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8章 看似聲勢驚人,實則賠本吆喝

首頁
    曹操定下了東西兩路先佯攻誘敵、中路等拉攏蔡瑁然後再下手的整體方略後。

     許都朝廷的戰争機器,很快便照着這個計劃運轉了起來。

     六百裡加急的快馬信使,一時四出。

    不過三四天時間,就把曹操的命令,先後送到了長安和邺城。

     然後再由曹軍坐鎮方面的統帥,作出具體部署籌劃、交給陳倉和河間前線的将領,具體執行丞相要求的進攻任務。

     自從前年冬天,夏侯淵戰死,曹操麾下一貫手握重權的四大諸曹夏侯都督,就此折損一員,減至三人。

     曹操需要維持的戰線,卻是越來越長,得力心腹不夠用,布局也就顯得愈發捉襟見肘。

     去年春耕結束後,曹操就審慎考慮過這個問題,随後在去年夏秋做出了具體調整。

     調整後,曹家初代的三位方面大佬,職權變動為如下安排: 曹洪坐鎮長安,總督關中和西涼兵馬防務。

     夏侯惇坐鎮邺城,全權負責河北戰場的兵馬防務,整個冀州和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的軍權,都歸他管轄。

     曹仁坐鎮梁國的核心睢陽,兼管兖、豫二州的防務,既要頂住來自東邊青、徐的劉備軍壓力,也要兼顧南邊沿着淮河的防線。

    也算是曹軍諸将中,任務最為繁重的了。

     曹操也算知人善任,知道親兄弟和堂兄弟裡,就數曹仁最擅防守,能力最強,自然要多壓重擔。

    曹仁麾下的強力戰将,也是配置最多的。

     曆史上後來被評為五子良将的異姓将領,如今除了張遼在劉備那兒,其餘于禁、樂進和徐晃都在曹仁防區内。

     于禁負責許都和南陽之間的防區,拱衛京畿。

     徐晃負責淮河防線,以及符離一帶對東部下邳郡的防禦。

     樂進坐鎮曲阜,負責兖州對青州和彭城、小沛的防禦。

     曹洪那邊,任務是三大都督裡最輕的,因為秦嶺的阻隔,未來曹劉之間,基本上誰都不可能發動翻越秦嶺的大規模進攻。

    而且關中殘破凋敝,也沒多少内政屯田工作可以忙活。

     曹洪性情暴戾,放到那兒,也拖不了什麼民政方面的後腿,隻要守住秦嶺防線就行。

     所以五子良将級别的部将,曹洪麾下是一個都沒有,隻有前年漢中之戰時剛剛崛起的一些年輕将領歸他調遣。

    包括曹家的本家侄兒曹休,以及前年曹休突圍時帶領的一些夏侯淵部将,諸如郭淮等人。

     至于夏侯惇,他在三大都督裡,雖然軍事才幹也不見得比曹洪強,但人家種田搞内政還是不錯的。

     冀州富庶,邺城又不是最前線,曹操也需要夏侯惇這樣的人,把後方的屯田搞好,足兵足食。

     至于軍事方面的短闆,曹操把張郃交給夏侯惇,坐鎮河間郡前線,東防周瑜、北抗趙雲。

     張郃的統帥能力雖然談不上很強,但因為冀州人口衆多,可以就地養的戰兵和屯田兵也比較多。

    所以曹軍在冀州,基本上是靠人數優勢,來抵消趙雲和周瑜的将才優勢。

     河北地區,曹軍常年駐紮超過十五萬人,有時能到二十萬人。

     對面的趙雲則因為幽州錢糧短缺、苦寒貧窮,其實才維持了五萬精銳戰兵——這個數字還是近年來,趙雲和糜竺按照諸葛瑾的交代,加強邊市貿易,大量搞腌肉和草原民族交易新鮮牛羊,才勉強做到的。

     若是倒退幾年,以幽州的苦寒,根本無法長期養那麼多兵。

    當年公孫瓒占據幽州時,還是不時靠劫掠袁紹的地盤才獲取足夠補給。

    一旦沒得搶,公孫瓒的經濟很快就崩了。

     加上冀州渤海的周瑜部,以及遼東腹地可以抽調的部隊,其實也就七八萬人對抗夏侯惇、張郃。

     劉備軍北線還有些預備部隊,也沒法都拿來對抗曹操——因為劉備軍在北方,還要防備草原上的鮮卑人和烏桓人,以及公孫康投奔的姐夫、扶餘國主尉仇台。

    另外南邊半島上還有三韓部族的武裝,這些多多少少都能牽扯趙雲的兵力。

     所以過去兩年的和平時期内,張郃人數比趙雲和周瑜加起來還多一倍,将才弱一點也無所謂了,穩固守住是毫無問題的。

     …… 曹操的命令下達到長安這邊後,曹洪肯定不能輕動,所以他隻是略作部署,随後就把具體作戰任務,交給了身在陳倉的曹休。

     曹休畢竟是年輕一輩的将領,官職級别并不高,如今也還隻是一個騎都尉——這個升官速度已經不算慢了,原本曆史上,年輕的曹休直到漢中之戰前才升到騎都尉。

     這一世,漢中之戰都提前了十二年爆發,曹休在戰役前甚至都不是騎都尉。

    還是跟着夏侯淵血戰了一年多,逐次積功升到騎都尉。

     隻是他仗着姓曹、受曹操信任,所以其實權大小遠不是表面官職所能代表的。

    在關中地區,少數挂着雜号将軍頭銜的外姓将領,事實上都得聽從曹休的調遣。

     不過這一次,曹休也摸清了上面的意思,隻是讓他以靈活機動的騎兵部隊進行佯攻、騷擾敵軍一兩個月,牽制吸引敵軍有生力量,為中線戰場制造空檔。

     所以,那些統領步兵的老将,也不在曹休征調之列。

    最終,他隻是選了跟他同樣年輕的新晉部曲郭淮,一起商讨如何具體實施佯攻計劃。

     “子廉叔父命我統領騎兵萬餘,大造聲勢,佯攻陳倉道沿途各地,牽制敵軍數月。

    郭司馬,你倒是說說,此戰具體該當如何部署?” 陳倉大營内,曹休也不跟郭淮客氣,拿到軍令後,直接就召見了郭淮,開門見山如是問道。

     郭淮比曹休還年輕,如今才二十來歲。

    前年漢中之戰時,他都還隻是軍中一個微不足道的曲長。

     但是最後夏侯淵部主力覆滅時,隻有曹休帶着兩千餘騎和賈诩等人成功走褒斜道撤了出來。

    郭淮也在其中,還帶着一個曲的騎兵斷後,阻止了王平對曹休的追殺,算是立了大功。

     殘部撤出後,曹操為了維護關西軍的臉面,也得給幸存部隊的軍官普遍升官,郭淮就做到了軍司馬。

     這種情況,在戰時是不奇怪的。

    就好比後世二戰東線戰場,德軍攻勢最淩厲的時候,對面就流傳着一句段子:一個連都打光了,隻剩一個人活着他就是連長了。

    一個營都打光了,隻剩一個活着那他就是營長了。

     夏侯淵的部隊當時被十滅其九,曹休逃出來後曹操需要以此班底為骨幹重建關西曹軍,那麼生還的老兵可不得人人當什長伍長了。

    郭淮雖才剛及弱冠之年,當個軍司馬也不奇怪了。

     郭淮年輕氣盛,急于立功,便獻上了一條相對激進的戰術:“既是佯攻造勢,兵貴精不貴多,還是要以來去便捷的輕騎為先,這樣才能避免被敵軍纏住。

     将軍親領的虎豹騎,甲胄精良,但也因此失于迅捷。

    屬下願領西涼輕騎數千,前出哨探,四處剽掠。

    将軍可親領虎豹騎,居中坐鎮,如此縱然敵軍認清我軍虛實後、膽敢反撲。

    我軍也能随時撤退,不至于被蜀中的山地蠻兵纏住。

    ” 曹休一想,确實是這個道理,就直接采納了郭淮的打法。

     他分給郭淮五六千輕騎,讓沿着陳倉道和祁山道南下,一路撒網出去剽掠破壞,大造聲勢。

     曹休自己,就帶領五六千重騎,準備推進到河池、下辨等地後便轉入守勢,就地駐紮,居中策應。

     反正漢中那些險要的關隘,他是肯定不會去強攻的。

     曹休出兵之後,一開始倒也确實順利。

    沿着陳倉道從陳倉城到陽平關,整整三四百裡路,都沒有劉備軍的駐防。

     河池等地,雖然有些百姓定居,但也都是剛剛遷回來不滿兩年的野人,都是些為了逃避稅賦而逃亡遷居的。

     秦嶺山區,氣候還是接近北方的,當地百姓多半種植小麥。

    冬小麥十月下種,到來年五月便能收割。

     而曹休進兵已經是四月份了,小麥雖未成熟,卻也快灌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