況在華發衰。
軒蓋有迷複,丘壑無磷缁。
感物重所懷,何但止足斯。
※卷47_28【雜詩五首】
張九齡
孤桐亦胡為,百尺傍無枝。
疏陰不自覆,修幹欲何施。
高岡地複迥,弱植風屢吹。
凡鳥已相噪,鳳凰安得知。
蘿茑必有托,風霜不能落。
酷在蘭将蕙,甘從葵與藿。
運命雖為宰,寒暑自回薄。
悠悠天地間,委順無不樂。
良辰不可遇,心賞更蹉跎。
終日塊然坐,有時勞者歌。
庭前攬芳蕙,江上托微波。
路遠無能達,憂情空複多。
湘水吊靈妃,斑竹為情緒。
漢水訪遊女,解佩欲誰與。
同心不可見,異路空延伫。
浦上青楓林,津傍白沙渚。
行吟至落日,坐望隻愁予。
神物亦豈孤,佳期竟何許。
木直幾自寇,石堅亦他攻。
何言為用薄,而與火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