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并不是以口才見長之人,他罵陣勸降用到的說辭,還是劉備的随軍謀士徐庶臨時現教的。
面對宜城縣令和守将的切詞狡辯,他自然也一時難以說服對方,罵了一陣,隻好恨恨而退。
黃忠慚愧地策馬回到劉備的大纛底下,對主公拱手謝罪:
“末将無能,沒能勸說宜城縣令棄暗投明。
請主公示下,我軍如今是當強攻宜城,還是分兵圍困、其餘主力繼續搶時間北上襄陽?”
劉備沒有對這個問題立刻表态,隻是靜靜地想了一會兒,然後先安慰了黃忠幾句,讓他不必介懷。
随後才分别問了黃忠和一旁的徐庶各一個問題:
“這宜城縣令究竟是何人?居然如此死硬。
元直以為,我軍當如何處置?”
二人蒙主公垂詢,連忙先後回答。
黃忠:“宜城縣令名叫蒯祺,乃是蒯良蒯越的族侄。
”
劉備輕輕點頭:“這就不奇怪了,說明蒯家和蔡家,真的是已經徹底綁在了一塊兒,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
等劉備感慨完後,另一旁的徐庶又接上回答:
“主公,我軍如今的先頭部隊,多是騎兵,要想攻堅破城确實不易,需要準備很久。
”
劉備:“那元直就是勸我繞城而過、北上直撲襄陽了?”
徐庶:“确實應該試一試,但目标也未必就鎖死在襄陽。
這宜城作為蒯氏巢穴,便已如此盤根錯節不肯歸降。
可以想象襄陽那邊必然提前被他們部署得如鐵桶相似。
主公輕軍疾進,指望感召忠義之士為内應開門,怕是難以實現。
說不定還會白白暴露那些潛在的忠義之士,不如讓他們暫且隐忍,徐圖後計。
”
劉備無奈歎了口氣,也知道徐庶說的是對的,宜城都這麼戒備森嚴了,何況襄陽。
這次想趁敵軍立足未穩,直接兵不血刃奪回,是不太可能了。
想明白之後,劉備拿馬鞭一指西北,說道:“不管怎麼樣,襄陽那邊還是要試一試。
尤其是萬一蔡瑁不服,見我們兵少、隻有騎兵,敢出城反擊,那孤也不介意野戰殺之。
如果他怎麼都不受挑釁,城内也無内應能響應義舉開門,我軍在襄陽城下并無所獲,就順道轉向西邊。
分兵略定編縣、臨沮,繞開漢水水道,走山路連接房陵,确保上庸諸縣不被曹賊搶占。
等荊北五郡能穩住的都穩住了,再以大軍與曹賊争勝。
”
徐庶見劉備已經放下了執念,态度變得更切實際了些,也連忙表示贊同:
“主公穩紮穩打,沒有被報仇之念左右,實乃漢室之福。
屬下還有一策,或可騙下這宜城縣,隻是不能确保見效。
”
“速說無妨。
”劉備也完全沒覺得意外,直接讓徐庶支招。
徐庶指着:“我軍可裝作急于前往襄陽,隻留少量騎兵圍困宜城,堵住南北西三門,隻留東側瀕臨漢水的城門無法圍住,以阻止城内士卒突圍、報信。
臨走之前,主公可再派人罵陣威懾,叫嚣‘數日之後,司徒帶領步軍主力趕到,必然強攻破城,到時城中蔡、蒯族人附逆者,雞犬不留’。
如此,敵軍必然驚惶。
不管他們嘗試走漢水水路突圍退回襄陽,還是趁我軍主力離開後,小觑我們留下堵門的少量騎兵,敢出城反擊、破壞我軍糧道,我軍都可趁機截殺或是破城。
”
劉備思索了一番,覺得這個計策雖然成功率确實沒法保證,但哪怕不成也沒什麼損失,便立刻準了。
聽徐庶的意思,此策核心神髓就是“假裝很急,無暇顧及”,從而導緻留下看守宜城的力量很弱,勾引敵人。
關鍵城中的蒯祺也不是什麼智謀之士,這樣的計策對付他應該夠用了。
劉備便立刻給黃忠使了個眼色,讓黃忠照此最後嘗試一次罵陣。
黃忠心領神會,很快再次回到宜城門外,對着城頭大吼:
“蒯祺小兒!你們蒯家和蔡瑁勾結,謀害使君,至此還冥頑不靈,非要狡辯,那就休怪太尉幫使君清理門戶了!
最多三四日之後,諸葛司徒自會帶大隊步軍趕到此地,到時候打破宜城,玉石俱焚!
葛公車便是司徒首創,攻城之強,天下共知!那些葛公車原本是為襄陽準備的,破你宜城不過舉手之勞!
現在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還不開門迎接王師,到時候城内蒯姓便一個不留!”
蒯祺原本以為還能跟黃忠多打打嘴仗,辯論一下劉表究竟是不是被謀害的。
誰知黃忠一次辯不過,就直接不跟他講道理了,直接以滅門相威脅。
蒯祺這種士人,頓時有種秀才遇到兵的感覺。
蒯祺單方面反駁狡辯,對方根本不聽,就撥馬走了。
隻在宜城縣三座城門外,各自留了數百騎監視。
……
黃忠完成了威懾敵人的任務後,很快追上劉備,彙報了情況,想要繼續擔當先鋒。
但劉備和徐庶,卻笑着讓他稍安勿躁:“老将軍不必如此急切,你便率領千餘騎,在這宜城之北、夷水漢水交彙處,搜集船隻,以備潛伏。
無論蒯祺是輕視我軍留下來監視的騎兵、出城突圍,還是走漢水水路北歸,你都給孤截住便是。
去襄陽的任務,自有叔至保護孤前往。
”
黃忠聞言不由急了,這還是他正式投靠劉備後,第一次撈到立功的機會呢,怎麼能錯過去襄陽?
還是徐庶安慰他:“老将軍請想,宜城守将戒心已如此之重,襄陽還能剩多少可乘之機?反正騎兵無法攻城,威懾和曉之以理的任務,有叔至就夠了。
你在宜城這邊,反而有立實打實戰功的機會。
隻要拿下了宜城,就有了沿漢水北攻襄陽的跳闆,對後續持久戰頗有幫助。
當年景升公入襄陽前,先到宜城,不是沒有道理的,這裡也很重要。
”
黃忠還有些擔心:“可我軍兵力本就不算多,末将如若不能親随主公左右,主公的安危會不會……”
對于這個問題,劉備立刻打斷道:“這一點盡管放心,我軍都是騎兵,而且體力充沛,敵軍主力來襲,自可從容退走。
而且叔至也曾擔任過孤的宿衛護軍,漢升不必多慮。
”
劉備說的也是大實話,陳到曆史上就帶過劉備的嫡系精銳白毦兵,也擔任過劉備的中軍護軍,讓陳到保護劉備本人的安全,已是綽綽有餘。
如果聽說曹操親自來了,劉備暫時稍退,等諸葛瑾的水軍步軍會師便是。
如果隻是蔡瑁敢憑他自己那點部隊、出城反擊劉備,那正是求之不得。
這并不是劉備自大,雖然劉備本人不算什麼名将之才,但是帶着近萬騎兵、跟襄陽城裡的蔡瑁部曲交戰,劉備還真不帶怕的。
蔡瑁麾下的士兵雖然遠比劉備的第一批部隊多得多,但并不精銳,人心也不齊。
守城的話蔡瑁還能靠積威控制住軍隊。
一旦野戰,劉備隻要攻心得當,并且打出為劉表報仇的旗号,再用劉琦的名義拉攏,蔡瑁自己都不敢想其麾下有多少人會臨陣倒戈。
黃忠見确實是這個道理,也就沒再堅持,乖乖領受了使命。
劉備也拍拍他肩膀,鼓勵道:“留下漢升,正是因為此地任務繁重,要以少勝多。
我軍留兵多了,蒯祺就不敢突圍了,就是要留的少,讓他看到希望,然後再滅之。
如此重任,非名将勇将不能為,漢升當自勉。
”
黃忠聽了這番剖析,頓時熱淚盈眶,表示一定好好表現,盡快奪下這個後續強攻襄陽的橋頭堡。
……
劉備很快率軍北上,當天甚至都沒在宜城附近駐紮。
蒯祺看着敵軍主力确實撤了,也确實隻留了每門數百人堵門,心中不由惶恐不安。
他思前想後,着實委決不下,身邊的武将又沒什麼腦子,沒人商量。
最後,隻能找來城中幾個頗有賢良之名的年輕才俊,跟他們問策讨論。
被蒯祺找來的,是宜城縣馬家的幾個子弟,馬康、馬良等人。
其中馬良是來拜見的三兄弟中年紀最輕的,才剛剛二十出頭,但在宜城鄉裡的名聲也最好。
小小年紀,坊間便傳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一見面,幾人迫于禮法,不得不對蒯縣令行禮,蒯祺也沒拘泥,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